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扶风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随着生产水平,栽培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农作物病虫呈偏重发生态势。本文系统总结了,扶风县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现状,存在问题及治理方向。
关键词:农作物 病虫害 综合治理
扶风县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是闻名中外的佛教圣地--法门寺所在地。全县辖10个乡镇,189个行政村,12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7万,其中农业人口41.5万,现有耕地58.3万亩,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年种植小麦43万亩,玉米38万亩,苹果13万亩,各类蔬菜及其它5万亩。粮食作物面积达80万亩,单产水平400公斤左右,总产30万吨,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粮食生产先进县、陕西省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近年来,随着气候与耕作制度的变化,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呈逐年加重态势,已成为影响我县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品质提升的重要因素。
一、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
1.种类多、程度重、范围广、危害期长
近年扶风县粮经病虫均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种类达30多种,年累计发生面积达470万亩次以上。其中,小麦主要病虫有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吸浆虫、红蜘蛛、麦穗蚜、地下害虫,年发生面积达250万亩次;玉米主要病虫有玉米大小斑病、青枯病、黑粉病和粘虫、玉米螟、双斑萤叶甲、蚜虫等,年发生面积120万亩次。苹果主要病虫有苹果腐烂病、早期落叶病、白粉病、锈病和黄蚜、桃小食心虫、金纹细蛾、山楂叶螨等,年发生面积100万亩次以上。由于受“暖冬”和春季气温回升快等气候条件影响许多病虫呈早发态势,危害时期较长。
2.常发性病虫害呈加重发生态势
由于近年气候异常,耕作制度改变,生态条件变化,病虫基数逐年增加,田间生境适宜,小麦白粉病、麦穗蚜、红蜘蛛,玉米大小斑病、青枯病、蚜虫,苹果黄蚜、金纹细蛾、山楂叶螨、早期落叶病这些常发性病虫害逐年加重发生,危害程度加剧。
3.突发性、流行性病虫时有发生
近年来小麦条锈病在扶风县均呈高发态势,年发生面积均在35万亩以上。小麦赤霉病也因菌源充足,抽穗扬花期阴雨频繁,由过去的点片零星发生发展为大面积流行,年发生面积在10万亩以上。玉米粘虫随着小麦高留茬、玉米免耕技术的全面推广,在苗期雨水充足的情况下,在我县也极易暴发成灾。苹果腐烂病随着树龄的增长,树体衰弱,在我县果园逐年加重,也由过去的点片发生发展为普遍发生,目前全县70%的果园均不同程度发生危害。
4.新生病虫发生形势严峻
小麦孢囊线虫目前在扶风县处轻度感染期,虽未对小麦生产造成明显损失,但潜在威胁很大。玉米双斑萤叶甲从2003年在扶风县玉米田首次发生,到目前已上升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虫害,发生程度仍有加重趋势。80年代小麦吸浆虫曾在扶风县造成毁灭性损失,经过10多年的大力防治得到有效遏制,但从近3年的发生情况看,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
二、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们不断建立健全农作物监测预警体系,狠抓植保技术的普及提高,大力推进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开展大面积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并积极倡导绿色防控理念,有效地控制了粮经作物病虫为害,降低了危害损失。常年粮经病虫防治面积达400万亩次以上,挽回经济损失6500万元。
1.建立健全农作物监测预警体系
扶风县是全国农作物病虫重点监测区域站。按照农作物布局和历年病虫害发生情况在全县设立5个粮食和3个果树病虫监测点,固定专人,严格按照病虫调查规范要求,开展系统监测、大面积普查,及时准确掌握全县各类病虫发生动态,适时发布病虫防治信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电视预报,为防治工作开展提供可靠依据。年组织开展病虫监测调查70次以上,发布病虫情报15期以上,开展中长期预报3期,农作物电视预报12期以上。
2.积极做好植保技术的宣传培训
农民群众是防治工作的主体,只有不断提高他们的植保技术水平,防治工作才能取得实效。近年来我们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科技入户工程、植保技术三五人才传递工程、农村富裕劳动力培训等农业培训项目为载体,采取集中办班、印发明白纸、组织现场观摩、举办电视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植保实用技术和绿色防控理念,有效提高了群众的防治技术水平。年举办培训班60场次以上,培训农民5万人以上,印发明白纸(卡)6万多份,技术挂图500多张,举办电视讲座7期以上。
3.全面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
为了推动全县防治工作全面开展,提高整体防治水平,近年来我们依托粮食高产创建、弱苗转壮、现代果业等项目,在农业科技示范点和高产创建区大面积开展统防统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年统防统治面积达120万亩,占总防治面积的30%以上。统防统治的开展带动了群防群治,降低了病虫危害损失,连续多年我县的病虫危害损失率均控制在3%以下。在大面积组织统防统治的基础上,我们积极推进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近年来我们以植保项目为支撑,在全县先后建立了8个病虫应急防治专业队,不断完善专业队内部管理、提高队员防治技术水平,组织专业队员采取统一集中作业和分散作业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全程承包、阶段承包等专业化防治工作,扩大统防统治面积。充分发挥了专业队防治时效强、效果好、成本低等作用,也有效解决了当前农村劳动力不足,消除了防治“死角”。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打算
扶风县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监测预警防控体系尚不健全,设备能力有待提高。目前仅有县级农技机构,乡村两级农技体系网断线散,功能难以发挥。二是农民群众的防治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农村留守人员以老人、妇女为主,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新技术、新知识接收能力有限,相当群众在防治之时心中无数,盲目跟从。三是防治手段仍显落后。在防治上背负式手动喷雾器仍是主流,机动喷雾器等先进的防治设备数量很少,雾化效果差,“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增加了防治成本,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
建议与打算:一是加强农技体系建设,充实县级技术力量,配备乡村农技人员,同时积极争取植保工程项目投资,增强监测预警防控能力。二是继续加强农民科技素质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群众的病虫害防治水平。三是加大生物灾害防控资金补贴力度。把病虫害防控纳入国家减灾防灾体系建设,加大设备、资金、药剂补贴力度,逐步推进粮食病虫害防控国家财政支持体系的确立,确保粮食安全。
推荐访问: 扶风县 病虫害 农作物 浅析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