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胃癌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进行腹腔化疗的价值

胃癌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进行腹腔化疗的价值

时间:2022-04-02 10:43:01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进行腹腔化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4年7月-2009年4月34例留置引流管的方法,术后引流管通畅情况和灌注液的分散程度。结果34例中,术后8周时,液体灌注顺利,B超检查见22例可见液体在胰周分布,并可扩散至全腹腔,6例可见液体局限于右上腹。 结论 胃癌术后腹腔引流管可用于腹腔化疗,应用硅胶管、术中术野涂布防范粘连药物可延长引流管通畅时间。

[关键词] 腹腔引流管;腹腔化疗

[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8650(2009)08-035-01

由于对农村人群健康检查仍有不足,以及对胃镜的普遍恐惧,目前国内二甲医院接诊的胃肿瘤病人较多已处于进展期,手术后腹腔种植转移较常见。

腹腔化疗使腹腔内化疗药物达到较高浓度,提高化疗效果,同时可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是针对腹膜播散的重要方法,在手术中较常用,另外也常用于肿瘤性腹水的治疗。在无腹水情况下,进行腹腔穿刺化疗因安全性问题较少应用。对于疑有腹腔种植转移的病例,术后再次腹腔化疗能否提高疗效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要进行此方面的临床研究,首先需解决术后腹腔化疗的入路问题。

我们自2004年7月起,对疑有腹腔转移的病人,术中留置硅胶引流管用于渗出液引流,在无明显引流后仍留置原位,作为术后腹腔化疗的通路,现已有34例,现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初步评估。

1病例资料

本组共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47-63岁,平均51岁。均为完全切除肉眼可见胃肿瘤病灶,术中留置腹腔引流管经右侧腋中线引出,头端经肝下间隙、肝十二指肠后方,达腹腔动脉旁,无引流液后继续保留原位。必要时左侧腹另置管,无引流液时拔除。

术后病理检查:肿瘤浸及浆膜层19例,突破浆膜层15例;胃腺癌高分化6例,中分化8例,印戒细胞癌20例。

无术后吻合口瘘发生。2例淋巴瘘,分别于术后第14天及21天时引流液消失。其余32例均在术后10天内引流液消失。

术后两周均恢复半流质饮食。

术后两周起应用5-Fu加生理盐水1000ml经腹腔引流管缓慢注入,转动体位并应用B超观察液体分布。

2结果

14例应用橡胶引流管,结果发现术后2周时1例液体灌注困难,术后4周时共计4例液体经引流管周返流,灌注100ml后患者觉腹痛。后将引流管改为硅胶管,术后常规应用几丁糖涂布腹膜腔。经此处理后的20例中,术后8周时18例灌注顺利,2例灌注200ml左右时出现腹部胀痛。

34例中,术后8周时,液体灌注顺利,B超检查见22例可见液体在胰周分布,并可扩散至全腹腔,6例可见液体局限于右上腹。

3讨论

腹腔内种植转移是胃癌常见转移方式之一,是胃癌手术切除之后局部复发形成肿块、腹水的原因。腹腔灌注化疗已被证实可降低术后腹腔局部复发,消除肿瘤腹水。术中温热灌注化疗的效果已得到动物实验支持并在临床得到应用。除术中应用外,腹腔化疗在临床应用常用于大量腹水的姑息性治疗。

鉴于腹腔化疗的确切疗效,我们尝试将其加入胃癌术后的辅助化疗方案中并初步研究了胃癌手术后腹腔引流管保留在原位作为化疗通路的价值。

我们发现,应用硅胶材质的引流管,术后引流管通畅时间维持更长,可能与硅胶材质组织相容性更强,不易诱导网膜包裹有关。

另外,通过B超检查发现,术中应用防粘连药物后,灌注液在腹腔的分布更广泛。术中将引流管经肝十二指肠韧带后方安置于腹腔动脉旁,术后两周时经引流管注入液体,经B超观察,22例可见液体在胰周分布,使最常见的局部复发部位接触到灌注液,随着灌注量的增加,液体可扩散至全腹腔。

腹腔灌注液的分散程度与手术后时间相关,但无明显线性关系。34例中,2例术后3周时引流管堵塞;6例灌注液体后经引流管瘘口外溢,且腹腔内无明显液体分散。22例均可在患者多次体位翻转后可见全腹腔分布,其中16例在术后16周仍可灌注液体并达到全腹液体分布。

目前胃癌的腹腔化疗方案尚未明确,文献报道各家不一,较常用的药物有铂剂、5-Fu、丝裂霉素等。用于腹水治疗或术中化疗的疗效观察已有较肯定的报道,但术后辅助化疗中的价值尚待进一步研究。

(收稿日期2009-05-03)

推荐访问: 腹腔 留置 引流 胃癌 化疗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