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网球运动过程中的供能分析

网球运动过程中的供能分析

时间:2022-04-06 08:36:20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1

摘 要 网球运动是一项非连续性、强度不断变化的非周期性运动,对运动员生理机能要求高,其代谢特征仍没有像其他体育运动那样能够清晰的界定。本研究将依据经典的运动生理学能量代谢原理,结合网球运动过程中得分方式的具体特征,阐明网球运动的供能特点,以期有助于运动员和教练员们更好的科学训练。

关键词 网球运动 有氧代谢 无氧代谢

一、前言

网球运动是一项非连续性、强度不断变化的非周期性运动,其比赛时间从少于60分钟到超过4小时不等[1]。而且,网球比赛可以在各种场地上进行,包括室内或室外,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比赛风格也具有明显差别。为了满足比赛时不断变化的生理要求,网球运动员必须对大量的长短间歇、激烈比赛、不太激烈的比赛以及多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做出适当的反应。

了解上述有关内容和知识,有助于教练员和运动员加深网球运动对生理的挑战和训练对身体协调性要求的理解,从而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选择和采用最合适的训练方法,并为自己在比赛中额外的生理需要做好准备。

二、网球运动员体能需求特点

一位网球运动员的跑动、击球和恢复体力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自身获取、转换和利用能量的能力。每一局比赛的时间越长,运动就越激烈,这就越发挑战运动员的肌肉是否能满足能量需求。在网球比赛中,能否坚持比赛的能力依赖于氧的摄入。当比赛从热身到第1局开始,摄氧量逐渐增大[3]。尽管选手在比赛中一般不会达到最大摄氧量,但是自身具有良好、有效的消耗和利用氧的能力,对于运动员在每一局中体力恢复是很关键的。人体有三大基本的能量系统同时提供能量并维持比赛时肌肉的活动,它们是ATP-CP系统、糖无氧酵解系统和糖的有氧代谢[4]。

三、网球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代谢

(一)无氧代谢特点

ATP是肌肉收缩时能量的直接来源[5]。网球运动中无论是发球、接球、迎球跑动、快速回位,甚至是改变握拍姿势,ATP的分解能提供肌肉收缩时必需的能量。当ATP被转化时,另一种化学物质磷酸肌酸储存的能量能够及时补充给运动肌肉所需的ATP。另外两种以ATP形式快速供给能量的生物化学过程是:糖酵解和肝糖分解,分别是指葡萄糖和肝糖分解。当网球运动员迅速奔跑击球或连续几次扣杀,身体相应部分的肌肉反复收缩,它们会更加依赖于糖元和葡萄糖分解的能量,并且这种依赖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持续和强度的加大而增加[6]。但是在网球运动中,肌肉组织中通常不会积蓄大量乳酸或乳酸盐,这是由于网球运动间歇性特点所决定的,任何一块或多块肌肉经常性或反复性的高强度负荷都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因此网球运动员不是特别需要依靠在葡萄糖分解中产生乳酸。

(二)有氧代谢特点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网球比赛中氧化代谢尽管效率较低,但是却能产生更多的能量,而且有氧代谢在提供能量的同时还可以缓解网球运动员的疲劳程度[7]。也就是说,持续利用氧能力的高低是坚持比赛取得胜利的关键。即使比赛强度很大,糖无氧酵解能够满足大部分肌肉的能量需求,氧化代谢也在进行着。由此,储存的能量能在强度较低的回合和每一局间歇的时候帮助肌组织尽快恢复。这也是为什么具备有效而又实际的氧化代谢能力对于一名网球运动员来说更为重要。

网球运动中如果只考虑一次或几次连续的击球或者短距离移动,那么,此时用来完成每一简短的动作占主导的能量系统并不需要有氧环境,也不用氧。然而一场比赛中许多盘一般都会持续一个多小时,相当多的时候每一次得分也超过几秒钟。所以具有超强的有氧能量系统的能力对一名网球运动员是很重要的,在每一局和局间都需要有氧代谢帮助再合成ATP和CP。对于网球运动究竟是何种功能方式,笔者认为精确一点划分需要强调网球运动较少依赖葡萄糖无氧分解提供能量。因此,网球运动主要是依赖于有氧代谢供能。

四、小结

网球运动中,大多数得分都在10秒钟以内,这段时间内,你还要注意四周的变化,每一次短时间的爆发运动都是无氧代谢,很显然无氧代谢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忽视有氧训练。在网球比赛中,每得1分之间都有25秒的休息间隔,每一局之间都有90秒的休息时间[8]。如果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很差,那么他将在每次得分与每一局之间很难得到恢复,在比赛结束时,他更容易感到疲劳。具有很强的有氧代谢能力的另一个好处是使运动员有更好的耐力。因此,有氧代谢能力同样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吴强.网球运动疲劳产生的原因及恢复措施[J].辽宁体育科技.2010.05:89-90.

[2] 赵文.浅谈网球运动员比赛阶段的供能方式[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0.12:59-60.

[3] 张志华.田径运动能力与网球体能训练[D].武汉体育学院.2006.

[4] 刘俊一.无氧运动能力的理论机制与训练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5] 杨麟.我国高水平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

[6] 张蟠.营养补剂对大鼠不同时相糖原储备及股直肌部分有氧酶活性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0.

[7] 徐芳.对网球运动的能量供应及提高供能能力的思考[J].内江科技.2009.03:152-153.

[8] 许继安.网球运动供能特征与运动性疲劳的恢复[J].中国临床康复.2006.48:175-177.

推荐访问: 过程中 网球 运动 分析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