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冠心病防治之基础知识篇

冠心病防治之基础知识篇

时间:2022-04-05 10:21:46 来源:网友投稿

对“糖友”来说,发病率最高,死亡率最大的是哪种并发症?是冠心病。对冠心病来说,发展最快,最易引起争议的是哪种治疗方案?是放支架。

新年第一期的并发症防治,我们从“心”开始说健康。首先为您介绍冠心病防治的基础知识,让我们对冠心病的病因病理以及临床表现有一个整体认识;再和您谈谈冠心病在未得病前如何进行一级预防,得了病后又该如何进行二级预防来避免病情加重或复发;二级预防里谈了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后,我们再与您一起来了解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介入治疗。有人把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称为“在针尖上跳舞”,探索了介入治疗的发展史后,我们感动于医学的每一个进步,都汇聚了无数先贤的艰难跋涉,针尖上舞动的,正是生命最璀璨的光芒。那么究竟什么是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有关介入治疗的常见问题又有哪些?让我们一一道来。

冠心病的病因

心脏主动脉的根部会分出左右两条动脉,这两条动脉称为冠状动脉。心脏本身就由这两条冠状动脉供应新鲜血液。

冠心病就是由于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使心肌供血不足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病症。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①年龄和性别。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易患动脉粥样硬化;②家族史。如父兄在55岁前,母亲或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即认为有动脉硬化家族史;③血脂紊乱。如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均为血脂紊乱;④其他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超重、肥胖、痛风等,尤其是糖尿病和高血压,由于和血脂紊乱关系密切,更是导致动脉硬化发生的高危因素。

冠心病分型及发病机理

临床分为无症状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性心肌病型、猝死型五个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型,最严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两个类型。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的机理是:先有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形成类似粥样的由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的白色斑块(即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动脉内膜上的粥样斑块渐渐增多,就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从而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如果动脉壁上的斑块溃疡或破裂,就会形成血栓,使整个血管血流完全中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心绞痛和心梗的发病情况

心绞痛即由于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症候群。表现有:①胸部压迫感、窒息感、闷胀感、剧烈的烧灼样疼痛,一般疼痛持续1~5分钟,偶有长达15分钟,可自行缓解;②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前内侧直至小指与无名指;③疼痛在心脏负担加重(例如体力活动增加、过度的精神刺激和受寒)时出现,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数分钟后缓解;④疼痛发作时,可伴有(也可不伴有)虚脱、出汗、呼吸短促、忧虑、心悸、恶心或头晕症状。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危急症候,多有心绞痛发作频繁和加重,也有无心绞痛史而突发心梗的病例(此种情况最危险,常因心脏没有“防备”而造成猝死)。 心肌梗死的表现有:①突发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痛,向左肩、左臂或他处放射,且疼痛持续半小时以上,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呼吸短促、头晕、恶心、寒战、多汗、脉搏细微;③皮肤湿冷、灰白、重病病容;④大约十分之一的病人发作时唯一的表现是晕厥或休克。

推荐访问: 冠心病 基础知识 防治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