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提出由于野生植物黑枸杞等资源的高营养、高利润,驱使居民疯狂采挖,致使草原天然多样野生植物资源及其保护受到了威胁,土地荒漠化逐年加重的现状,探讨如何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健全法律法规,加强野生植物资源种植、开发及其保护,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野生黑枸杞;保护现状;生态防治;居延海地区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6-0099-02
Ecological Control and Conservation of Wild Lycium ruthenicum Murr Resources in Juyanhai Area
LIU Wen-ying
(Ejinaqi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Ejina Inner Mongolia 735400)
Abstract The paper proposed the current situations,namely that grassland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ir protections had been threatened,and the land desertification had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dued to residents mined like crazy driven by high nutritions and high profits of wild Lycium ruthenicum Murr resources.Mean while,it discussed how to protect wild plant resources,to maintain ecological balance,to improve all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exploitation and protection of wild plant resources,to achiev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resources,environment and society.
Key words wild Lycium ruthenicum Murr;present situation;ecological control;Juyanhai area
保护居延海绿洲,保护草原天然多样性野生植物,维护生态平衡,减少地区荒漠化,合理种植开发野生植物,对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居延海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常年干旱少雨,土地荒漠化严重,由于野生黑枸杞等植物的高营养、高利润,驱使居民疯狂滥垦、滥采、滥樵,威胁草原天然多样野生植物资源及其保护工作[1-8]。因此,新时期下,做好天然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工作,促进其与人民经济生活水平和谐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 居延海地区生态环境现状以及野生植物概况
居延海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常年干旱少雨,年平均气温10.0 ℃,极端最高气温43.7 ℃(2010年),极端最低气温 -32.6 ℃(2002年)。年平均降水量31.2 mm,日最大降水量42.0 mm(2010年10月3日)。年平均蒸发量2 794.1 mm,年最大蒸发量3 546.2 mm(1982年)。水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土地旱化,平原区植被退化[1-8];地面蒸发增强,造成大面积土壤盐渍化,使绿洲面积缩小。在20世纪50年代,胡杨林、柽柳、梭梭草场的面积分别为5.0万、15.0万、113.3万hm2,而目前胡杨林、柽柳、梭梭草场的面积分别减少到2.27万[5]、10.0万、53.0万hm2。植物种类也由过去的130多种,减少至目前的30多种。草地生态系统也严重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小,20世纪50年代梭梭草场的覆盖度为30%~50%,而目前则下降到10%~30%,退化草场面积占可利用草场的34%以上[1-5]。目前,全区域沙漠化面积、盐碱化面积、植被覆盖度<10%的荒漠戈壁面积分别为155.53万[4]、5.72万、486.94万hm2,其中全区域沙漠化面积、植被覆盖度<10%的荒漠戈壁面积分别占全区域总土地面积的15.17%、47.50%,沿河、两湖低洼地带为主要的盐碱化地带。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平均年递增沙化面积225 km2,年增长率达5.0%。沙漠化与荒漠戈壁的面积总和已约达总面积的62.7%,只有37.3%的范围分布着维系下游生态环境的天然植被及人工绿洲,生态环境十分脆弱[1-4]。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霜冻、干热风、大风、沙尘暴、寒潮等,其中干旱、沙尘暴是影响生态环境主要的气象灾害。
以前地下水位较高的时候,居延海地区主要生长着芦苇、芨芨草、胡杨、沙枣、红柳等植物,这些既可防风固沙,又可用作饲料哺养生畜,但是随着中游地区引水量的增加,下渗水量大幅度减少,导致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明显降低。1958—1980年[6],胡杨、沙枣林减少了5.76万hm2,植被覆盖率大于70%的灌丛草场面积减少了319.23万hm2,植被覆盖率在30%~70%的灌丛草场面积减少了7.95万hm2,与此同时,植被覆盖率小于30%的面积扩大了327.09万hm2[1-5]。枸杞、骆驼剌及红砂等旱生或超旱生荒漠草甸逐渐取代了红柳、梭梭、芦苇及芨芨草等灌丛草甸。曾广为分布的河岸林,现大都衰亡,仅剩零星孤林和残次林。黑枸杞是荒漠戈壁地区主要的野生植物之一,具有较强的耐旱性、抗寒性、耐盐碱性、抗逆性,基于其特殊的生物学和植物学特性,其在荒山、戈壁、荒坡、荒漠上能形成灌丛,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防止水土流失[1-6]。
2 黑枸杞的生物学特性和营养价值
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属茄科枸杞属,别名苏枸杞、黑枸杞,黑果枸杞蒙语名为“乔诺英-哈尔马格”,藏药名“旁玛”。野生黑枸杞生长的地理环境独特,散布范围在北纬35°~39°、东经98°~103°、海拔2 800~3 000 m的盆地沙漠地带,是荒漠戈壁地区主要的建群植物之一,属多棘刺灌木,高20~150 cm。多分枝,枝条坚硬,常呈“之”字形弯曲,白色。叶2~6片簇生于短枝上,肉质,无柄,条形、条状披针形或圆柱形,长5~30 mm,顶端钝而圆。花1~2朵生于棘刺基部两侧的短枝上;花梗细,长5~10 mm;花萼狭钟状,长3~4 mm,2~4裂;花冠漏斗状,筒部常较檐部裂片长2~3倍,浅紫色,长1 cm;雄蕊不等长。浆果球形,成熟后紫黑色,直径4~9 mm;种子肾形,褐色。
与红枸杞相比,野生黑枸杞的尼克酸、铁、钙含量分别为红果枸杞的16.7、4.6、2.3倍,尤其是原花青素(OPC)超过蓝莓(黑果枸杞含OPC 3 690 mg/100 g,蓝莓含OPC 330~3 380 mg/100 g)。这是迄今为止发现花青素OPC含量最高的天然野生果实,也是最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其功效是VC的20倍,是VE的50倍,是天然补钴剂、补镍剂、补铬剂,药用保健价值远远高于普通红枸杞,被誉为“软黄金”。野生黑枸杞味甘、性平,富含矿物质、脂肪、微量元素、糖类、蛋白质、游离氨基酸、VC、有机酸、V■、V■、生物碱等各种营养成分[1-4]。
3 野生黑枸杞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管理体制方面
在发现苁蓉、锁阳、野生黑枸杞极高的药用价值后,人们在利益驱动下滥挖苁蓉、锁阳及疯狂采摘野生黑枸杞,但是因其生长地域辽阔带来的监管困难,国家立法的空白也让黑枸杞的保护工作无力开展。
3.2 社会保护生态意识方面
由于人们生态认识水平有限,经济相对拮据,以及缺乏有效的引导[1-3],目前沙区牧民仍然保留着以柴薪为主要能源的传统生活方式,而野生黑枸杞的高营养、高利润,驱使许多居民滥垦、滥采、滥樵及超载畜牧,使沙漠地区植被覆盖率降低,风沙运动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进一步加重。
3.3 法律法规条文方面
虽然目前有不少的关于野生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出台,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不断变化,不少法规条文开始凸显其内在的不足,甚至存在一定的漏洞,在现实管理中缺乏灵活性,对野生黑枸杞的疯狂采摘使得当地林业、农牧等部门感到了空前的压力。
4 居延海绿洲生态防治的对策
为从根本上治理土地荒漠化,提高沙漠地区植被覆盖率,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科学管理、多方配合、重在落实的基本方针,从根本上杜绝居民滥垦、滥采、滥樵及超载畜牧,破坏沙漠地区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恶化。
4.1 健全完善具体的草原法律制度
一方面,明确不同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与职责,避免交叉管理,出现责任不明确,相互推诿;另一方面,应当结合国家主要是在对野生植物保护这方面对整株破坏的规定,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考虑本地区荒漠化、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后果,考虑采摘人员大多是农牧民的实际,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具体细则。
4.2 建立健全草原生态补偿机制
额济纳绿洲的生态环境已十分恶劣,加之采摘人员大多是农牧民,他们利用采、樵、摘沙区高营养、高利润物种以增加经济创收,从而使沙地表面极薄的一层结皮或植被遭到了破坏,促使了沙丘活化的发生,导致野生植物的根系裸露,野生植物逐渐死亡灭绝,沙漠地区植被覆盖率降低,生态环境荒漠化。要使生态得以恢复,国家需加大投资力度以及实施政策倾斜,组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规模种植及保护现有植被,合理利用沙区资源,使绿洲植被的保护管理科学规范,从根本上消除对绿洲现有植被的人为破坏。
4.3 注重科学研究工作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必须加强科学研究,努力使科学技术与实践密切结合,重视运用技术的推广和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针对滥垦、滥采、滥樵草原野生植物资源,破坏沙漠地区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合理制定种植、开发、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规模,努力走出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发展路子。
4.4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广泛深入地开展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加强宣传《草原法》《森林法》《水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并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政策法规及管理办法,增强全民的法制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强化保护工作的可操作性,同时应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力度,防止人为破坏植被而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依法保护治理成果。
4.5 加强生态保护,坚持培育与保护并举
正确处理人为破坏野生经济植物而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的保护和开发的关系。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天然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在经济开发过程中,应以预防保护为主,确保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1-6]。首先,加强人工草场的草原生态建设,改善植被条件;其次,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野生经济植物规模种植,使野生经济植物资源种植与采、樵、摘向科学化、产业化发展,有效保护仅有的野生经济植物资源;第三,科学解决牲畜发展与草场建设的矛盾,在牧业经营方式上采取轮牧、限牧、退牧等措施,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推广舍饲、半舍饲、现代化、集约化经营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要求合理配置农、林、牧、副各业比例,积极发展养殖业、加工业[1-3],拓宽农牧民生活空间,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
5 结语
长期以来,人为破坏草原生态,滥垦、滥采、滥樵草原天然野生植物资源,破坏沙漠地区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现象十分严重,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统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认识水平,坚持开发、种植、保护并重,努力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恢复居延海绿洲生态环境的天然植被及人工绿洲任重而道远。
6 参考文献
[1] 孙志强,孙志刚,邓小东.额济纳绿洲的生态退化过程与生态保育对策分析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9):39-45.
[2] 韦盛忠,陈海清,马洪高.磐安县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策[J].绿色科技,2014(8):64-65.
[3] 王秀珍,王礼先,谢宝元.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J].水土保持学报,2003(1):33-36.
[4] 卢爱刚,庞德谦,李筱琳,等.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变化及其恢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6):39-43.
[5] 田玉青,陈江南,李会安,等.黑河额济纳旗天然林草植被保护评价指标研究[J].水利发电,2007,33(1):21-22.
[6] 陈刚,郭宝丽,王大力,等.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状况及治理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1(1):35-36.
[7] 金晓媚.黑河流域天然植被的面积变化研究[J].地学前缘,2005,12(特刊):166-169.
[8] 冯建森,刘志虎.酒泉市野生黑果枸杞资源及利用[J].林业实用科技,2013(2):64-66.
推荐访问: 海地 枸杞 防治 生态 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