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高师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师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04-11 08:41:49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根据目前高师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不足,从理论上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提出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手段、实验条件和实验考核形式的具体措施,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改革;体育学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9-0084-03

专业基础理论课是高师体育院系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体育教育专业还是社会体育专业都开设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等一系列专业理论课程。实验教学是这些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的作用是明显的。因此,大多数高师院校,无论实验条件如何都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机会,实施实验课教学。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的实验课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相关课的实验教学内容存在重复或交叉的现象,如,“运动生理学”中心血管机能部分讲到了运动时心血管系统的反应,以及心血管系统机能的评价方法,而这一内容在“体育测量与评价”心肺功能的测量评价中同样涉及。同样的“体育测量与评价”中的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一章中的力量素质测量与评价和耐力素质测量与评价在社会体育专业的“运动处方”课中也有类似内容。但是从笔者查阅的相关资料来看,很少有学校对这些实验教学内容的归属进行明确划分。这就有可能出现两门课重复进行相同实验的现象。另外,在很多学校由于师资不足、教室安排等各方面原因,往往对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课时比例偏低的课选择合班教学,而实验室的容量又不能满足合班上课的要求,从而导致合班上课的班级实验课程难以实施,即使勉强进行了实验课其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因此,为了适应时代对高师体育院系专业人才的需求,对实验课教学进行改革,提升实验课教学水平是必要的。本文试图对在高师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期为实验课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建议。

一、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现状

从中国知网收录的相关文献来看,近年来,关于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研究的论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从专业和学科分布来看,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生物、医学等理工科、医科类专业的独立实验课程。高师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课程的实验课与这些专业有明显区别,比如,大多数学校体育院系实验室建设由于资金缺乏、设备陈旧等多种原因均落后于理工科专业,导致体育院系实验课并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随着国家对各级各类实验实践教学的重视,体育院系的实验教学改革也在加快步伐,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报道也出现在各类专业期刊。如,山东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等专业体育院校针对原有各类单科实验室功能单一、小而不全的状况,将其整合为运动人体科学综合实验室或实验中心。王珍武等提出了综合性大学体育专业实验课改革的方向包括:实验室重组、实验独立设课、实验内容重新筛选、组合等方面,同时提出分环节对实验考核标准进行量化等改革措施。黄丽敏也从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设备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适宜二本院校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范学辉等对师范类大学体育学科实验教学的研究,提出了实验课内容应及时更新,同时实验课应注重启发式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卢红梅对二本高师院校体育专业现行实验教学模式的总结认为:轻视实验教学,实验设备缺乏,实验课综合性、应用性内容偏少,教学模式单一,实验教学管理方式滞后,专职实验员队伍薄弱等会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质量。林国海提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缺乏实验探究训练,无法准确建构实验模型,实验设计模型的分析推理不全面,實验素质匮乏等现状,反映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运用能力薄弱等问题。从以上报道可见,目前体育学科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已经得到了相关人士的关注,研究的方向主要以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总结两方面为主。但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体育院校面临的实际问题还有一些差异,因此不同的学校不应完全照搬他校的改革成果,以自身实际问题出发去寻求最佳的改革方案才能使实验课教学改革取得最好的效果。

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师院校,特别是升本时间不长的院校,体育院系在升本之初和迎接教育部评估之时进行了一定的实验室建设。比如购置了部分实验器材,增加了实验室的面积,规范了实验室的配置。但这些改善措施远不能满足招生人数扩大的需求。同时,近年来,相当数量的高师院校体育院系专业不再局限于体育教育专业,很多学校开办了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同样给实验教学带来了考验。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目前体育学院开办了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两个专业。由于招生标准和培养方案的不一致,两个专业学生整体的基础水平不同,对两个专业的培养方向也有一些差异,但就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课程的开设来看,其差异不大。因此,一个时期对两个专业的学生按照同一标准在进行要求,这显然不利于他们的发展。根据其专业特点进行实验课程的设置,通过实验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联系,为其更深刻地理解专业知识及其应用是实验课改革的重点。

绵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两个专业的实验课教学中同样存在前期文献报道的实验课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不同课的实验教学内容存在重合等问题。由于我院所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均未单独开课,因此,实验考核的主要形式为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而对其在实验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实验中对仪器的操作等均未做考量。这很难准确区分不同学生的实验课学习情况。因此,要更好地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掌控,从实验教学模式到实验考核形式均需要改良。

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路

参考相关院校的改革成果、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代表的二本院校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根据学校现有条件整合实验课内容,构建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同时可以将实验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我院将目前能开设的所有实验进行分类,归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明确各基础性实验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其所属课程。同时,对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所需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归纳。在设计实验教学体系时,应加强实验内容之间的结合与衔接,让学生更深刻领会各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我们明白,学生群体存在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因此实验教学体系还应该分层次。基础性实验所有学生均需掌握,以达到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动手能力的目的。对于要求较高的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以开放或半开放形式进行,让基础好、层次高的学生为小组核心成员提供设计方案和实验思路,同时带动基础较差的同学,给予其更多动手机会。真正使实验教学体系成为学生自主应用知识的场所。

2. 优化实验教学手段

我们应打破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根据实验性质不同,可分为教师主导型实验和学生主导型实验。在实验课之初的基础性实验以教师主导为主,后期的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应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引导式教学。根据实验内容的特点,还可采用学生个人设计实验,团队协作验证实验,老师把关、点评实验,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总结答题思路。教师在过程中引导,在结束时点评。

同时,可以将专业理论的实验课与术科课相结合,实验场所不局限于实验室,体育专业的学生对如何将课堂上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训练中是很感兴趣的,但这也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实践性实验课即是一个很好的链接纽带。综合性实验设计时注意与术科课的结合,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但要注意的是,很多学生仅仅是机械的动手,对其中的原理并不很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给其强化和引导。陈景等的研究提出的自学—辅导式、引导—启发式、示范—模仿式、创新—探究式等多种实验教学手段及问题实验教学法、场景实验教学法、范例实验教学法、探究式实验教学法等很值得我们借鉴。

3. 优化实验条件

教学设备不足是限制体育专业实验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我们应充分利用学校的相关政策,与校内其他院系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提供实验条件。同时,引导学生开发周围可用的有限资源,自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也可以很好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高年级的综合性、创新性设计实验还可以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联系一些社区或专业俱乐部,利用这些社会资源提供的相关器材和不同实践对象,进行实验实践教学,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实验课学习的效率,提高其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能很好地使“产学研”链接形成。

专职实验教学人员是执行实验教学的中坚力量。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配备专职实验教学人员,或者配备实验教学人员的人数不足,师生比明显失调。由于專职实验员属于教辅系列,大多数学生的教辅人员待遇比同层次教师岗的同事略低,因此,很少有专职教师愿意主动到专业实验教学第一线去。部分实验水平较高的实验教师则将其精力放在科研或者其他方面,这对实验教学效果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从政策上给予实验岗教师以倾斜,鼓励高水平教师参与实验教学,保证实验师资队伍的质量,也是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4. 优化实验考核形式

有研究显示,学生和教师对实验课不重视的原因之一即是其考核形式单一。调查显示,大多数学校的实验课并未独立开课,其作为某门课的一部分,其内容很少在期末考试中涉及,一般以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情况作为最主要的考核标准。很显然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并不能很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验课学习情况。因此,建议实验考核内容及形式应多样化,采用能全面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考核成绩最好由平时成绩、实验技能、实验设计三部分构成。陈景等的研究提出的通过对实验报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方面评价来考核实验课教学效果值得借鉴。

四、结语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是高师院校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度,进而激发其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目前实验教学的问题已明显暴露,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及时转变观念,从实际出发,使实验教学的全过程科学化、规范化,才能达到实验教学应有的效果。我们相信通过对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手段、实验条件及实验考核形式的优化,必能提升教师和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增加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学生的专业化水平定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珍武,刘丽艳,徐群.关于体育实验教学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3):29-31.

[2] 黄丽敏.关于高校体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167-169.

[3] 范学辉,胡柏平,宋伟等.高校体育学科实验教学改革思路的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103-106.

[4] 卢红梅.高校体育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探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7-89.

[5] 颜军,李宁川,孙新荣等.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实验课程教法改革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37-39.

[6] 姚兰发,宁文晶.《运动生理学》实验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4):79-81.

[7] 陈梅.理论+实验+实践——高师体育《人体生理学》教学模式探讨[J].柳州师专学报,2006,(1):95-97.

[8] 陈景,张福兰,谌晓安等.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9):100-102.

[9] 苏国英.高校体育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体育科技,2011,(6):55-56.

[10] 黄庆煌.关于体育学科实验教学改革的若干建议[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80-82.

(编辑:王春兰)

推荐访问: 科学实验 院系 课教学 人体 思考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