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果肉溃败病果及正常用果分别采自云南省华坪县荣将镇龙头村6龄凯特芒果果园,其中果肉溃败病果采自发病率较高果园(发病率超过35%),正常果采自果肉溃败病发生较少果园(病果率低于3%)。
果肉溃败病果果园施肥量为纯N 990 kg/hm2、P2O5 500 kg/hm2、K2O 1 030 kg/hm2;正常果果园施肥量为纯N 461 kg/hm2、P2O5 209 kg/hm2、K2O 369 kg/hm2。2个果园均土层深厚,土壤为页岩发育而成的红壤土。
1.2 试验方法
在果肉溃败病果发生率较高果园和发生率极低果园分别随机采集生理成熟果实,每个果园分别重复5次,每次重复采5个果。采后用自来水清洗,再用去离子水冲1遍,放在塑料篮内晾干,放置4 d让其自然成熟。剥去果皮,将果肉已溃败的作为果肉溃败病病果,果肉未软化和分解的作为正常果。然后把果实(病果和正常果)分成果肉和果核2个部分,剪碎,装入纸袋后放在105 ℃温度下杀青30 min,然后在70 ℃温度下烘干,粉碎备用。
1.3 分析方法与数据处理
植株样品用H2SO4-H2O2消煮,氮用自动定氮仪、磷用钼锑抗比色、钾采用火焰光度计分别测定,数据用Excel 和SPSS 13.0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溃败病果果肉与正常果果肉氮、磷、钾养分差异
由表1可知,溃败病果果肉氮、磷、钾养分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果果肉,其中氮含量高出27.1%,磷含量高出22.6%,钾含量高出20.0%,说明过量施肥引起芒果果肉吸收较多氮、磷、钾养分,可能是导致凯特芒果发生果肉溃败病重要原因。
2.2 溃败病果果核与正常果果核氮、磷、钾养分差异
由表2可知,溃败果果核氮、磷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果,钾则与正常果核的没有显著差异,其中氮含量低24.2%,磷含量低25.6%。溃败病果果核氮、磷含量低于正常果,原因可能是溃败病果果肉吸收过量氮、磷、钾,果肉非正常膨大影响了果核生长发育,从而影响了果核对氮、磷养分吸收。果核由种壳和种仁组成,其中种仁占比例较大,种仁作为种子发芽、苗期生长营养库,主要由淀粉、蛋白质、核酸、植素、矿物质等组成。氮是蛋白质、核酸、辅酶、胆碱、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组成成分,磷为核酸、膜中磷脂、植素组成成分[5],良好种仁发育有利于其容纳较多的氮、磷养分,因而正常果果核氮、磷含量显著高于溃败果。溃败病果果核钾含量与正常果没有显著差异,原因可能是钾为游离离子,种仁生长发育需要钾较少的缘故。
3 结论与讨论
芒果果肉溃败病属生理性病害,其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如树体果实负载量、果实大小、气候及营养元素等。结果较多,单果重较大,果实生长后期日晒、高温,养分不平衡,特别是氮过量、钙不足都易引起芒果果肉溃败病[2]。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大量施用氮磷钾化学肥料的凯特芒果园,果肉溃败病发病率较高,且病果果肉氮、磷、钾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果,但其果核氮、磷含量却显著低于正常果,说明果肉氮磷钾养分过高是引起果肉溃败病的重要原因。化肥施用量过大的果园应减少化肥施用,化肥施用量以不超过极少发生果肉溃败病正常果园施用量(纯N 461 kg/hm2,P2O5 209 kg/hm2,K2O 369 kg/hm2)为宜,同时应多施用有机肥,进行土壤覆盖,以调节果园地表温度,促根生长,提高对钙吸收的能力及增强树体活力,有效预防果肉溃败病。
4 參考文献
[1] 王艺蓉,李所清,陈茗杨,等.‘凯特’芒叶片养分周年动态变化规律[J].西南农业学报,2016,29(3):658-661.
[2] 唐志鹏,王惠,陈塔委拉,等.杧果果实生理病害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939-10941.
[3] 张承林.杧果 (Mangifera indica L.)果实的生理病害及其病因的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1997.
[4] 唐志鹏,王惠,李明富,等. 紫花杧果实生理病害海绵组织发生规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07-8110.
[5] 陆景陵.植物营养学:上册[M].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推荐访问: 果肉 溃败 养分 芒果 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