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挪死,人挪活,与其窝窝囊囊赖着,不如痛痛快快换一个平台,一次挫折,一个挑战,一个机会。
夜深了,我在床上躺下,长长舒了一口气。公司最后几个员工在今天拿到了遣散费,宣告我这次创业彻底告于失败。后来大家一起吃了散伙饭,几个月来的焦虑、担忧、挣扎,终于做了了结。“可以休息一下了”,我对自己说。
身体虽然安静下来,思绪却无法停止,一时间,我似乎又回到了十年前的日子。
起点在1998年
1997年底,我大学快毕业了,开始找工作。国际贸易专业在上海本该前途似锦,可1998年那场金融危机击破了我留在上海的希望。家里指望不上,我只能揣着一沓沓个人简历在苏南各个城市、各个公司之间穿梭。
应届生找工作总是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直到1998年4月,我都没有找到如意的工作。正在此时,家乡安徽龙津啤酒公司来到学校招聘。公司出于什么目的来上海招聘已经不记得了,但对我而言,机会不能错过。二话没说,我跟着龙津啤酒公司的人回到安徽签了协议。
应届毕业生到工厂都要到车间轮岗,和工人一起作息,熟悉生产各个环节。上班是四班三夜转,就是两个白班,两个中班,然后两个夜班,然后休息两天。说实话,很辛苦,但很充实。
车间轮岗期间没有什么乐趣,但酒可以随便喝,大约我的酒量就是那个时候练出来的。工资少得可怜,282.3元人民币,行政部解释是学历工资;住的是工厂集体宿舍,破旧,老鼠特别多,房间什么吃的都不能留。我每天的生活费在5元左右,居然还能有少量积蓄。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100天,大约在1998年12月,工厂从德国进口一套纯生啤酒设备,需要一个全程翻译,就找到了我。我从车间调回来,辅助分管设备的副厂长工作,也就是翻译一些资料以及和德国的工程师日常沟通。工资涨到了500多,发工资时回了一趟老家,给了妈妈300元,感觉很好。
1999年4月份,设备调试成功,我调到企划部上班;2个月后,企划部迁到合肥,组建市场部,我分管促销,也算是走上了管理岗位。我的工资开始与销售业绩挂钩,每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于是陆续配置了BP机和手机。
2001年,我任北京分公司经理;2002年底,龙津啤酒被华润集团收购。资本决定一切,新东家撤了原来所有的经理。一气之下,我“炒”了工厂。
回想起来,当时的决定是对的,树挪死,人挪活,与其窝窝囊囊赖着,不如痛痛快快换一个平台。一次挫折,一个挑战,一个机会。
2003年,重拾外贸老本行
在家待了一个春节,我又回到“阔别”了五年之久的人才市场。不久,安徽真心公司电话约见我,要我担任市场部的一个品牌经理什么的。后来,大约是营销总监看到我的简历,知道我是学国际贸易的,说公司现在缺国际贸易部经理,征询我的意愿。
就这样,时隔5年之后我回到我的国际贸易老本行。说是老本行,其实之前一天也没有做过外贸。
不管是命运安排,还是机遇垂青,我终于干上了自己心爱的本专业工作。就这样,一直到2006年,虽然我在真心公司的下属和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我仍在坚守。公司外贸业绩也在不断上升,从之前每年的10万美元上升到数百万美元;客户发展到10多个;市场范围也从单一的东南亚发展到欧美各国,并逐渐结识了圈内不少朋友,在业内也开始小有名气了。
2006年,我的创业奋斗
在民营企业打工,工资水平总是有限的。2006年,我从真心公司辞职,准备自己做点事情。这时,以前一个关系很好的客户找到我,要和我合作在雅加达办个食品加工厂,要求我尽快联系全套生产设备,并长期供应辅料和原料。
这和我的思路不谋而合,因为从中国出口东南亚食品面临几个问题,食品的保质期问题和食品的准入制问题,与人合作在销售地设厂,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原料出口相对简单,贸易壁垒相对较少,到了雅加达可以根据下游客户的订单,随时生产,保质期的问题也可得到解决。
这是个可遇不可求的机会,我满口答应。我的思路是淡季建工厂,这样工厂完毕以后就到了销售旺季,实际的进程比预期快很多,100天不到,工厂设备调试完毕,我又从中国请来技术人员调试产品口味。一切完毕,市场旺季也就到了,原料也到了。客户信仰基督教,不知道是不是主的保佑,事情出乎意料的顺利。
运作一年多后,客户赚了不少,休闲食品成了他主要的经营项目,他的下游客户也从原来的200多家发展到500多家,遍布雅加达各岛。销售高峰时,只能满足客户50%的订单。客户为多拿货,纷纷预付货款。
但我看到,东南亚的销售模式普遍落后,商家缺乏主动服务意识,销售人员综合技能和素质有待提高。我迅速和客户协商成立销售管理部,通过对销售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操作能力;对于市场发生的问题,共同分析,制定销售政策;我还改进业务队伍的薪资制度,让他们从销售业绩的增长中得到实际的好处。
慢慢地,业务队伍接受了我的管理思路:客户要拜访,客户的库存和货龄要统计,每周的工作要填写报表等等。看到业务队伍的成长,我很高兴,看到自己的能力超越国界得到发挥,那种自豪感无以言表。
另外,我还说服客户用精包装、高品质的产品进入大卖场,打进富人消费圈。慢慢地,雅加达各大卖场都能看到客户的产品,销售顺畅,我与客户的合作关系愈加紧密了。
2008年,第一次创业终结
也许是十年一个轮回,不知不觉中金融危机来了。2008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出口增速创7年新低,在珠三角,近万家企业前三季出口为零。
如果说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我的影响仅仅是就业,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则影响更为严重。8月份客户汇款时,开始和我结算账面的预付款;9月份,客户的货款拖延了3周,明显感觉到客户的付款压力来了。,
客户都在等印尼盾升值,哪里知道却反过来一路贬值。印尼实行自由兑换货币政策,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使得印尼盾一个月贬值了20%多,从9月底的1美元兑换9200印尼盾,到10月底的1:11100。先前勉强以成本价格出口几个集装箱的货物,结果客户还是亏本10%。危机来得这么突然,影响这么大,远远出乎我的意料。
在我再三催促之下,前几天客户来了内地,想商讨一下应对策略;谈及当前印尼盾贬值时了解到,一方面因为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另一方面是印尼的外来投资者害怕重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纷纷兑换美元,人为加速印尼盾贬值。
印尼盾贬值的现状短期很难有太大改善,而且中国农副产品价格也一路攀升。就我们经营的瓜子而言,2007年差不多5500元每吨天津口岸价格,而2008年则涨到7000元以上,上涨幅度超过30%。另外,一年之内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从7.3到了6.8,对客户而言,总进口成本增加了50%以上。短期之内,客户不得不停止在中国进口。
思考了几个星期,暂时是无法看到国外经济好转的迹象了。权衡之下,我决定停止公司运营。尽管时局不利,但我相信,危机终会过去,而我也将东山再起。
我的第一次创业,就以这样的方式,终结在世界金融危机之中。
回顾自己十年的工作以及创业经历,我深深体会到,恰如李嘉诚先生所言:人生有没有既定命运,我不知道,但每一天我们在那“零”和“非零”之间选择,我们其实正在不断选择自己一生的命运。
用一句话与天下营销人共勉:只要路正,不怕路长。
推荐访问: 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