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护理体会

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4-03 09:43:35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446-02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肝癌年死亡率占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但大多数患者经确诊后已失去手术的机会。经皮穿刺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 quency ablation,PRFA)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微创治疗肝癌的新方法,目前认为射频消融术是各种原因不能行手术切除患者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已越来越明显。它是利用电磁波的热效应致肿瘤细胞凝固、坏死,达到消除、灭活肿瘤的目的。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1]。我科自2013年12月起开展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癌15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41—62岁,平均52岁。术前经增强CT及病理诊断为肝癌。其中原发性肝癌11例,肝转移癌4例。

1.2方法 采用四川绵阳立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LDRF-120S型多极射频消融仪,术前经彩超探查肿瘤大小、部位,选择皮肤的穿刺点及进针方向,做好标记。患者取仰卧位,消毒穿刺部位皮肤,铺洞巾,1%利多卡因局部逐层麻醉直至肝包膜下,在彩超引导下,根据肿瘤大小、深度选择不同长度的集束针,将针尖经肿块插入直至肿瘤远侧缘,连接消融治疗机后开始治疗。对于直径≤3cm的病灶,将子针直径打开至4cm,可一次性消融结束;对于直径>3cm的病灶,采用“多点消融”的方案:即一点治疗结束后收拢电极子针,退针2cm,然后再释放电极进行第二点治疗,以此类推直至肿块的近侧缘。治疗结束后暂不关闭机器,保持输出状态,将电极针缓慢退出,烧灼针道,以防止出血或肿瘤细胞针道种植。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治疗后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并加压包扎。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准备 评估患者全身状况,详细了解患者病史、病情,完善术前各项检查,测量生命体征。做好手术房间的消毒工作,检查射频仪器的功能状态,备好手术用品、抢救药物。指导患者呼气后屏气训练,术前禁食4-6h,以免术中、术后发生恶心、呕吐。保持静脉通路的正常,以保证治疗过程因病情需要及时给药。术前30min肌注盐酸哌替啶50mg,嘱患者术前排空小便。

2.1.2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普遍对PRFA缺少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应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介绍射频消融治疗的原理、安全性、优越性、基本方法及步骤,同时对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加以说明。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介绍成功病例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2.2 术中护理

2.2.1体位护理 患者取平卧位,嘱患者禁忌自行改变体位或移动身体,平静自然呼吸,避免深呼吸和用力咳嗽。一侧上肢建立静脉通道,彩超医师位于患者左侧,持续监测射频区域的变化,手术医师位于患者右侧,相互配合完成手术。

2.2.2术中生命体征监测 术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面色、意识及腹部体征的变化,常规吸氧、心电监测。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给予心理安慰并配合局部按摩后缓解。术中如患者发生呕吐,应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处理呕吐物,做好解释,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准确记录射频消融时间以及术前、术后肿瘤大小。

2.3 术后常规护理

2.3.1一般护理 术后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率的变化,并注意观察腹部情况,穿刺处敷料是否清洁,固定妥善,有无渗血、渗液。PRFA治疗后绝对卧床休息8h,穿刺点加压包扎24h,避免过早活动和用力过猛,防止穿刺点出血。遵照医嘱予以止血、保护等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巡视病房,发现异常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3.2饮食 PRFA治疗后可能会刺激胃而引起胃部不适。我们的经验是术后常规禁食6h,以减少胃部刺激引起恶心、呕吐的发生。如无明显腹部不适症状或呕吐者,可先给予半流质饮食,随后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以少食多餐为原则。

2.4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2.4.1发热 PRFA治疗后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其坏死组织释放出内源性致热物质,吸收后可使患者体温升高[2]。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测体温1次/4h,对体温低于38.5℃者可给予物理降温,超过38.5℃可给予药物降温,鼓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行补液治疗,并注意加强基础护理,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干燥,体温持续超过39℃以上不退者,应注意有无感染征象。

2.4.2胃肠道反应 一方面若肿瘤位于左肝,距胃较近;另一方面,术中热凝对腹膜的刺激及患者对手术的焦虑和恐惧等因素均可导致胃肠道反应,但一般症状较轻。患者出现呕吐时应及时清理口腔内呕吐物,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尽快清理污物,避免不良刺激导致呕吐症状加剧;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止吐药物,密切观察呕吐物的量及性状。本组患者有5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予以止吐对症处理后均缓解。

2.4.3局部疼痛 术后患者多有穿刺部位或肝区疼痛,呈钝痛或胀痛,多因电磁波的热效应使肿瘤组织升温、肿瘤组织凝固坏死、肿瘤周围充血、水肿致肝包膜紧张度增高引起。正常情况下,术后局部疼痛症状持续3-5d后可自行消失,且多能耐受。但对于肝边缘或肝门部肿瘤及多个或直径大于6cm以上肿瘤术后的患者,肝区疼痛往往较严重,应遵医嘱使用镇痛药,并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本组患者术后出现4例肝区疼痛不适,均对症处理后缓解。

2.4.4肝功异常 射频治疗引起肿瘤周围肝组织坏死及坏死组织吸收,加重肝脏的负荷,临床表现为转氨酶升高[3]。本组1例患者于术后第2天出现黄疸、腹水、低蛋白血症,总胆红素76.5umol/L,谷丙转氨酶188U/L。给予保肝、白蛋白支持、利尿等治疗;准确记录24h尿量,每日晨起测体重及腹围,观察腹水消退情况及意识变化,谨防电解质紊乱诱发肝昏迷。经上述处理,该患者于术后第8d肝功恢复正常。

3小结

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具有微创、安全、多点治疗及对全身影响小等优点,是肝脏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国内方磊等[4]报道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4%、61.0%、48.7%。因此该治疗将会更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之中,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本着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和积累相关临床经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射频治疗技术性强,术前完善的准备、术中娴熟紧密的医护配合、术后并发症的早发现、及时处理、术后精心的护理是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而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孙景云,张 霞,王 晶.超声引导射频治疗术治疗肝癌观察与护理32例

【J】.中国实用护理志,2004,20(1):17-18.

[2]隋秀芳.射频消融微创治疗肝癌的现状

【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6,9(3):297-298.

[3]王雅静.开腹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术后并发症的循证护理

【J】.护理研究,2007,21(11B):2961.

[4]方 磊,胡道予.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远期疗效

【J】.放射学实践,2007,22(2):113.

推荐访问: 穿刺 肝癌 消融 射频 护理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