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命之源

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命之源

时间:2022-04-07 10:41:1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主要包括理论体系创新、学术观点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它们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根本前提和内在动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它能够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各种重要的思想资源;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实际状态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变量,要形成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从而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也必须大力推进和不断进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繁荣;发展

中图分类号:B-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4)08-0012-08

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一样都是人类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贵在创新。只有不断创新,哲学社会科学自身才能繁荣和发展;只有不断创新,哲学社会科学才能为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思想资源:也只有不断创新,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在现时代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可以说,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命之源。离开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就没有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就不可能担负起其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任。甚至根本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

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内容广泛的庞大的学科群。它所内含的众多学科可区分为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科两大部类。虽然哲学、史学、语言文学、艺术等人文学科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学科在研究对象、理论旨趣、致思方向和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无不以创新作为其发展的内在动力。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是通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来实现的,或者说,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总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一种精神生产活动,它的产品主要包括两类。即知识和价值观念。其中,社会科学研究的旨趣在于探索社会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获取关于社会事物“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的知识;人文学科研究的旨趣则在于探寻人的生存意义和人的价值、形成关于客观事物相对于人而言以及人面对客观事物而“应如何”的价值观念。当然,除了知识和价值观念以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还有非常重要的附产品,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但它们是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产品即知识和价值观念的生产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并且是为这些主产品的生产服务的,只不过它们往往具有更广泛、更普遍的社会意义。与物质产品可以批量制造不同,知识和价值观念等精神产品的生产都是独一无二的。其中,知识的生产只能是一次性的,重复已有的科学研究、生产已有的知识毫无意义;价值观念的生产则必须是个性化的,即只有表达了某种独特的价值观念才会受到人们的重视。正如李凯尔特所说,“人文研究是‘具体的’,它关心个别和独特的价值观”。知识和价值观念等精神产品生产的独一无二性,决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才能取得真正有价值的成果:只有不断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才能生产出越来越丰富的精神产品。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就其结果而言,它们不外乎三种基本类型:一是理论体系创新,即在某一学科领域中创立了新的理论;二是学术观点创新,即针对某一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或主张;三是研究方法创新,即提出或运用了新的研究方法。这三种类型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本身的意义并不完全一样,但它们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理论体系创新是最为重要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它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的意义最为重大。从历史上看,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整体上的发展主要是通过理论体系创新来实现的。当然,理论体系创新不是凭空实现的。马克思曾说:“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而一旦人们在某一学科领域中真切地把握了时代的需要、创造了新的理论体系,就能把该学科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例如,哲学的历史发展就是这样实现的。亚里士多德指出:“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古代人类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惊诧和恐惧,渴望找到那种存在于一切现象背后并作为一切现象之原因和根据的绝对的本体或本原,以便对纷繁复杂、变动不居的自然万物作出统一的理解。正是为了适应这种需要,西方古代哲学家们创造了各式各样的本体论哲学体系。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产生了西方近代哲学。为了适应资产阶级发展自然科学以推进工业生产的迫切需要,西方近代哲学家们着重探讨了各种认识论问题,包括认识的来源问题、认识的可靠性问题、认识的真理性问题、认识的内在矛盾问题、认识的基础和根据问题,等等。其中,17世纪初至18世纪末英国和欧洲大陆的哲学家们分别创立了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体系,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的哲学家们创立了一系列机械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则创立了代表着旧哲学在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思想方面最高成就的各种不同的哲学体系,它们使西方近代哲学不断发展到新的阶段。而为了适应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使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实现了人类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现代西方哲学家们也在努力反映和把握时代需要的过程中创立了各种科学主义或人本主义的哲学体系,并由此使现代西方哲学不断演进和发展。可以说,如果没有理论体系创新,就不会有源远流长、色彩斑斓的哲学史,也不会有其他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历史发展。

相对于理论体系创新而言。学术观点创新是更为常见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如果说理论体系创新属于质变,那么,学术观点创新则属于量变。科学哲学家库恩通过对自然科学发展史的研究发现,各门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是进化的连续性与革命的间断性的统一,就是说,它们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进化阶段,而在另一个时期内则会进入剧烈变化的革命阶段。其中,科学进化是指科学理论在量的方面的变化,是科学知识在数量方面的增加和积累;科学革命则是科学理论发展中的质变,是新的科学理论的创立和科学理论的根本变革。因此,进化与革命既是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也是科学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其实,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也大体如此,尤其是各门社会科学的发展也表现出同样的情形。在哲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中,一种新的理论体系创立后,往往也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进化阶段。在此期间,人们从不同的方面对该理论体系进行探索,提出各种新的学术观点,从而使该理论体系不断演进。从历史上看,大凡经历了这一过程的理论体系都能形成某种学术传统,甚至变成某种“主义”,如哲学中的柏拉图主义、康德主义、黑格尔主义、实证主义、存在主义、实用主义等等。经济学中的重商主义、古典主义、新典主义等等。在这些“主义”的演进过程中,学术观点的创新有时还能形成同一学术传统中的不同的学术派别。例如,康德主义在其演进过程中出现了马堡学派、弗赖堡学派等新康德主义学派,黑格尔主义在其演进中出现了老年黑格尔派、青年黑格尔派等新黑格尔主义学派。人们通常认为。这些不同学派的出现意味着康德主义和黑格尔主义的分裂。但这是从这些理论体系的外部看问题所得出的结论。站在这些理论体系内部来看,上述不同学派的出现实际上是学术观点创新所致,它恰恰是这些理论体系某种意义上的生机和活力的表现。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以后也一直处于丰富和发展过程中。这种丰富和发展,既表现为把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形式,也表现为不同时代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各个领域的学术观点创新,它们都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推荐访问: 哲学社会科学 创新 生命之源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