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在桂林市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科研试验基地选取1个具有代表性的柑桔园进行监测,基地种植温州蜜柑、马水桔、沙糖桔及桔类等柑桔果树面积2.5 hm2。以监测对象发生较为严重的区域作为本试验调查区,面积0.15 hm2,种植品种为早熟温州蜜柑,树龄5 a,树高2.0~2.5 m。果园所调查区域地势平缓,调查前柑桔园为正常管理,但柑桔黑刺粉虱、柑桔粉虱发生较严重,柑桔木虱、柑桔潜叶蛾偶尔严重为害,适合本文柑桔园害虫黑刺粉虱的种群动态调查。
1.2 方法
2015年4月中旬—2017年12月下旬每10 d调查一次黑刺粉虱卵、若虫和蛹的数量。每次调查时,将柑桔园分为4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约0.033 hm2,有约40株温州蜜柑,每个小区5点随机取样,每点调查1株温州蜜柑树,按东、南、西、北4个方位取样,每个方位取上、中、下部温州蜜柑叶片各1张,将同一个方位的3张叶片分别标记好放入写好标签(如A-1-S分别表示小区、调查株号、方位)的小保鲜袋中拉紧封口,同一棵树的4个小袋放在一个大的保鲜袋中,共从20株取样树上取回240片叶,将样品带回室内及时进行镜检。2015年4月下旬—2017年12月下旬在桔园挂高效信息素诱虫黄板(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5 cm×30 cm)诱集黑刺粉虱成虫,每个小区随机选10株树,将黄板挂在每株树南面树冠上部,4个小区共挂40张黄板,每10 d更换一次黄板,详细记录每张黄板上的黑刺粉虱成虫数量。在调查期间,该柑桔园未施用任何农药。2015年1月—2017年12月的气象资料由桂林市气象局提供。
2 结果与分析
2.1 黑刺粉虱卵若虫蛹种群动态
2015—2017年桂林柑桔园黑刺粉虱卵若虫蛹种群动态如图1~图3。2015年黑刺粉虱卵、若虫和蛹分别在7月中旬、8月上旬和8月下旬达到全年发生最高峰,发生数量分别为0.61粒/叶、0.34头/叶和0.49头/叶;全年黑刺粉虱卵至蛹发生高峰在7月上旬,其次在8月下旬,分别有虫1.02头/叶、1.01头/叶;于11月中旬后该粉虱发生数量少。2016年于3月中旬开始发现黑刺粉虱若虫和蛹,10月上旬后该粉虱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黑刺粉虱卵、若虫和蛹分别在5月中旬、8月下旬和8月下旬达到全年发生最高峰,发生数量分别为1.58粒/叶、0.12头/叶和0.30头/叶;全年黑刺粉虱卵至蛹发生高峰在5月中旬,其次在8月下旬,分别有虫1.89、1.13头/叶。而2017年于2月下旬可采集到黑刺粉虱卵与蛹,9月上旬后该粉虱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全年黑刺粉虱种群动态变化较大;该柑桔园的黑刺粉虱卵、若虫和蛹均分别在6月中旬达到全年发生最高峰,发生数量分别为0.69粒/叶、0.15头/叶和0.27头/叶;全年黑刺粉虱卵至蛹发生高峰也在6月中旬,其次在9月上旬,分别有虫1.11、0.55头/叶。总体而言,桂林该柑桔园黑刺粉虱发生较为严重,2016年该粉虱发生程度较2015年严重,而2017年该粉虱种群发生数量有下降的趋势。
2.2 黑刺粉虱成虫种群动态
采用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效信息素诱虫黄板诱集黑刺粉虱成虫,2015—2017年诱集结果表明,桂林柑桔园一般于3月下旬—4月上旬出现黑刺粉虱成虫,三年均在5月上旬达到全年发生高峰期,诱集到该粉虱成虫分别为758.50、340.53、137.60頭/黄板;其次分别在9月上旬、9月中旬及9月上旬诱集数量较多,分别为175.53、93.89、21.47头/黄板;在6月—8月中旬该粉虱种群数量较低,而12月—次年3月中旬基本没有诱集到黑刺粉虱成虫(图4)。应用高效信息素诱虫黄板监测表明2015—2017年桂林柑桔园诱集到的黑刺粉虱成虫数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2.3 同期温湿度情况
2015—2017年间,在桂林每年3月中旬—12月上旬的气温均可达到黑刺粉虱的生长发育需要(图5)。2015年低于黑刺粉虱发育起点温度(11.01 ℃)的在1月中下旬、2月上旬、3月上旬及12月,2016年的则在1月中下旬、2月上旬和下旬,而2017年的则在1月中下旬、2月上旬和下旬、12月中旬,在此期间柑桔园里基本没有发现黑刺粉虱为害。2015—2017年,以6—8月期间气温较高,全年温度最高分别在6月下旬、7月下旬、7月下旬,平均温度分别为29.59、31.00、32.15 ℃;同期黑刺粉虱卵至蛹种群数量较多,成虫种群数量较低。桂林日雨量主要集中于5—8月,而11月中下旬有降雨小高峰,全年日雨量最高分别在6月中旬、6月中旬、6月下旬,平均日雨量达36.57、18.57、64.73 mm(图6);相对来说,2016年降雨较为均匀,而2017年集中降雨次数较多,如在6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中旬的平均日雨量也高达36.19、45.34和48.74 mm;同期黑刺粉虱卵至蛹种群数量较多,而黄板性诱成虫种群数量较低。
3 讨论
黑刺粉虱在我国各地柑桔园为普遍发生,并在局部桔园暴发危害。桔园管理松懈、定植过密、田间荫蔽、树势衰退、天敌数量少、黑刺粉虱发生为害规律认识不足与缺乏相应防治技术是该害虫暴发蔓延的重要原因[10, 16]。柑桔黑刺粉虱严重危害时其幼虫百叶虫量为1000~5000头,多的高达1万头以上,可导致煤烟病大流行,病叶率30%~60%,高的达95%以上,整个柑园乌黑一片,影响柑桔树生长,导致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11, 16]。应用信息素诱虫板(福建省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5 cm×25 cm)在茶园里诱集黑刺粉虱高达几万头/板,可显著降低田间该害虫的虫口数[17]。本文调查表明,2015—2017年桂林柑桔园黑刺粉虱若虫发生高峰时其虫口密度为0.12~0.34头/叶;该粉虱卵至蛹发生高峰时其虫口密度为1.02~1.89头/叶;高效信息素诱虫黄板诱集到该粉虱成虫发生高峰时其虫口密度为137.60~758.50头/黄板。
广西桔柑园黑刺粉虱于21世纪初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18-19]。黑刺粉虱在重庆[7]、湖北[16]、湖南[8, 11-13]、福建[9]、广东[10]等地发生危害规律均已有所报道,但尚未见广西桂林柑桔园的该粉虱种群消长的研究报道。本文研究表明,桂林柑桔园黑刺粉虱于3月下旬—4月上旬出现黑刺粉虱成虫,在5月上旬达到全年发生高峰期;2015—2017年该粉虱卵至蛹分别于当年7月上旬、5月中旬、6月中旬和7月上旬达到全年发生最高峰,其次为8—9月,说明黑刺粉虱在当地5—9月的种群数量较高。重庆柑桔园3月上旬黑刺粉虱成虫数量迅速上升,应用诱虫黄板诱集该粉虱成虫于3月下旬达全年最高峰(2.2头/黄板),其次在6月上旬,11月下旬后诱捕粉虱成虫为零[7]。掌握黑刺粉虱的种群发生规律有助于为预防和控制该害虫提供指导作用。黑刺粉虱防治工作除了要重视第一、二代的化学防治[13],也应注意第5代该粉虱的防治工作,尤其是当柑桔树上有虫叶片超过同龄叶片总数的25%且平均每片有虫叶片2龄以上的若虫数在10头以上时就必须喷药防治[10]。而施用吡虫啉、苦参碱,安装频振式杀虫灯[8, 12, 14]、黄板诱杀[1, 12]、昆虫天敌保护与利用[5, 9]是有效减轻黑刺粉虱发生危害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在广西桂林选择黑刺粉虱发生较为严重的柑桔园调查该粉虱的种群消长情况,为更好地了解桂林柑桔园黑刺粉虱的自然种群发生规律提供了参考依据。
广西桂林柑桔园每年3月中旬—12月上旬的气温均可满足黑刺粉虱的生长发育需要。黑刺粉虱种群变动较大,黑刺粉虱卵至蛹全年发生高峰在5中旬—7月上旬,其次在8月下旬—9月上旬;而成虫全年发生高峰在5月上旬,其次则在9月上中旬,表明每年5—9月是桂林柑桔园黑刺粉虱自然种群增长较快的时期。生产上应用密切关注这一时期的黑刺粉虱种群动态,并根据其危害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李喜旺, 辛肇军, 孙晓玲. 利用黄板监测不同茶树品种(品系)上黑刺粉虱成虫的种群消长及日节律变化[J]. 茶叶学报, 2015, 56(1): 51-55.
唐天成, 张 艳, 李程锦, 等. 中华通草蛉和大草蛉幼虫对黑刺粉虱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J]. 应用昆虫学报, 2018, 55(2): 217-222.
任顺祥, 邱宝利. 中国粉虱及其可持续控制[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8: 25-27.
Berg M A V D, Greenland J. Classical biological control of 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Hem.: Aleyrodidae), on citrus in Southern Africa[J]. Entomophaga, 1997, 42(4): 459-465.
郭 蕾, 邱宝利, 吴洪基, 等. 黑刺粉虱的发生、为害及其生物防治国内研究概况[J]. 昆虫天敌, 2007, 29: 123-128.
Li S J, Guo L, Ren S X, et al. Hosting major international events leads to pest redistributions[J].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2014, 23: 1229-1247.
乔兴华, 冯春钢, 裴 强, 等. 重庆万州柑桔园柑桔粉虱和黑刺粉虱的年发生动态[J]. 中国南方果树, 2016, 45(5): 50-51.
王常平, 胡雅辉, 杨春华, 等. 湘西柑桔黑刺粉虱的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38(3): 68-69.
黄 建, 罗肖南, 黄邦侃, 等. 黑刺粉虱及其天敌的研究[J]. 华东昆虫学报, 1999, 8(1): 35-40.
陈炳旭, 黄汉杰, 刘景梅, 等. 柑桔黑刺粉虱发生规律及防治[J]. 植物保护学报, 1999, 26(4): 338-342.
陈世喜, 胡德斌, 崔国清, 等. 洞庭湖区近年柑橘黑刺粉虱大暴发原因及防治对策[J]. 中国植保导刊, 2005, 25(7): 22-23.
周若松, 向仕前, 项长征, 等. 溆浦柑桔黑刺粉虱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 湖南农业科学, 2006(5): 80-81.
肖伏莲, 胡雅辉, 戈 峰. 湖南柑桔黑刺粉虱的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09(12), 75-76, 86.
季卫东, 徐炳林, 周良义, 等. 吡虫啉对柑桔黑刺粉虱防治效果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14): 3404.
安亞杰. 我国柑橘主要分布区域[J]. 营销界(农资与市场), 2016(16): 51-59.
尹正平, 鲁家葵, 夏德菁. 柑桔黑刺粉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02(2): 63-65.
高剑龙, 谢和凤, 王惠贞, 等. 信息素诱虫板对黑刺粉虱诱捕效果的研究[J]. 北京农业, 2016(3): 49-50.
邓明学, 阎 勇. 中国加入WTO后对广西柑桔植保技术工作的影响[J]. 广西园艺, 2005, 16(1): 24-26.
邱柱石, 黄美玲. 广西桔园病虫害发生现状、趋势及防治策略[J]. 广西园艺, 2006, 17(1): 24-26.
推荐访问: 种群 柑桔 广西桂林 动态 黑刺粉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