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修正,本文是在经营者“能力标记”显示分析基础上构建综合选择指数,达到定量分析准确判断经营者能力的目的,排除人为因素干扰,使其对候选经营者的选择更为有效和客观。其步骤如下:
(1)通过常规方法确定对候选经营者进行初步选择,淘汰不符合条件或条件不达标的候选者;
(2)确定测评对象的早期“能力标记”指标(上面已专门论述);
(3)确定各“能力标记”的权重。一般利用德尔菲法得出权重的判断矩阵,通过两两比较对确定各“遗传标记”的权重。
(4)要对应聘者各早期“能力标记”排序。
(5)根据候选者测评人数和各“能力标记”初步排序的次序制定标准的“指标系数”矩阵(如表1示)。
(6)计算测评对象的早期综合选择指数。根据各指标系数值和权重计算各测评对象的综合选择指数进行测评,其数学模型为:H=b1I1+b2I2+b3I3+…bnIn。其中:H—测评对象的综合选择指数,bn—n指标的权重,In—n指标系数值。根据各测评对象的综合选择指数值的大小对其进行选择,这样就能能客观、公正和准确地对候选经营者进行选拔,避免定性方法过多的人为因素,有利于选拔最适合的经营者。
四、 利用生物“遗传标记”辅助选择原理构建企业经营者早期综合选择指数相关问题探讨
1. 企业经营者早期能力“遗传标记”辅助选择的前提。要实行对企业经营者早期能力“遗传标记”辅助选择,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一是筛选“能力标记”。“能力标记”选择的可靠程度取决于其与经营能力之间的相关程度,两者正相关程度越高,“遗传标记”辅助选择的效率和准确性就越高,当“能力标记”与其经营者的知识、能力、素质紧密相关越多,效应越大时,应用标记辅助选择的效果就越好。当影响经营者素质、知识、能力的因素较多,“遗传标记”对其影响程度较大时,标记辅助选择就会取得较好效果,“遗传标记”对其影响程度小到一定程度,MAS就失去意义。二是与经营能力紧密相关并且相对容易评判。“能力标记”选择要求对企业经营者能力能够客观、快速和准确性评判。
2. 影响“能力标记”早期选择准确性的因素。
(1)“能力标记”选择的效率:一般说,对于企业经营者等高端人才通常运用常规选择效果较差并且评判成本较高,运用“能力标记”辅助选择很有效,但对于企业基层人员运用常规选择就有效同时评判费用较低,“能力标记”辅助选择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2)“能力标记”选择的时间问题:如果“能力标记”越早反映出其经营者的实际能力,测评的成本越少,并且就能越早减少“逆向选择”、“道德风险”问题以及避免由于选择不适合的经营者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3)“能力标记”测定的成本:“能力标记”与选拔人的素质、知识、能力的相关性越高,测定这些“能力标记”的成本较低,应用标记辅助选择的意义就越大。
3. “能力标记”辅助选择的应用存在问题。
(1)“能力标记”辅助选择使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正确应用达到较好的效果,必须具备一定条件。
(2)“能力标记”辅助选择的真正应用需要从经济管理学视角进行评判。
(3)“能力标记”辅助选择不只考虑经营者个体“硬”指标,还需要考查其团队精神等“软”指标。
(4)由于“能力标记”间有可能存在负相关或高正相关,“标记”如何选择,权重大小如何都需要根据不同企业的需要进行确定。
五、 结束语
企业经营者是企业的脊梁,企业的兴衰成败与其素质高低、能力大小直接相关,企业要不断获得持续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打造出一流具有企业家精神和素质的经营团队,如何保证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成为企业经营者,这需要建立一套客观科学的企业经营者的选择机制,事关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前人关于经营者能力信号传递分析基础上,引入生物学上相关选择理论,利用分子遗传标记对生物性状的选择原理构建企业经营者选择模型,建立候选经营者综合选择指数,旨在为克服所有者早期准确选择经营者和避免“逆向选择”问题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庆昌,遗传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刘兵.企业经营者激励制约机制设计研究.重庆:重庆大学博士论文,1999.
3. 乔均等.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4. 李祥龙.生物预期综合选择指数制定原理及其应用研究.河北: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5,(6).
5. 王蓉.动物遗传标记辅助选择研究进展.上海: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6,(2).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垄断型企业高管薪酬激励和监管研究”(项目号:11SKE15)。
作者简介:程支中,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
收稿日期:2013-06-13。
推荐访问: 选择 遗传 标记 企业经营者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