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的一门核心学科和带头学科。本文从病例分析教学、趣味引导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三方面探讨改进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生物化学,为后续的课程打好基础。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是用化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核酸和蛋白质及其他重要生物大分子。由于生物化学是从有机化学和生理学中脱离而发展起来的,其内容比较抽象,代谢反应错综复杂且相互联系,理论点多面广,因而师生普遍反映:生物化学是一门难教、难学的课程。因此,如何将这些深奥难以理解的生物化学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是我们每一位生物化学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对生物化学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
一、病例分析教学
兴趣是学习动力,激发学习生物化学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尽量将所讲授的内容与生命活动、疾病及卫生保健等联系起来,因为这些都是最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到学而有用、学而有趣。如利用糖代谢知识分析糖尿病“三多一少”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利用酶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原理介绍有机磷农药的杀虫机制、利用氧化磷酸化解偶联的知识解释感冒的一些症状,等等。
病例分析教学引导生物化学理论与临床问题相联系,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为所学内容不再是死记硬背的空洞知识,而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同时,教师为了把病例分析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讲明白,必须精心备课,多查资料。总而言之,病例分析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将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趣味引导式教学
生物化学中,有许多原理比较深奥,难以理解,如果采用传统的直接讲授方法,学生必定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若是在教学中讲述一些有趣的见闻、运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及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使深奥的理论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也必然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呼吸链抑制剂鱼藤酮的抑制原理时,可以先讲古代日本渔民打渔趣闻,他们用生长在海边的一种藤条状的植物在水中浸泡,鱼就会自然死亡,后来研究发现鱼的死亡是由于呼吸链被抑制,细胞缺氧而死亡,就把这种抑制剂称为鱼藤酮。这样的讲解,使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知识点。又如,在讲解DNA的双螺旋结构时,除了将结构模型展示给学生看外,可将它比做一个围绕一垂直中轴的右手螺旋的双扶手楼梯,磷酸和脱氧戊糖组成的两条链相当于楼梯两边的扶手,两条链之间的碱基对相当于楼梯的台阶,台阶(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稳定两条链的主要力量,台阶平面与中轴垂直,台阶之间的间距为0.34 nm,每一螺旋含有10个台阶(即螺距为3.4 nm)。这一形象的比喻,使得学生牢牢记住了复杂的双螺旋结构。再如,为何重金属中毒,喝牛奶就可以自救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就可以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这些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运用趣味引导式教学,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化解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
生物化学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生物大分子到基因表达与调控等都包括在生物化学中,都要求学生掌握。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了解生物化学内容,难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因而有必要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化难为易,可以简化课堂教学程序,缩短知识的传授时间,使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对于那些用语言、文字难以表达的复杂过程,比如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利用多媒体教学,会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逼真,把抽象、微观的知识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做到脑动、手动、口动,而不是被动观看和接受知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上述的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我们体会到,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好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让他们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关键在教师如何去做。如何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只有高素质、严要求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而,老师就要不断地吸收新鲜的教学经验,不断地摸索、适应新形势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滦县职业高级中学)
推荐访问: 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 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