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不同净制工艺对三七质量的影响

不同净制工艺对三七质量的影响

时间:2022-03-31 08:09:16 来源:网友投稿

评价是以外观性状为主要指标,是中药质量评价的基础,可有效反映中药的质量优劣。本研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1]、《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1]三七项下性状规定及相关文献对净制后的三七表面颜色、断面、得率、质地进行观察分析。

2.3 质量参数测定

以“2.1”所述方法处理后的鲜三七的剪口、筋条和主根,分别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三七项下有效成分相关规定测定人参皂苷Rg1,Rb1,三七皂苷R1含量,第四部通则0832项下第二法烘干法测定水分,通则2302方法测定总灰分,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以甲醇为溶剂测定醇溶性浸出物。

色谱柱选用Aglient Eclipse XDB-C18,洗脱梯度如表2。流速1.0 mL/min,柱温25 ℃,检测波长为203 nm,进样量10 μL。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8.2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不同净制方式的三七各指标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及方差分析。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外观性状和干燥成品得率

净制后的三七外表皮由土壤的红色变为灰褐色或灰色,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质部呈放射状排列,体质量,质坚实。

三七干燥后得率为25% ~45%。空白组的得率较高于实验组,推测是由于空白组的三七表面泥土和杂质含量较多所致。见表3。对不同药用部位的得率均值进行比较,主根的得率较筋条与剪口而言较高,且在粉碎过程中,各组主根均有不同程度的硬块残留,其原因可能是三七主根较大,不易干燥彻底。见表4。

3.2 质量参数测定结果

各组水分含量均符合药典规定(不超过14.0%),但每组中主根的水分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2个部位,与上述主根较大,不易干燥彻底的推测一致。总灰分的规律,浸出物的规律和有效成分含量的规律见表5。

3.2.1 净制工艺对三七总灰分限量的影响

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别灰分均符合药典标准(不超过6.0%)。对六组各部位灰分进行比较,空白组筋条的灰分最高为10.95%,超声清洗5 min的主根灰分最低为2.44%。各方法中,超声清洗5 min组的灰分减少最显著。见表5。

各实验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总灰分均有明显减少(图1)。

3.2.2 净制工艺对三七醇溶性浸出物的影响

用热浸法测定不同净制方法三七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其含量均符合药典指标(不得低于16%)。

各实验组与空白组进行两两比较,比较结果见图2,主根部分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说明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未随水流失,剪口和筋条部位分别有2组和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这一结果体现了净制工艺在保证三七质量方面的优势。

同组内不同部位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以剪口最高,主根次之,筋条最少,与其皂苷含量的规律一致。

3.2.3 净制工艺对三七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按上述测定方法,每个样品分别制备2组,每组分别进样2针。取平均值分析不同净制方法下三七皂苷成分总含量的变化,各组皂苷含量均符合药典规定的不得少于5.0%。见表4。

清水浸泡、超声清洗5 min和锉刀打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说明这3种净制方式均不会造成有效成分的流失,因此不考虑另2种有效成分减少了的净制方式。见图3。

将这3组方式的有效成分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6。再将其灰分指标进行两两比较。见表7。超声清洗5 min组与另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而另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超声清洗5 min组灰分最低。将其醇溶性浸出物指标进行两两比较。超声清洗5 min组的浸出物略高于锉刀打磨组。见表8。

就筋条而言,实验组与空白组两两比较,超声清洗5 min组和清水浸泡组有效成分含量明显增加( P <0.05)。推测是由于这2种净制方式能有效去除杂质含量,从而提高活性成分的比例。对这2种净制方式的上述质量参数进行两两比较,其总灰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08<0.05),超声清洗5 min的总灰分明显降低,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14>0.05)。

就剪口而言,将实验组与空白组进行两两比较,超声清洗5 min组和锉刀打磨组有效成分含量明显增加( P >0.05)。结果表明,这2种净制方式可以有效去除杂质,提高活性成分比例。对这2种净制方法的上述质量参数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同组内各部位皂苷含量进行比较,各部位皂苷含量从多至少依次为剪口>主根>筋条。

4 讨论

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具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效,用于治疗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等症,是一味距今已有600多年药用历史的“外伤科圣药”[7]。近年来,每年有关三七的研究报道700篇左右[8],其中,对三七化学成分的研究始见于20世纪30年代,但受到当时实验条件的限制,进展十分缓慢,直到70年代以后,学者发现三七中含有一些与人参( Panax ginseng  C.A.Mey)相似的化学成分,如人参皂苷等,引起了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三七化学成分的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9-11]。现代医学及药理学研究还发现,三七在抗炎、抗肿瘤、降血脂、提高免疫等方面均有疗效[12-15]。

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清洗方法对三七的外观性状、水分、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和皂苷含量的影响,优化净制工艺。醇溶性浸出物方面,筋条和剪口两部位实验组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与空白组比较均显著提高大约2%,推测是由于杂质的减少所致。有效成分含量方面,对不同净制方式进行比较,锉刀打磨组的皂苷含量最高,推测是由于三七表皮皂苷含量较少,因此锉去表皮致使有效成分比例的增加;流水清洗组皂苷含量最低,考虑是由于皂苷类成分随水流失严重,说明净制时应采用“少泡多润”的理论,以防止活性成分的损失。在以上指标中,有效成分及总灰分含量对三七的质量影响较大,分析可知,超声清洗5 min更适合主根和筋条有效成分的保留,超声清洗5 min和锉刀打磨2种净制方式均适用于剪口。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净制后的5组,与空白组比较各项指标基本上均有改善,这种差异尤其体现在总灰分限量中,该结果不仅直观证明了实验中所采用的净制方法均为有效可行且合理的,也体现了净制在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与大多数传统中药一样,三七的净制仍处于经 验控制水平,给临床用药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不同净制工艺对三七质量的影响,从而优化三七净制工艺。在实验中,参考各种指标,对不同的净制方法进行数据化、客观化的质量评价,实现对净制工艺的质量控制,为三七加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37.

[2]Yun TK.Brief introduction of Panax ginseng C.A.Meyer[J].J Korean Med Sci,2001,16 Suppl:S3-5.

[3]胡金林,刘尚领,泮伟英.中药净制的探讨[J].时珍国药研究,1996,7(2):102-103.

[4]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全国中药炮制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73-74.

[5]杨俊杰,李平,郝敏,等.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的现代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8,49(20):4726-4730.

[6]刘大会,徐娜,郭兰萍,等.三七药材质量特征和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5):776-785.

[7]黎江华,李涛,黄永亮,等.三七“生消熟补”的炮制机制研究现状和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2(6):654-659.

[8]孙小玲.三七的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26(6):44-46.

[9]夏鹏国,张顺仓,梁宗锁,等.三七化学成分的研究历程和概况[J].中草药,2014,45(17):2564-2570.

[10] 江水泉,张海东,刘木华.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三七加工中的应用[J].粮食与食品工业,2003,1(1):36-38.

[11]沙孟晨,周永峰,張海珠,等.三七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差异性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8,20(7):832-836.

[12]李春英.三七传统药用部位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方法分析[J].四川中医,2018,36(3):75-78.

[13]Behl T,Kotwani A.Chinese herbal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J].J Pharm Pharmacol,2017,69(3):223-235.

[14]Yoshikawa M,Morikawa T,Kashima Y,et al.Structures of new dammarane-type Triterpene Saponins from the flower buds of Panax notoginseng and hepatoprotective effects of principal Ginseng Saponins[J].J Nat Prod,2003,66(7):922-927.

[15]Sun H,Yang Z,Ye Y.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protopanaxatriol-type saponins from the roots of Panax notoginseng[J].Int Immunopharmacol,2006,6(1):14-25.

推荐访问: 质量 工艺 影响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