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J]. 热带作物研究,1996(4):140.
[10] 唐洪辉,陈柏光. 我省值得发展的优稀水果—番荔枝[J]. 广东林业科技,1991(3): 17-18.
[11]吴仁山. 热带著名水果—番荔枝[J]. 农家之友,1995(3):13-14.
[12] 彭松兴,黄昌贤. 阿蒂莫耶番荔枝人工授粉[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2,13(3):99-102.
[13] 陈蔚辉. 采期对番荔枝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1999,20(4):27.
[14] 符立梧,潘启超,陈文森,等. 阿蒂莫耶番荔枝总内酯体外抗肿瘤作用[J]. 癌癥,1997,16(6):409-410.
[15] 杨小江,徐丽珍,孙南君. 番荔枝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J]. 中国中药杂志,1992,17(3):186-190.
[16] 符立梧,杨安奎,潘启超,等. 番荔枝内酯克服肿瘤多药抗药性作用及机制[J]. 中国新药杂志,1999,8(5):311-315.
[17] 陈晶晶,段雅婕,莫亿伟,等. 裂果性不同的番荔枝品种果皮中细胞壁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J]. 果树学报,2015,32(5):769-776.
[18] 莫亿伟,刘锴栋,宋虎卫,等. 修剪和光照处理对番荔枝成花及基因表达的影响[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5,23(8):991-1 001.
[19] 陈晶晶,刘楷栋,谢江辉. 番荔枝AsCO基因的克隆及表达[J]. 热带作物学报,2014,35(9):1 733-1 740.
[20] 刘锴栋,陈晶晶,袁长春,等. 番荔枝成花时间相关基因AsCO的克隆及其对外源激素信号的响应[J]. 园艺学报,2014,41(S):2 657.
[21] 刘锴栋,袁长春,黎海利,等. 富. 番荔枝GA20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 植物生理学报,2015,51(10):1 697-1 705.
[22] 刘锴栋,黎海利,钟舒婷,等. 番荔枝花器官发育基因AsAG的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142-154.
[23] 刘锴栋,袁长春,黎海利,等. 番荔枝节律钟输出基因AsGI的克隆、亚细胞定位与表达分析[J]. 园艺学报,2015,42 (12):2 395-2 404.
[24]刘锴栋,黄素娜,姜 艳,等. 番荔枝开花调控转录因子基因AsLEAFY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 园艺学报,2015,42(8):1 467-1 476.
[25] 赵志常,胡 桂,刘运春,等. 番荔枝DNA的提取和AFLP体系的建立[J]. 北方园艺,2009(10):44-47.
[26] 赵沛基,彭丽萍,甘烦远,等. 刺果番荔枝的组织培养[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36(4):137.
[27] 張振霞,郑玉忠. 番荔枝组织培养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 110-4 111.
[28] 张振霞,郑玉忠. 荔枝组培中的褐化及防止措施研究[J]. 中国南方果树,2009,38(3):41-42.
[29] 洪森荣,徐卫红,尹明华,等. 番荔枝无菌体系的建立和带芽茎段增殖的初步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09(8):15-17.
[30] 刘世彪,杨敬华,谢江辉. 番荔枝品种选育和栽培生理研究进展[J]. 果树学报,2001,18(5):300-304.
[31] 苏天发,苏美招. 台湾省的番荔枝品种[J]. 常绿果树,2010(7):22-23.
[32] 陈业光,何 舒. 番荔枝育苗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06):123-124.
[33] Cheng Yeyuan, Gao Aiping. Prelimilary Report on Performance of African Pride(a.Atemoya Hort) in Danzhou city, Hainan[C]. China-Brazil Seminar on Tropical Agriculture. Hainan: 1999.
[34] 高爱平,陈业渊,李建国,等. 番荔枝属果树栽培研究进展[J]. 热带作物学报,2003,24(2):91-97.
[35] 谢细东,谢柱生,伍丽芳. 番荔枝早结丰产栽培[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
[36] 陈文德,林德锋. 番荔枝绿色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3):91,95.
[37] 陈 军,刘世彪,陈 菁. 非洲骄傲番荔枝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云南热作科技,2002,25(1):31-33.
[38] 魏永赞,谢江辉,石胜友,等. 番荔枝主要虫害防治及其杀虫活性研究概述[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11,15.
[39] 苏恩川,谢国干,陈小飞,等. 番荔枝在琼北地区引种栽培的初步调查[J]. 热带林业,2001(4):172-177.
[40] 刘爱勤,孙世伟,桑利伟. 番荔枝斑螟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J]. 植物保护,2008,34(6):152-154.
[41] 蔡松钦,王少清,李镇生,等. 番荔枝蛀果虫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J]. 中国南方果树,2007,36(1):44-45.
[42] 胡美姣,杨凤珍. 番荔枝果实病害及防治研究进展[J]. 热带农业科学,2003,23(4):62-65.
[43] 詹儒林,雷新涛,何衍彪,等. 番荔枝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生防真菌的筛选[J]. 果树学报,2005,22(3):234-237.
[44] 戚佩坤,张传飞. 广东省番荔枝真菌病害的调查与鉴定[J]. 广东农业科学,1996(5): 30-32.
[45] 张福平,陈蔚辉. 番荔枝裂果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 广西农业科学,2003(2):26-27.
[46] 陈蔚辉. 采收成熟度对番荔枝果实耐藏性的影响[A].候喜林.园艺学进展(第2 辑)[C].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270-273.
[47] 陈蔚辉,张福平. 番荔枝采后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36(2):114-116 .
[48] 张福平,陈蔚辉,林定雄. 气调贮藏对番荔枝果实耐藏性及品质的影响[J]. 特产研究,2003(2):12-14.
[49] 刘锴栋,袁长春,敬国兴,等. 外源草酸对采后番荔枝后熟及耐藏性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13,34(14):329-334.
[50] 张福平,陈蔚辉,林定雄. 番荔枝采后处理技术规程[J]. 广东农业科学,2003(3): 43-45.
[51] 郭守军,杨永利,潘显辉,等. 复合涂膜保鲜剂贮藏番荔枝试验研究[J]. 中国果树,2010(2):12-15.
[52] 郑 玉,邓惠生. 几种采后保鲜方法对AP番荔枝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J]. 热带农业科学,2004,24(1):15-19.
[53] 弓德强,张秀梅,谢江辉,等. 1-MCP处理对冷藏番荔枝果实贮藏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07,28(06):340-343.
[54] 张 巍,周熙航,李 晓. 释迦凤梨果脯的加工工艺研究[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11(245):43-45.
[55] 丁利君,周燕芳,张琳琳. 复合果胶酶法加工番荔枝果汁的工艺及技术参数研究[J]. 食品科学,2004,25(11):126-131.
[56] 张 敉,李宝才. 番荔枝科生物碱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4,26:787-799.
[57] 程宝琦. 密毛番荔枝化学成分的研究[D]. 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2.
[58] 广东省食品药品管理局. 广东省中药标准(第1册)[S].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194-195.
[59] 徐莎莎,李 祥,陈建伟,等. 番荔枝种子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2012,43(2):255-258.
[60] 邱海龙,汤 彬,薛 平,等. 番荔枝种子粗多糖的提取及降糖活性评价[J]. 食品科技,2013,38(6):196-200.
[61] 胡一鸿,叶 龙,朱术超. 番荔枝种子粗多糖抗氧化能力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6):1 051-1 054.
[62] 唐 迪,赵 婷,邹 烨,等. 番荔枝籽中脂肪酸的提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J]. 食品科学,2012,33(22):286-289.
[63] 孙丽蕊,朱 虹,甘礼社,等. 番荔枝皮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4):2 100-2 104.
[64] 朱 峰,刘晓红,丁健华,等. 番荔枝活性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4):62-70.
推荐访问: 番荔枝 中国 现状及 科研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