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设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金大棚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日光温室内,温室为半拱形,东西走向,长60 m,宽8 m。
植物源诱芯,倒钟形,蓝色橡胶塞,内含对粉虱具有强烈吸引效果的寄主植物挥发物,具体成分生产厂商未标明;黄板,规格20 cm×30 cm;诱芯和黄板均购于北京依科曼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供试作物由凉州区金大棚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提供,西瓜为‘美丽西瓜’‘黄肉金欣西瓜’2个品种;番茄为‘紫色樱桃西红柿’‘特美特番茄’‘1617番茄’3个品种;黄瓜品种为‘鑫旺黄瓜’、茄子品种为‘长狭茄子’,各品种分别种植在不同的温室内,选择30 m×8 m的作物面积调查,调查时作物株高1.5 ~1.7 m,均为生长旺盛期。
1.2 方法
1.2.1 温室粉虱种类调查 根据胡敦孝[6]、王珍[7]关于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鉴别特征的报道,通过显微镜观察对试验作物上的粉虱种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作物以温室白粉虱发生为主,仅有零星烟粉虱,因此试验时仅统计温室白粉虱的数量。
1.2.2 不同作物品种温室白粉虱发生情况调查 调查时间为2018年7月1日,危害程度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在同一温室中,每种作物随机调查5株,每株植物分别取上中下3片,鉴于各种作物叶片大小不一,统一调查4 cm×4 cm叶面积上的虫口数量,以卵、若虫、蛹的的总数量为依据进行统计,发生危害程度根据以下标准进行分级[6]:
分级标准按平均每片植物叶片上的虫量计算:
+ 虫量大于1头小于等于10头;
++ 虫量大于10头小于等于30头;
+++ 虫量大于30头小于等于50头;
++++ 虫量大于50头。
1.2.3 植物源诱芯和黄板联用对温室白粉虱的诱捕效果 根据1.2.2试验结果,选择温室白粉虱发生危害程度最重的‘1617番茄’种植温室开展植物源诱芯和黄板联用防治温室白粉虱的试验。
试验设2个处理,处理1植物源诱芯固定在黄板上,处理2黄板单独使用,每个处理重复3次。2个处理的黄板下缘高出番茄植株顶部15 cm,悬挂于作物行间,从2018年7月6日开始,每2 d调查1次,共调查5次,统计黄板上的温室白粉虱数量,每次调查完更换2个处理的黄板。
1.2.4 植物源诱芯和黄板联用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 在调查完不同作物的温室白粉虱发生危害情况后,即选择发生危害最为严重的‘1617番茄’种植温室,从2018年7月2日开始,分别设置3个处理,即空白对照区、黄板单独使用处理区、植物源诱芯和黄板联用处理区,处理区大小为15 m×8 m,各处理间隔5 m,中间不种植作物,作为隔离带。黄板单独使用处理区和植物源诱芯和黄板联用处理区黄板的数量均为3个。根据1.2.2步骤的调查方法,每个处理区固定5株作物,调查处理前温室白粉虱虫量,同时在处理后7 d、15 d、20 d各调查1次虫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
虫口减退率/%=(处理前虫口数-处理后虫口数)/处理前虫口数×100;
校正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性采用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或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作物品种温室白粉虱发生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温室白粉虱在不同作物上的发生危害程度不同,在同一作物不同品种上的发生危害程度也不同(表1),在供试7种作物品种上的虫口数量差异极显著,其中在‘1617番茄’上的虫口数量显著高于其他作物品种,单位面积上的虫口数高达(144.8±6.75)头,发生程度为4级,在所有供试作物中受害程度最高;其次是‘特美特番茄’和‘紫色樱桃西红柿’,单位面积上的虫口数分别为(116.6±10.61)头和(22.8±5.18)头;长狭茄子上的虫口数显著低于其他作物品种;‘黄肉金欣西瓜’‘美丽西瓜’和‘鑫旺黄瓜’之间的虫口数量无显著差异。
2.2 植物源誘芯和黄板联用对温室白粉虱的诱捕效果
由表2可知,在发生危害最为严重的‘1617番茄’种植温室,植物源诱芯能提高黄板的诱虫能力,和黄板联合使用时,诱虫总量显著高于黄板单独使用。
2.3 植物源诱芯和黄板联用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
在发生危害最为严重的‘1617番茄’种植温室调查,结果表明,黄板单独使用和结合植物源诱芯使用均能降低温室白粉虱的虫口数量,但二者之间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有差异(表3)。具体表现为在处理后7 d,二者之间防效无显著差异,在处理后15 d和20 d,植物源诱芯和黄板联合使用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黄板单独使用。
3 讨论与结论
温室白粉虱寄主范围广,寄主植物多达800余种,但对不同的寄主植物选择偏好性不同,本研究表明在供试的几种寄主植物中,番茄是受温室白粉虱危害最严重的作物,这与前人研究结果类似,王珍[6]研究表明庆阳地区温室几种主栽作物,温室白粉虱最喜欢在番茄上危害;刘大军[7]调查了温室白粉虱对5种蔬菜的选择偏好性,结果表明温室白粉虱对番茄和黄瓜的选择性较强,并且对番茄的选择性显著高于对黄瓜的选择性。同时本研究还表明,在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中,温室白粉虱的嗜好也有差异,这与徐汝梅[8]的研究结果类似。本研究结果也有与前人研究不同的地方,供试的作物对温室白粉虱的吸引力大小为番茄>黄瓜>西瓜>茄子,而有的研究表明温室白粉虱对茄子的选择偏好性大于对番茄的选择偏好性和对黄瓜的选择偏好性[10],这有可能与温室白粉虱的地理种群差异有关。寄主植物与昆虫之间的相互关系十分复杂,如植物表面的组织结构、体内的化学物质及化学信号,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组织等,都对昆虫的选择性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温室白粉虱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差异需要进一步探讨。
黄板诱杀作为温室白粉虱综合治理的一种方法,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是有害生物治理的一项有效措施[11-12],但也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如防治初期效果较低,同时对害虫天敌也有一定的诱杀作用。研究表明寄主植物挥发物或植物精油可以吸引昆虫,常被用于直接引诱剂或联合黄板防治害虫[5],本研究表明植物源诱芯(寄主挥发物诱芯)和黄板联合使用时诱虫量显著高于黄板单独使用,且对温室白粉虱的长期防治效果也高于黄板单独使用。也有研究表明寄主植物挥发物或植物精油能够在吸引目标害虫的同时还能驱避害虫天敌[13],因此用植物源诱剂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植物源诱芯和黄板联合使用的一些具体参数,如植物源诱芯蛾数量、持效期、对害虫天敌的影响等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本研究表明,植物源诱芯和黄板联合使用时,能起到更好的诱捕效果,且长期防治效果高于黄板单独使用。害虫防治的“推-拉策略”通过结合对害虫具有驱避作用(推)和引诱作用的资源(拉)集中消灭害虫,目前“推-拉策略”防治温室白粉虱鲜有报道,基于寄主植物选择性和黄板的环境友好型的防治方法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为温室白粉虱的“推-拉策略”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石勇强,惠伟,陈川,等.国内温室白粉虱的生物学习性与防治研究综述[J].陕西农业科学,2002(9):19-21.
[2] 马瑞燕,孔维娜,郝利军.温室白粉虱对几种园艺植物的偏好性[J].昆虫知识,2005,42(3):301-304.
[3] 申海香,马尚盛.武威市温室白粉虱的发生及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蔬菜,2017(4):66-69.
[4] DARSHANEE H L C,REN H,AHMED N,et al.Volatile-mediated attraction of greenhouse whitefly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to tomato and eggplant[J].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2017,8:1-13.
[5] 谢枫,金玲莉,涂娟,等.添加植物精油诱芯对黄板诱杀小贯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效果的影响[J].蚕桑茶叶通讯,2017(2):29-32.
[6] 胡敦孝,吳杏霞.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区别[J].植物保护,2001,27(5):15-18.
[7] 王珍,豆丽萍,豆新社.庆阳地区温室粉虱危害情况调查[J].林业科技通讯,2018(3):31-33.
[8] 刘大军,王小奇.温室白粉虱对5种蔬菜的偏好性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08,28(10):21-22..
[9] 徐汝梅.温室白粉虱对植物的喜好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0(1):125-130.
[10] 张芝利,陈文良,王军.京郊温室白粉虱发生的初步观察和防治[J].昆虫知识,1980(4):16-18.
[11] 张洪,柳晓霞,杜娟,等.黄板诱杀温室白粉虱的关键技术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6,15(3):94-97.
[12] 蒋月丽,魏永平,汪晓光.系列粘虫板对美洲斑潜蝇和温室白粉虱诱捕效果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7,16(2):237-240.
[13] 江丽容,刘守安,韩宝瑜,等.7种寄主和非寄主植物气味对茶尺蠖成虫行为的调控效应[J].生态学报,2009,30(18):4993-5000.
推荐访问: 联用 白粉 温室 防治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