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浅析中国生育制度

浅析中国生育制度

时间:2022-03-27 09:57:5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中国人的生育观再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意味深长的变化,所谓生育观,实际上就是对生育的价值取向,一般来说,包括了生育动机和生育偏好等因素。与人们的生育观相对应的是国家的生育政策。

关键词:生育政策 人口制度

中国人的生育观再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意味深长的变化,所谓生育观,实际上就是对生育的价值取向,一般来说,包括了生育动机和生育偏好等因素。与人们的生育观相对应的是国家的生育政策。笔者从我国的人口政策的特点,阶段划分及制度变化分析,以及生育制度的正、负面作用以及解决途径,对我国的生育政策总整体做一个概述。

一、特点

我国生育政策的特点,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工作目标紧紧围绕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进行,行为主体是国家;

2、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广泛的动员;

3、由于人口压力大和行政手段的操作方法,导致部分地区干群关系紧张和冲突;

4、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过程中,计划生育从单纯的政府控制向经济手段控制转变;

5、伴随着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例如偷生,溺婴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二、生育政策阶段划分、制度变化原因及评价

1、1979年前。建国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自然增长率迅速提高,我国自1975年人口由建国初期的5.4增加到9.4亿,人口问题凸现。自1971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经历了“宽松”、“紧缩”、“稍紧”这三个阶段。

2、整个70年代属于“宽松”的生育政策时期:

1973~1979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晚、稀,少”为内容,其实质性内容就是晚婚,生育第二弦的间隔4年以上,生两个小孩为最高限度,以“最好一个,最多两个”为生育目标。70年代末,根据邓小平思想。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作为一项基本国策。1978年,宪法中明确了“国家提倡和鼓励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

3、80年代总的来看属于“紧缩”生育政策时期,后期不断调整开小口最终形成现行生育政策:

(1)1979~1984年,中国生育政策突然收紧为“一孩”政策,实行严格的一胎化政策。不分城镇农村只能生育一个,特殊情况经过审批才能生第二个,但决不能生育第三个,70年代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快速增长势头被遏制,使人产生错觉,以为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工作很容易,因此制定的工作目标偏离实际。

80年代的生育政策及其执行的效果差。政策成本较大,人口控制效果差,生育率没有下降趋势而是波浪式的起伏,政治执行的难度大,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影响了社会的靛,出现了性别比失调,加快了人口老龄化。

(2)1984~1990年,计划生育政策有所放松,出现了地区分化,有些地区允许生二胎。生育政策主要内容:提倡晚婚晚育;提倡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照顾农村实际困难,允许间隔几年生第二个孩子。为了少数民族的繁荣昌盛,根据民族意愿制订计划生育政策一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异,生育政策要照顾地区差别。国家从1985年开始被迫不断地扩大再生育二胎的比侧,从10%到20%,再到农村一女户可以生二胎的照顾面,最终在1988年9月初步形成了现行生育政第即农村一孩半政策。

4、90年代属于“稍紧”的现行生育政策时期:

90年代以来,生殖健康工作不断发展。90年代上半期,计划生育工作进入稳步发展期,此阶段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保障人口政策实施。计划生育工作转向:重视生育年龄、生育间隔、生育次数、妇幼健康以及预防性病等工作方面。整体政策趋于稳定。

三、正面作用

生育政策的执行,从人口学角度分析,在人口规模控制、人口再生产类型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生育制度对个人、社会和国家所带的积极意义。

1、对人口的影响;

(1)控制人口规模,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被遏止,实现了人口低增长的目的:

首先,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口己经由盲目增长遂步向有计划增长过渡,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由年轻型向成年型过渡t人们的生育观念正在遂步由早婚,早育、多生、劣生向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转变。

其次,中国的计划生育,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促进了社会的持续发展,这些有益的经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尽快实现自身的人口转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

(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速度转变,计划生育政案的成功实施。大大缩短了中国人口转变的进程。由于实行了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中国的人口转变较早完成了从出生率和死亡率都相当高到两者都较低的人口转变。

2、人口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

一般认为,人口质量包括人口的文化素质与身体(健康)素质。

首先,文盲人口显著减少,中国每10万人拥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

其次,近30年来,中国人口死亡率直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婴儿死亡率也明显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末,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1999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1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再次,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妇女的身心健康,促进了优生和少生。

3、减轻了人口和土地、资源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年代里平均每年少生约1500万人口,为我国节省了巨大的人口投资,缓解国家在资金、粮食、原料、能源,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教育、服务、住房和就业等多方面的需求紧张和资源缺状况,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目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富裕,处于“人口红利”时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负面影响

生育政策的执行,不可避免的因为现实因素,而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笔者从人口素质,人口性别比平衡性等人口学角度对生育政策的执行所带来的负面作用进行总结;

1、控制人口数量的目标并未按期完成:

人口数量的控制目标有3个,分别在1980年,1985年,1990年提出,每五年更改一次,控制的人口数量从12忆以内到13亿以内,相差1亿人。如果说完成了人口目标,应该是完成了1990年提出的第三次人口目标,并未完成1980,1985年的人口目标。第三次人口目标与实际人口相差2700万人,可以是两个原因:一是人口数量目标订得过宽,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二是九十年代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加快;三是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突出,总和生育率下降较快。可见,人口目标订得宽或严并不能决定政策执行的效果。80年代指标订得过紧,人口控制反而不佳。九十年代订得较宽,反而完成的很好。

2、政策执行的成本过高:

(1)间接成本:在计划生育执行过程中各级领导和干部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政治公正的成本:计划生育政策在地区,农村与城市、汉族与少

数民族公民的二孩生育权上的不公正,在执行政策过程破坏法制的做法就是政治公正方面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

3、加快了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人口老龄化是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的过程,是年龄结构的变化。从封闭的入口看,只有生育率概亡率的变化才会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化。

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是生育率下降的一个直接的人口学后果,也是所有经历生育率下降的国家和地区所必然共同面临的一个结果。计划生育在缓解人口规模性压力的同时却导致了人口结构性压力,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正是缓解人口规模压力的代价,控制人口规模与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矛盾共同体的两个方面,

4、出生人口性别失调:

少生谈子是具有男孩偏好国家和地区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直接因素。大量事实显示,生育率家庭规模和性别偏好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此外,出生性别比的失调导致婚配人口中的女性短缺,未来将有一部分男性找不到配偶;

5、对人口素质的影响:

(1)人工流引产手术对妇女带来极大的身心伤害,

(2)新增人口素质的逆淘汰:

“人口逆淘汰”指的是总人口中低素质以及零素质的人口比重越来越高,以至于形成人口再生产在质量方面“劣胜优汰”恶果的一种社会现象。

具体说来就是:高知识分子阶层一般较为响应少生优生的政策,所以他们的后代就会越来越少,这样就带来了严重的反选择、反优生的后果,势必会拖住整个种族进化的后腿。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素质的逆掏汰也会在人群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五、解决途径

解决人口问题,并且关注生育政策所带了的社会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一方面要解决性别比失调的问题,另外一方面,要加速经济发展。

(1)要加大宣传力度:

以转变婚育观念、消除性别歧视为重点,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为”等活动,倡导男女平等。宣传女生人口性别比结构平衡的重要性,并对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典型案例进行曝光。

(2)提高女童、女孩、女性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让生女孩家庭感觉到和生男孩子没有多大区别。适当制定有利于计划生育,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的社会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

(3)加强管理力度:

性别比失调问题集中表现在计划内二孩出生上,而从管理角度来看造成二孩出生的主要漏洞在于生育指标管理和二孩分娩上。实行计划内二孩怀孕中止妊娠常批制度,凡安排生育二菝已经怀孕的,不得搜自中止妊娠。特殊原因需中止妊娠的,必须持有关证明方可终止妊娠。

(4)加大法律制裁的力度:

对于用B超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非法终止妊娠的行为必须在法律上严厉打击,严格制裁。例如韩国治理出生性别失调的成功经验就是实行法律制裁。

(5)发展经济,加快城市化进程(尤其是对农村而言)

现在,城市的人们普遍比较认同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还存在着生育观念落后等一些问题,在实行宽松的生育政策的前提下,要跳出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圈子,要提高人口特别是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建立农村的养老保险体制,大力加快城市化进程,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落后的生育观,从而根本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

上述是从概念、正负面影响、执行情况等概括了我国自建国以来的生育制度政策,并根据其执行情况所带来的不足,提出了建议。中国的人口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面对中国生育制度的不足,完善生育制度体系。改善人们的生育观念,加大宣传力度,真正的落实男女平等,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应该采用科学、健康的方式教育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溺爱。在关注中国的生育制度的同时,要大力发展中国的经济、改善人们的生育观、人生观。

推荐访问: 浅析 中国 生育 制度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