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需要水?
对于人体来说,水是仅次于空气的重要物质。
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一个成年人体重的60%~70%的物质都是水。血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而我们的肌肉、肺、大脑等组合和器官中也都含有大量水分。
水是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及其他营养素的良好溶剂,当然也能很好地溶解尿素等代谢产生的废物。水可以将营养物质运送到细胞内,运走体内的代谢废物,同时保证物质在细胞、组织液和毛细血管之间相互交换。这对于维持细胞内稳态有着重要意义。水还是体温调节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体内能量代谢产生的热,通过体液传到皮肤表面,经蒸发或者排汗带走多余的热量保持体温恒定。
另外,水还会参与形成各种黏液,比如关节润滑剂、唾液、消化道分泌的胃肠黏液、呼吸系统气道内的黏液、泌尿生殖道黏液等的生成都离不开水,它们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润滑作用。
饮水过少有害健康
我们通过排尿、排便、呼吸、皮肤蒸发或出汗丢失水分。其中,排尿是最主要的途径。人体内有一个水平衡调控系统,确保了液体摄入量与丢失量之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身体出现体液不足时,大脑中的“口渴中枢”受到刺激产生口渴感,并引发饮水行为;如果不能及时通过饮水来补充缺失的水分,人体就会增加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使得肾脏内体液潴留,通过减少排尿量来保持体内液体平衡。而如果水分摄入较多,则通过增加排尿量来排出水分。
如果机体缺水超过体重的1%以上,而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则会产生—些症状。如果已经出现了关节痛、肌肉疼痛、便秘、尿液气味浓重、色黄等症状,那就意味着你的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了。
饮水并非越多越好
当水摄入量超过了肾脏排出能力时(0.7~1.0升/小时)可引起体内水过多或水中毒,水中毒可导致低钠血症。正常人很少会出现水中毒,那些患有肾脏、肝脏疾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病症的患者在高湿环境下容易出现水中毒。
夏天时,大家为了避免中暑,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水分。如果这时钠盐摄入不足,就可能导致低钠血症。
有研究表明,大量喝水后,人体会产生疲倦感、食欲降低、脑袋昏昏沉沉。这是因为饮水过多将血液稀释,全身细胞的氧交换受到了影响。特别是脑细胞一旦缺氧,人就会变得迟钝。可见,并非饮水越多越好。
我们每天需要多少水?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指出,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从事轻度身体活动的成年人,每天最少饮水1200毫升。从我国最新的饮水调査研究来看,我国成人平均每天的饮水量已经达到了1500毫升。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多次饮水,原则是少量多次,每次200毫升左右。在睡眠时,虽然我们感觉不到机体活动,但是也会丢失不少水分。即使在起床后没有口渴感,但血液会因为缺水出现黏稠现象。所以,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淡盐水或者冷开水(150毫升)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容量。
大多数人都认为,只有感到口渴,我们体内才需要水,才需要喝水。实际上,如果你已经感到口渴,那说明机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并开始利用调节系统进行水平衡的调节,此时饮水虽然可以补充丢失量,却并不是最佳的饮水时机。并且,口渴的感觉往往会促使人一次性饮大量水,这样会稀释胃液而影响消化,加重胃肠负担。
白开水是最佳选择
生活中常喝的饮品包括白水、茶水、饮料等,白水由于不含能量,是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饮品,而白水中又以白开水为最佳。白开水就可以满足人体的新陈代谢需求,并且干净卫生、制作简单、经济实惠,是饮品中的最佳选择。有研究表明:温开水可提高脏器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有利于较快降低累积在肌肉中的疲劳素——乳酸,从而达到消除疲劳、焕发精神的目的。与其去追求各种功能性饮品,还不如来杯白开水吧。
(摘自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科普文学作品精选》 主编:游识猷 等)
推荐访问: 白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