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发生必然危害人民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我们在新闻等媒体常见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都是地质灾害。由于此种自然现象,引发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概念及其相关学科的诞生和发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对风险区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后果开展定量分析与评价,以及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风险可能性的一门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并重的交叉学科。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研究是自然灾害风险研究的一个分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新领域。相对而言,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表面上仅仅对地质灾害开展研究,在实际的工作中,会依据自然灾害的大背景和相关资料,开展地质灾害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为日后的抵御工作及预防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对于我国而言,每一次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无论是经济上的还是社会上的,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在此,本文主要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展开讨论。
一、地质灾害风险定义及其主要特征
目前对灾害风险这一概念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大部分权威性辞典的定义为“面临的伤害和损失的可能性”;“人们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侵袭导致的人身伤亡、财产破坏与利润损失”。1984年,联全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其定义为:由于某特定的自然灾害对经济、社会、人口所可能导致的损失。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的普遍意义和地质灾害减灾需要,将地质灾害风险定义为:地质灾害活动及其对人类造成破坏损失的可能性。它所反映的是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机会与破坏损失程度。
地质灾害风险具有一般自然灾害风险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下述二个方面。
一是风险的必然性或普遍性。地质灾害是地质动力活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地球活动不断进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所以地质灾害将不断发生。从这一意义上说,地质灾害乃是一种必然现象或普遍现象。
二是风险的不确定性或随机性。地质灾害虽然是一种必然现象,但由于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所以具体某一时间,某一地点,地质灾害事件的发生仍是随机的,即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发生何种强度(或规模)的灾害活动,将导致多少人死亡或造成多大损失,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地质灾害风险特征是构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基础或出发点。基于地质灾害风险的复杂性,对地质灾害风险认识与评价是一个不断深化、完善的理论研究与技术方法的创新过程。
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类型
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地质灾害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社会进步的威胁,并且其威胁程度持续上升。根据以往的地质灾害情况和目前的各项研究成果,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类型进行丰富。首先,根据风险评价地质灾害的种类,可以划分为单灾种风险评价以及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价。在客观的评价内容上,二者基本上没有差异。单灾种风险评价在应用过程中,其涉及的要素比较单一;多灾种综合评价在应用过程中,会将单灾种作为基础,开展大范围的评价,包括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范围等等。其次,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范围或者面积,可以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划分为点评价、面评价、区域评价三个方面。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会结合受灾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三、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实施过程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卖施是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任务的综合诠释,依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系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实施包括以下5个流程,详细步骤如下:
(一)建立基础空间数据库:包括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分布图、遥感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DEM).地层岩性分布图、区域地形图、区域地质图、地质构造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建筑物结构分布图、土地利用图、已有防治工程布置图等各种基础图件。
(二)危险性评价:评价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其评价工作思路和方法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第2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在基础数据库中选取敏感性控制因子,建立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体系,引入诱发因子(地震或降雨),最终完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三)易损性评价:对影响易损性的各种致灾因素和抗灾因素进行分析,计算承灾体的承灾能力。首先建立易损性评价体系,开展易损性综合评价。鉴于致灾体和承灾体的致灾及易损性特征,对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地质灾害体的致灾特征;二是承载体的抗灾特征。
(四)期望损失分析:在危险性、易损性及抗灾能力分析评价与区划的基础之上对评价区所有资产进行期望损失分析。
(五)风险决策、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在整体分析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的基础之上,进行综合风险评价和风险区划,从而进一步明确风险区的风险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根据实际需要提出针对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防灾减灾对策建议,实现风险决策、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为国家政府职能部门服务。
四、结语
综上,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价有利于对环境进行保护和贯彻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地质灾害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导致,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的不合理性,因此,对资源环境进行合理开发利用、避免地質灾害的发生或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是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应该不断的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价的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海燕,王新民,尹慧,张以晨,王延亮,王立春.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阈回归联合聚类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02:529-535.
[2]胡瑞林,范林峰,王珊珊,王立朝,王学良.滑坡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3,01:76-84.
[3]尚志海,王兴水,袁丽芬.广东省紫金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3,06:102-105+124.
基金项目:河南省地质环境图系编制豫财环[2013]126号。
推荐访问: 探究 地质灾害 风险 评价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