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肠外营养支持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手术后给予规范化序贯肠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肠外营养支持疗法。
【关键词】 胃肠道手术; 规范化序贯疗法; 营养支持; 疗效
胃肠道手术治疗患者往往由于进食的时间过长,术后禁食的数量和种类较多,加上手术治疗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增加了机体蛋白和能量的消耗,术后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对患者的手术耐受力和术后的恢复速度均造成了一定影响[1-2]。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胃肠道手术术后给予营养支持受到了广泛关注,主要包括肠外营养支持疗法以及全肠内营养疗法[3-4]。观察对比2010年4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96例胃肠道手术治疗患者使用肠外营养支持疗法治疗和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胃肠道手术治疗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5],对于肝肾功能异常不能够耐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溶血性疾病等不能够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排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肠外营养支持疗法治疗,其中男29例,女19例,平均年龄(58.8±5.8)岁。从疾病类型分析,胃溃疡患者11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0例,胃癌患者17例,结肠癌患者1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其中男28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5±5.5)岁。从疾病类型分析,胃溃疡患者1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9例,胃癌患者19例,结肠癌患者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常规的基础治疗以及护理,主要包括控制低盐和低磷以及优质蛋白饮食。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肠外营养支持疗法治疗,使用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术后的第1~6天使用全量的肠外营养支持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规范化序贯肠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治疗,针对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在术中置入空肠穿刺造口管,针对下消化道肿瘤患者在术中置入鼻胃管。待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之后,术后第1天使用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进行治疗,每小时20~30 ml,总剂量为300 ml;术后第2天每小时使用30~40 ml;术后第3天每小时40~50 ml;术后第4天每小时给予50~60 ml;术后第5、6天使用整蛋白型的肠内营养制剂进行治疗,每小时给予60~80 ml,对于能量不足部分每天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前白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等的变化及并发症的产生情况,并做好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在体重、前白蛋白、总蛋白水平上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高密度脂蛋白上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术后观察组患者出现呕吐、恶心以及腹泻、腹胀等症状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4/48),对照组患者出现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3%(3/48),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营养不良对于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也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胃肠道手术治疗患者往往由于进食的时间过长,术后禁食的数量和种类较多,加上手术治疗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增加了机体蛋白和能量的消耗,术后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对患者的手术耐受力和术后的恢复速度均造成了一定影响。胃肠道手术在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改变,胃肠道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手术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营养支持疗法对于术后患者身体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6-7]。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胃肠道手术术后营养支持治疗中,能够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起到显著的改善作用,降低了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8-10]。
胃肠道手术后给予规范化序贯肠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和单纯的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相比,能够显著提高机体前蛋白水平,能够显著改善术后机体的营养情况,促进了胃肠道功能恢复[11-13]。上述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患者在体重、前白蛋白、总蛋白水平上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高密度脂蛋白上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出现呕吐、恶心以及腹泻、腹胀等症状的患者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4/48),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出现呕吐、恶心以及腹泻、腹胀等症状的患者占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3%(3/48),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胃肠道手术后给予规范化序贯肠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康维明,于健春,马志强,等.胃肠道手术后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与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1,19(3):148-153.
[2]张国鹏,孙姜鹰,赵洪浩.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与肠外营养支持对于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的疗效对照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1):34-39.
[3]黎曙练.胃肠道术后35例阶段饮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6):91-92.
[4]严玲霞.胃肠道术后肠内营养管的无缝隙管理[J].吉林医学,2013,34(10):1974-1975.
[5]杨毅.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观察和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3):4378-4379.
[6]何雪莲.浅谈如何对胃肠道手术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综合护理干预[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4):606.
[7]余庆文.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4):56-57.
[8]计小丽.胃肠术后的肠内营养护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1):97-98.
[9]褚薛慧,孙琦,张凯.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早期应用不同肠内营养制剂的比较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2,19(1):29-31.
[10]王晓亮,梁静芝.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3):328-329.
[11]范学朋,周瑞祥.肠内外营养在胃肠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0,41(2):81-83.
[12]杨发青.胃肠道手术后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与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3,3(4):91-92.
[13]康维明,于健春,马志强,等.胃肠道手术后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与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1,19(3):148-153.
(本文编辑:陈丹云)
推荐访问: 营养 支持 探究 规范化 手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