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病是小儿常见病,其中又以蛔虫为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寄生虫。蛔虫病轻者可无症状,严重的则会影响小儿的食欲、肠道功能和生长发育,还能引起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当小儿消瘦、经常闹肚子痛、夜间磨牙时,有的家长就认为是蛔虫在作怪,进而自行给小儿服用驱虫药。其实,这种做法是极其危险的。消化不良、肠炎等疾病也会引起腹痛,上呼吸道感染、牙痛、做梦时梦到吃东西同样可导致夜间磨牙。所以,家长不能盲目给小儿服用驱虫药,必须弄清其体内是否存在蛔虫,然后再决定是否用药。
如何判断蛔虫病
如果小儿有以下的异常表现,应及时去医院做相关检查:
⒈经常腹痛,尤以脐周明显,按揉后可缓解。
⒉夜间睡眠易惊醒,可伴有磨牙和流口水。
⒊面部、颈部皮肤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的斑片,斑片表面有细小的灰白色鳞屑,俗称虫斑。
⒋反复出现“风疙瘩”。
⒌有偏食表现。
⒍吃得多却容易饿,且体重不增。
如何确诊蛔虫病
⒈大便排出成虫。
⒉大便化验有蛔虫卵。
⒊有时腹部B超可见虫体。
定居成虫好驱除
蛔虫卵被吞食后,要在人体内经过60~70天才能逐渐发育为成虫。虽然小儿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吞食蛔虫卵,但相比之下在夏季吃生冷蔬菜瓜果的机会最多,因此吞食蛔虫卵的可能性也高于其他季节。
到了秋季,之前被吞食的蛔虫卵已发育为成虫,并在人体的小肠内定居。目前,由于各种驱虫药只能驱除成虫,对在人体内的幼虫不起作用,因此秋季驱虫常可收到理想的效果。
常用广谱驱虫药
⒈肠虫清(阿苯达唑):200mg/片,1次2片,睡前顿服。如果有需要的话,可在10天后重复服用1次。
⒉安乐士(甲苯达唑):100mg/片,每天1次,每次2片,或每天2次,每次1片,连服3天。未治愈者可于3周后按以上方法重复服用。
小儿服药后,要注意有无虫体排出。
正确护理助驱虫
如果已经确诊小儿患了蛔虫病,除了服药治疗外,家长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⒈服药时应少吃吃了会胀气的食物,如红薯、豆类、萝卜等。进食这类食物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引起消化不良,影响肠蠕动,进而导致腹胀便结。
⒉服药时最好是空腹。空腹服药可增加药物与虫体的直接接触,使药力充分作用于虫体,药效发挥得更好。对于有副作用的药物,则最好在临睡前服用。
⒊服药后应多喝水,同时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增加肠蠕动,及时把被杀死或被麻痹的虫体连同粪便一同排出。
⒋应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和热性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狗肉、羊肉等。进食这类食物容易引起便秘,从而影响虫体的排出。
⒌服药时无须禁食和同服泻药,但是油脂类食物应少吃,因为驱虫药多属于脂溶性药物,如果进食过多的油脂类食物,就会影响驱虫药在肠道的疗效,并且促进驱虫药的吸收,从而增加它对人体的毒性。
⒍可多吃酸性食物,因为蛔虫有“得酸则伏”的特点。
⒎两岁以下的小儿禁用驱虫药。这是因为两岁以下小儿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容易引起药物中毒。
⒏病情严重者服驱虫药后可引起蛔虫游走,造成腹痛或口吐蛔虫,甚至引起窒息,此时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推荐访问: 驱虫 正当时 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