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浅析民俗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民俗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时间:2022-04-08 10:27:31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民俗文化的信仰塑造功能和社会规范功能是民俗文化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用的基础,而民俗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将民俗文化带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纳入社会实践环节,是民俗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民俗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0-0021-03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系列问题: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壮大,高校培养任务越来越重;一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效不强,与哲学社会科学等一些学科的合力尚未完成;大学生对接受式教育的兴致不高。为此,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需努力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扩大自身的外延,充分利用社会学、法学、史学、文学等哲学社会学科的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形成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应用于民间的民俗文化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应该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加以应用。

一、民俗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得以应用的可能

(一)民俗文化具有信仰塑造功能

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并世代传承的一种生活习惯,是“民众的知识”,是“民间的智慧”,它动态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对人们的生活、观念和习惯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指出,“个体生活的历史首先是适应由他的社区代代相传下来的生活模式和标准,从他出生之日起,他生活于其中的风俗就在塑造着他的经验和行为,到他能说话时,他就成了自己文化的小小创造物,而当他长成大人并参加这种文化活动时,其文化的习俗就是他的习惯,其文化的信仰就是他的信仰,其文化的不可能性就是他的不可能” [1]。大学生是社会的一分子,他们所处社区的民俗文化在无形地塑造着他们的行为习惯,是他们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文化资源。

(二)民俗文化具有社会规范功能

民俗文化源于民众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在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社会性和集体性、类型性和模式性、传承性和变异性、规范性和服务性等特征。也正是其特征使民俗文化在日常生活中起到教化民众、规范社会成员行为方式、维系社会稳定、调节社会生活和心理的作用。民俗作为一种可以规范行为和思想的文化,约束面较广,“民俗社会中经常使用的不成文法或习惯法,它对民众的思想和生活产生强大的约束力量,迫使人们在一定的道德和习惯规范中行事,以得到心理和环境的协调和平衡”[2]。民俗作为一种可以维护秩序的文化,在传承和弘扬的过程中可以促进人的思想交流、感情沟通、关系协调,维护社会的和谐。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等,而民俗文化的特征和社会功能无疑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重要资源。

二、民俗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价值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民俗文化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人民,将民俗文化带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堂、融入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环节,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学生在学习民俗文化的同时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各地各民族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将民俗文化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讲述和传授民俗文化,如民间传说、故事中主人公义务为众人修桥铺路、办学校的善举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公益”,理解中华民族优良的品行道德和开放兼容、务实创新的思想观念,增强大学生爱国、爱家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总而言之,民俗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过于理论化、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紧、教材呆板、教学手段方法单一、学生不易接受的现状,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二)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及文化素质水平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建设质量,关系着民族的未来。深入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中明确指出: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是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把民俗文化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一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及其所蕴含的优良传统,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民俗文化的价值,培养其对民俗文化的热爱,进而起到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的作用;二来可以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切入点,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爱祖国、爱民族、爱乡土的高尚情感。

三、民俗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有效途径

(一)民俗文化进第一课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课堂教学的时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早在20世纪50年代,民俗文化就开始以课程的形式进入高校课堂。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努力挖掘各地民俗文化的德育素材,把与大学生联系密切的民俗文化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堂气氛,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除了利用民俗文化的专业课和选修课以外,在其他课程中,如在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课程的讲解中,适当引入一些民俗文化的内容,让学生讲解自己的家乡和地区的民俗文化、民间传说、民间谚语等,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在经济学等课程的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经济现状和民生问题,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的熏陶,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关心家乡、关心祖国的发展,提高思想境界。

(二)民俗文化进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存在。在组织教育方面,课堂具有集中、稳定的特点。然而长时间的课堂教学容易导致理论脱离实际、学生参与意识不强。要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现状,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目光投向课堂外的广阔天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而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是大学生群体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民俗文化的社会性、集体性、服务性等特征决定了其可以纳入校园文化的活动中,民俗文化的形成于民、应用于民也决定了其可以为大学生群体所接受。结合各传统节庆日开展相应的庆典、娱乐、竞技活动,如清明祭拜祖先、三月三放风筝、泼水节等活动,积极地宣传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文化载体,组织学生参与到校园民俗文化的活动中,既可以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也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悟民俗文化所中传递出来的民间智慧、道德规范和民间信仰,使大学生萌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民俗文化进社会实践: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无处不在。学校教育是形式化、制度化的教育,随着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其与民众的生活联系逐渐削弱,教育空间逐渐变窄。在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单纯靠学校教育无法满足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需求时,学校积极鼓励大学生回归生活。民俗文化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大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同时,也回到了民俗文化的大海洋中。民俗生活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大环境。钟敬文先生认为,民俗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大学生在进行民间文化的调查时,可以通过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伦理规范和道德观念进行自我教育,“歌谣至少可以滋养民众的心灵,使他们对人生、事物发生兴趣和理解;传说往往不但给以他们以知识,而且注入一种道德的教训。其它,像民间趣事、谜语等,也大都有智慧的或伦理的启发作用”[3]。学生直接接触乡亲、直接感受乡土气息、直接触及乡村的现实问题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民俗文化的熏陶。因此,在社会实践中,充分挖掘民俗文化的德育资源,并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促进大学生思想的成熟和厚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明确指出,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民俗文化是重要的德育资源,又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充分发挥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德育价值,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美〕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2

[2]钟敬文民俗学原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23

[3]钟敬文民众文艺之教育的意义[M]董晓萍钟敬文教育及文化文存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2:9

推荐访问: 浅析 民俗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