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无公害茎用莴苣采后产品标准化处理技术

无公害茎用莴苣采后产品标准化处理技术

时间:2022-03-31 09:57:44 来源:网友投稿

认真规范蔬菜采后分级及流通各环节操作规程,是在加入WTO后市场开放条件下,我国蔬菜商品遵循世贸规则,参入国际竞争,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可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蔬菜产业的整体素质。下面简要介绍有关茎用莴苣采后产品的标准化处理技术。

1、采收。规范使用化学农药,在安全间隔期内严禁采收上市,同时在采收前10天停止灌水和追施氮肥,以免组织含水量过高造成机械损伤而感染病害,也不利于贮运。在莴苣心叶高度与最高外叶相平,顶部平展的“平口”期为最佳采收期,若收获过晚,花茎迅速抽长,纤维增多,茎皮增厚,肉质变硬,或出现中空,品质大大下降,甚至不能食用。

选择早晨或傍晚采收,收获时用刀齐地面处砍断菜根,就地放置田间晾晒,待菜帮不易折断时,修整装运上市。田间使用的容器应洁净,内表平滑,不要将产品用力倾倒或扔到容器中,以保证将损伤减至最低限度。

2、产品等级规格。莴苣的产品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质量要求,品质优良、洁净卫生、新鲜。感官品质为笋茎充分肥大、粗壮、不发红、不变软腐烂、不空心、不裂皮、品质脆嫩、削根平、未抽薹、无裂口、无老黄叶、无烂斑及病虫害等,采后不得浸水或喷洒化学药剂。具体产品等级规格参见莴苣产品等级规格表。

3、预处理。就地鲜销的在莴苣采收时除去下部叶片,顶端留小叶6~8片,削平根部即可。如需贮运,则应选取无病虫害、无裂口、未抽薹的健壮植株,先把下部老叶一片片地摘除,以免表皮受损伤而导致褐变,上部留完好嫩叶8~10片。隔日从贴近地面部位切除根部,放置阴凉处预冷待运。

4、分级。预处理时剔除不符合标准及感病虫植株,将符合标准的产品按大小规格分级,将最好的产品用于包装销售。

5、包装。分级后的莴苣以3~5株为单位用保鲜膜包裹或用网袋包装,然后装箱上市或贮运。包装箱应质轻坚固,无不良气味,且大小适当,以便于堆放和搬运;内部平整光滑,不造成蔬菜损伤,一般可选用上蜡纸箱,聚脂泡沫箱,木条箱或塑料筐等,最大承重力能达到300千克。包装箱通风孔须离棱角处5~7.5厘米,面积应占总表面积的5%以上,以少数大的通风孔(宽1.3厘米以上)为好。若包装箱的边缘或内表面粗糙,可用廉价纤维板或软纸等衬垫。箱内产品装的不易过松或过紧,净重误差应小于2%,并于包装物上标明品种名称、质量标准、规格、净含量、产地、生产者名称和包装日期等。获得认证的标记认证标志。

6、贮运。临时贮存应在通风、清洁卫生的条件下或预冷库中按品种规格分别贮藏。防止日晒雨淋、冻害、病虫危害、机械损伤和有害物质的污染。贮运时做到轻装轻卸。最好用冷藏车进行运输,冷藏温度控制在1~2℃,湿度90%~95%。夏季蓬车运输时可在包装内用塑料袋装碎冰或薄冰直接冷却的简易方法保持低温。用圆竹筐包装的,筐内加衬纸,中央用竹笼作通风管以排出筐内的呼吸热量、二氧化碳和水气。冬季可在车箱内垫衬一层较厚的稻草或铺垫草席或麻袋防冻。包装箱采用错开堆码的方式装载,产品堆间应留10~15厘米空间,并尽量减少码堆与地板、车箱壁(顶)的接触,产品顶部不可装载其他物品,以保证有充足的空气在货堆中循环流通。

推荐访问: 莴苣 无公害 标准化 产品 技术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