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对土壤污染和土壤质量的提高意识淡薄,正安现有耕地11.6991万亩,经过耕地地力评价得出中低产田土面积占90%,即中低产田土面积为100.53万亩。全县耕地质量现状不容乐观,耕地质量堪忧,污染也较为严重。为此,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勿让防治法》的执行力度已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土壤质量;土壤污染;执法力度
1土壤质量现状
长期来,我县始终把生态文明作为立县之本,狠抓了生态文明建设。
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后,我县制定了《正安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为切实保护和改善我县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大力推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绿色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深入实施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生态农业示范区通过现场验收。但是,对土壤污染和土壤质量的提高意识还淡薄,我县现有耕地111.6991万亩,经过耕地地力评价得出中低产田土面积占90%,即中低产田土面积为100.53万亩。全县耕地质量现状不容乐观,污染也较为严重。保守估计地膜污染的面积60万亩以上耕地质量堪忧,20年来累计投人8000多吨除草剂,每年使用的除草剂和其它农药导致80万亩以上土壤污染。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说:“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土壤污染防治则是关乎食品安全、公众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大事。为此,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执行力度已是当务之急。
2土壤质量存在的问题
我县现有耕地111.6991万亩,经过耕地地力评价得出中低产田土面积占90%,即中低产田土面积为100.53万亩。我县土壤污染途径主要有污水灌溉、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和塑料薄膜等的应用,能供给植物必需的营养物质,控制病虫草害发生以及调节土壤水分、温度等,但是,这些农用化学品的不合理施用,使土壤发生过量营养物质积累,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残留地膜污染等危害。
2.1白色污染
1986年春我县实施中央玉米丰收计划项目,率先在桴焉运用地膜覆盖种植玉米技术,极大的提高粮食产量。为此,白色革命便在正安大地掀起,在玉米、水稻、烤烟、茶叶、蔬菜等作物上广泛运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今,施用地膜覆盖栽培的耕地60万亩以上,由于清理地膜是一个麻烦的工作,多数农民直接不清理就用微耕机将地膜翻人土中,大面积耕地导致白色污染,每年我县用于农业生产的地膜1000吨以上,年复一年,30多年我们投了3万多吨地膜用于农业生产,有不少的耕地挖翻后可见许多不可降解的地膜,保守估计地膜污染的面积60万亩以上。不仅如此,还造成了“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一方面在河中、水库旁、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整体美感,造成“视觉污染”。二是存在“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人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人,导致动物死亡情况已屡见不鲜,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而对于废旧塑料薄膜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仍缺乏认识。
2.2除草剂及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由于除草剂的出现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因此,除草剂施用迅速普及。当前,使用各类除草剂产生的严重后果也日益凸显了出来,已经造成了公共健康灾难,其危害触目惊心。除草剂的施用不仅对土壤有污染,除草剂使用还会对生命安全有不良影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2015年3月将草甘膦划为2A类致癌物,我县施用除草剂大概有20年历史,除草剂的施用已经全面普及,每年向土壤中投入除草剂最少400吨,20年来累计投人8000多吨除草剂,每年使用的除草剂和其它农药导致80万亩以上土壤污染,无数生命的健康将受到危害,除草剂的使用造成全球公共健康灾难,草甘膦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草甘膦的施用,污染土壤后再渗透人地下水源,喷过草甘膦后,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除草剂对植物、病原体、土壤微生物及环境等都有影响。除草剂在正常用量情况下,对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生长都有抑制作用,若使用不合理,影响农作物正常发育和成熟,导致隐性减产。湖南省研究试验表明,除草剂副作用可导致水稻、小麦、大豆、玉米减产10.5%~26.8%。任何除草剂在土壤中都有残留,在除草剂残留量大时,后茬种植敏感作物时易产生药害,植株无法正常生长,严重的导致绝收。根据调查,目前生产中普遍使用的除草剂中有20%~70%会长期残留于土壤中,从而使土壤、地下水、粮食受到污染。长期使用除草剂,使土地“癌化”,成为“癌症田”,无法改茬,目标作物产量低或根本没有收成。在我国的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等地,因长期过量使用除草剂,已出现大面积的“癌症田”,正安县小雅镇小雅村营盘组坎夹坝郑维禄家原为丰产的责任地,由于多年使用除草剂,目前其责任地再也长不出东西,成了真正的“癌症土”,2009年正安进行的全县代表性土壤样品重金属的检测不合格率只有4.21%,2017年-2018年按照农业部的定位要求进行代表全县土壤的110个样点采集,测试结果令人痛心,按照耕地最低质量的三级耕地标准计算,个别重金属元素超标20-323倍,土壤现有状况与除草剂、农药及劣质农业投入品的而至。
2.3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如原来的部分小煤窑,导致矿毒田的形成。
2.4生活垃圾对土壤的污染
正安每年生活垃圾约23万吨,约有40%没有进行处理,并通过各种途径对土壤污染。
2.5开挖采石对环境影响
导致水土流失对耕地污染和影响。
3对策和建议
提高认识,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止法》的学习和宣传力度;
确立土壤污染责任主体,相关监管单位应当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落实土壤污染防治的责任,把土壤污染普查作为政府的一个常规性工作。把污染防治列为政府的绩效考核、作为地方负責人政绩的一部分,对其强制性约束,让各级各部门更加注重:土壤污染防护方面的工作。
建立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制度,严惩重罚违法行为,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决策,对违法行为严惩重罚,突出一个‘严’字。对严重的土壤污染违法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明确土壤污染责任人负有实施风险管控和修复的义务,土地污染责任人应当承担实施风险管控和修复的费用。
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制度,对过去污染的又无法明确污染主体的土壤,政府应拨出经费进行修复治理,对可能导致污染的主体要严格监督。
把除草剂立为禁.止生产、销售及施用的农业投入品。
积极开展化肥农药施用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耕地质量保护与提高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
推广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生物联合修复等技术。
推广土壤物理修复技术,特别是将有机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或分离的技术。
认真开展废旧农膜、废塑料的回收处理,让其变废为宝。开展联合执法,法检两院、多部门参与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执法。
推荐访问: 正安 土壤污染 土壤 现状及 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