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我国近年来该病患者明显增多,或与某些环境因素的改变有关。
炎症性肠病主要的共同症状为长期腹痛、腹泻,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脓血或黏液血便多见,克罗恩病则较多发现腹部包块。
炎症性肠病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明,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与感染、遗传、免疫、饮食、环境与精神心理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尤以免疫方面最受重视,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用治疗药物也都以此为重点。
抗菌药——重要的治疗手段
长期以来,不但临床上一直怀疑某些细菌,包括需氧菌、厌氧菌、分支杆菌等与炎症性肠病首次发作有关,多数学者甚至认为,细菌感染可能是本病重要的促发因素,非结核分枝杆菌、麻疹病毒是本病特异性病原体。
研究表明,某些致病菌,乃至正常肠道菌群本身的蛋白质或产物,都可以刺激肠道炎症介质释放,诱发自身免疫反应,使感染和免疫反应能够联系起来。
因此,抗菌药物仍然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重要手段之一。2011年一份采用荟萃分析的权威性报告评价了所有单一及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效果,与安慰剂相比,抗菌药物治疗具有明显作用。
利福家的“后生”——利福昔明
利福昔明使我们想起“利福家族”中那些“长辈们”:利福平、利福喷丁等,利福昔明无疑是利福霉素家族中的“后生”了。利福昔明为利福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是一种口服后作用于肠道局部的抗菌药。
利福昔明与利福霉素作用机制相近,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杀菌作用。利福昔明还可激动胃肠道上皮细胞内一种叫PXR的特殊物质,达到减弱、抑制肠道炎症反应的目的。
体内代谢 利福昔明经口服给药后,很少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口服吸收率低于0.4%,在体内其他脏器如肝、肾、肺分布也极少,大部分药物通过粪便排泄。利福昔明与其他药物几乎不发生相互作用,耐药率低,副作用少,一般不会导致全身性不良反应。
实验研究不但未发现利福昔明的基因毒性与细胞毒性,还发现其可防止过氧化氢导致的DNA损伤。这些都为利福昔明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明确方向。
治疗应用 利福昔明用于治疗克罗恩病比较成熟,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研究402例中度活动性克罗恩病,800毫克/日,疗程12周,缓解率为62%,与安慰剂组有显著差别;而400毫克/日组与1 200毫克/日组的缓解率与安慰剂组无差别;当剂量增加至800毫克,一日2次或更大,有效率并无明显提高。
而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上,静止期溃疡性结肠炎用利福昔明800毫克,一日3次,连续10天,结果显示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所有的症状及临床参数。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研究还不充分,有待进一步深入。
推荐剂量 目前常用剂量为800毫克,一日2次,疗程12周。
提示:利福昔明为抗菌药物,属处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推荐访问: 有了 弹药 治疗 炎症性 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