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股票市场)与“古市”(古玩市场)犹如一对欢喜冤家。凡细心的古玩收藏者都会发现:股市牛气冲天之时,全民炒股,古玩拍卖市场就会相对冷清;“股市”熊态疲软之时,古玩拍卖市场就会人气骤升,创下一个个古玩拍卖天价。
两者截然不同的是:“股市”的每一个价格都是清晰可见的,追高还是抛低,一目了然,全凭投资者对个股走势的把握。“古市”的每一件价格却是扑朔迷离的,买高了还是卖低了,很难辨清,有时只能靠有经验者的智慧指点。如用昨天的价格买今天的货,你肯定赢了,原因是整个“古市”的价格体系永远呈上涨趋势。如以明清花板为例,10年来已涨了5倍。1995年时10元一块的宁波橱柜家具拆下的鎏金人物普通花板,2005年的市场上要50至100元一块,因为新雕的东阳木雕花板,一般也要50元左右一块。如用明天的价格买今天货,你不一定亏,原因是买老的对的真货永远升值。据苏富比、佳士得拍卖行中国明清官窑拍卖价格分析,10年来几乎每年以百分之二十的幅度升值。
2000年前后,有不少陶瓷收藏家去欧洲旅游时,以500元一件买回清康熙青花小碟,以1000元一件买回精雍正鎏金粉彩盘,以3000元一对买回清嘉庆青花瓶等外销瓷。当时,外销瓷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古玩市场并非陶瓷收藏家们寻觅的目标,且价格低廉,而欧洲古玩店里的中国外销瓷价格要比中国市场贵百分之三十至五十。但到了2005年,外销瓷差不多涨了百分之一百至二百。这是以明天的价格买今天的东西的成功范例之一。
由此可见,凡逛古玩市场者,只要买到老货、旧货、真货,你尽可以放心收藏,纵然,稍不留心或一时冲动,或特别偏爱,比市场价高出百分之二十至三十买进,慢慢等几年,依然会升值。玩古玩一大忌就是,千万不能购进新货赝品,购进新货赝品就等于白白砸钱。至于不少人买进不少名家新工艺品,如名家黄杨木雕、寿山石雕、蛋壳雕、砚雕、景德镇名人瓷器等,这几乎都属于消费收藏,不属于投资收藏。自己赏玩可以,名人作品终究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有消费收藏价值,但少有投资收藏价值。其中的道理就是:精彩的成千上万元的老古玩收藏品属于硬通货,缺钱时,往古玩市场或拍卖行一送,会有众多人接盘。而再好的名人新工艺品,很难找到接盘者。正统的拍卖行,目前很少会接受这类拍品。除非与拍卖行商谈(串通)好,来一次“炒作”,“炒”出一个高价,诱惑收藏者。
据笔者所知,的确有上当者,但终会醒悟的。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的名人工艺品,还没有形成一个正规的流通市场,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价格体系。他们的作品不是市场定的,不是经纪人定的,而是自己定的,定的特别高。如上海有一个画家参与绘画的瓷窑,每件作品要价2万元,还被煤体“炒作”为“原始股”,精品要价5万至几十万元。这种虚高的价格,个别老板朋友也只能“捧场”一二次而已。如次次“捧场”,只能是“冤大头”了。
如何正确把握古玩艺术品的价格
古玩艺术品价格之谜在何处?如何真正把握当今古玩艺术品的市场价格?这是每一位古玩艺术品收藏者的必修课。
通常来讲:评估一件古玩艺术品的价格,可分为市场价值、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市场价值指一般的市场行情。中国古玩艺术品市场主要分三大块:其一为政府出面私人古玩商人云集的古玩集市,如北京潘家园、上海藏宝楼、安徽屯溪老街等古玩集市,还包括林立在各大城镇的私人古玩店;其二为国有文物商店、友谊古玩商店;其三为古玩艺术品拍卖行。
如想真正了解一件古玩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又想拣漏,淘到便宜货,一可去有信誉的传统的艺术品拍卖行参观预展,研究拍卖画册上的拍品起拍价。事后了解拍卖行的成交价,以此作为参照系。一般来讲艺术品起拍价是拍卖者与拍卖行商定的价格。如该拍品成交后拍卖者要付百分之十的佣金。如以三千元为例,起拍价拍掉后,拍卖者真正到手的2700元,这2700元就是这件拍品找主人可以直接买到的市场价格。
二可去国有文物商店观看标价。国有文物商店标价是文物商店的专家们共同商定的,大城市非私人承包的文物商店定价有权威性。一般老客户,文物商店的古玩艺术品能打九折买下,如是关系户,又有文物商店的经理签字认可,有时可以打7折买下。
三可去私人古玩商店观看标价。如私人古玩商店也件件标价,并注明真品或仿品(通常十有八九私人古玩商店不标价),证明该古玩商店有信誉,通常打7折老客户打六折也能买下。如打对折,店主无多少利润,会影响你下一次购货。还可去古玩集市找本地或外地小贩砍价。面对善于察言观色的古玩小贩,你先要摆出一副内行状,商贩就不敢乱喊价,接下来你就半价“杀”下去,有时打三折四折是底线,全凭您自己临场发挥,斗智斗勇。以上基本上就是古玩商店和古玩集市的市场行情价。
至于,古玩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只能作为一种附加值去参考,如特别有艺术个性及历史文化考古价值的,可在原心理价位上抬高百分之二十至三十买下,反之,就是脱离市场价格买贵了。逛古玩艺术品市场时,如能把握以上市场价格,你就可以算入行了。
拍卖的价格
底价。由卖方与拍卖公司共同商定。底价太底,卖家会吃亏;底价太高,拍不掉流标,拍卖公司无佣可赚,故底价要合理。通常,卖家是内行,底价以卖家开出的价为基础商谈,卖家如是外行,拍卖公司说了算。一件古玩拍品,无论在拍卖会上叫到多少价,凡不到底价者均不成交。
估价。由拍卖公司专家按照市场流通行情评估,一般均会印在拍卖会开拍前印制的画册上,目录单上,在每件拍品下标明估价。估价在底价的基点上下制定,底价可能隐藏在估价之间。如一件清乾隆民室青花人物盘估价1.2万至1.6万元,底价很可能就是1万元至1.2万元。
起拍价。拍卖师开始叫的价就是拍卖起拍价。通常小型拍卖公司的起拍价就是底价,买家一应价后就成交。大中型拍卖公司一般在底价下浮一二成的价位上起拍。个别智慧以拍卖师,为渲染气氛,还会在底价的半价位上开始起拍,不一而定。
落槌价。拍卖师起拍叫价后,经过一个、数个、数十个回合应叫价之后拍卖师最后还会问两次“有没有再应价”之后仍无回音,拍卖师落槌敲下的价即古玩拍卖落槌价。
成交价。竞拍成功的买家在拍卖落槌价上,再加付百分之十佣金给拍卖公司,这就是古玩拍卖真正的成交价。古玩艺术品拍卖,拍卖公司通常惯例是收上下家各百分之十的佣金。当然,也有买家卖家事先与拍卖公司约定佣金收百分之十以下或以上的。
结算价。付诸拍卖成功的卖家在落槌价上,再扣去百分之十佣金,卖家实际获得的就是古玩拍卖结算价。当然,如特殊拍品,拍卖公司主动上门征集,要求卖家提供拍品的,卖方可以事先与拍卖公司约定佣金下浮之比例;反之,卖家坚持要求拍卖,拍卖公司在竞拍前,不花去额外运作费用等拍卖公司可以与卖家约定提高佣金比例等。
流标价。拍品无人应价,拍卖失败,就叫“流标”。卖家拍品“流标”,按照惯例,卖家也要付一定的佣金给拍卖公司,一般佣金为拍卖底价百分之十以下,具体比例事先约定。如拍卖公司主动上门征集拍品的,卖家可以要求免收拍卖流标佣金。一般小拍卖公司免收佣金。
流标抄底价。标的“流标”后,个别藏家在拍卖会结束后,与拍卖公司协商以底价买进,且要求不付成交佣金。如是一般拍品,拍卖公司会允许,因为其还可以收卖方的百分之十佣金。此时成交价,就是古玩拍卖流标抄底价。
流标协商价。因标的事先估价、底价太高,“流标”后,个别藏家希望能以低于底价的价位买进。拍卖公司得到卖家认可,也能成交。因为其终究还能收卖家百分之十佣金。此时的成交价就是古玩拍卖流标协商价。
无底价。由买家随意出价,谁出价最高即成交。事实上,不少小拍卖公司内部商定,无定价是有底价的,仍是以50元、100元起拍的。无底价拍卖的古玩,不是赝品,就是残破品、普通品,大多无收藏价值。如真有精品,超低价很难拍进。因为不规范的小拍卖会现场有“托儿”,会把“标的”托高。
蓬头价。“起蓬头”为俗语,“蓬头价”意即拍卖现场一种人为炒上去的价位。因受拍卖行情影响,其特点是拍卖竞叫价因速递增,面对“蓬头价”,行家要冷静、分析、决断,如是拍品行情真实的体现,可以继续竞价;如感到有“托儿”在“起哄”,要迅速停止叫价。
非落槌价。买家与卖家或为烘托气氛,拍卖师与买家同意叫价中之最高价仍没到底价,且拍卖师没有槌,这就叫拍卖非落槌价,也可称为流标价、非成交价。
假拍价。此价有二:其一表面上看拍品超过底价竞拍成功,其实是卖家自己雇人拍进。虽然要付佣金,但造成某一拍品高价位的假象,以便下次再寻机高价抛售。其二,卖家为避免拍卖会现场冷场,事先与拍卖公司串通好,如没有应价,自己雇“托儿”竞拍下来,事后,卖家拿回拍品不需付佣金。
捉漏价。“捉漏”是古玩圈行话,意即赝品价买进真品货,以俗品价买进精品货。“捉漏”机会,古玩市场多,拍卖市场少。但因个别奇异的古玩,卖家不懂货,拍卖公司行家又不识货,从超低价起拍。最后被懂行行家的超低价拍得,此价就叫古玩拍卖捉漏价。
天价。俗话说:“天外有天”,“天价”也是相对而言。凡某一拍品创造的有史以来最高成交纪录,都可以说是天价。凡正式成交的破纪录价称之为“天价”,是比喻性质的,属于中性的。凡起拍前漫天开价,开业的虚高底价,人们称之为“天价”,是贬义的,意为买家难以接受此价。
影响古玩市场价格的要素
收藏界习惯使用“古玩书画”这个词组,概括了所有的古代收藏艺术品。书画是一个独立的选项,古玩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包括古陶瓷及青铜器、玉器、木雕、牙雕、石雕、钱币、绣品等等。20世纪80年代开始,明清硬木家具被炒热后,明清民国时期家具也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类;翡翠因产于缅甸,属硬玉,现在也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选项;邮票因收藏者曾有数千万人,故也属于相对独立的选项。所以,去掉相对独立的书画、家具、翡翠、邮票,“古玩”这个项目里,古陶瓷是一个真正的收藏品、大项目。在如今的古玩市场,相对最多的是古陶瓷及仿古陶瓷,所以,我们说古陶瓷的市场价格,影响了其他的杂项收藏品的价格。
古陶瓷市场又分三大块:海内外拍卖市场,这是影响古玩行情的晴雨表;国有文物商店市场,这是国内相对实际的可供收藏者参照的权威的古玩价值发布之处;民间地摊市场。私营的古玩店铺的古陶瓷价位在文物商店与地摊市场之间。那么,影响古玩、古陶瓷价值的主要市场因素是什么呢?
古玩行情是时代风雨表。如清代官窑瓷器从宫廷里流散出来,于是古玩市场就开始繁荣;如清代时兴佩戴翡翠,于是翡翠价格就上扬;“文革”期间扫“四旧”,于是古玩价格一落千丈;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又兴起了古玩收藏热,因而古玩行情就渐升。
海外行情影响内地行情。苏富比、佳士得拍卖行的拍卖行情,直接影响了中国大陆官窑瓷价格。再以齐白石画作为例,三尺立轴在上世纪80年代价值万元左右,自从国际拍卖价达到几十万元港币或几万美元之后,中国内地价格随即从每平方尺两三千元,飚升至一两万元。当然,不允许出口的文物,尽管国际行情可观,但国内价格一般都上不去,正如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某些“细路货”瓷器,其价格之所以要高于“高古”陶瓷,原因于此。
绝品瓷影响行情。愈是高档珍稀古玩,其价值就愈高。如官窑瓷器、紫檀家具、近代名画和珍稀翠钻、杂项等,因其质高量少,价格昂贵。2004年,清雍正五彩番桃橄榄瓶在香港以4150万港币成交,引发了所有清三代官窑瓷的上涨。但正因其价值高投资大,风险也大,一般人很少问津,因而投资机会反而较多。
古玩值钱主要在工艺。同是宋朝定窑,北方的定窑是真品,南方的“南定”虽也属于南宋真品,但却属于仿定瓷器,两者价格相差很大。汉八刀玉器值钱在于刀功,清乾隆工比一般明朝工值钱,这也是衡量玉器价格的常识。同样,明清官窑彩瓷从20世纪80年代,每年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涨百分之二十以上,主要原因就是宫廷赏玩的瓷器工艺之精美,到了登峰造极之地步。
内行人的眼力最值钱。玩古玩要拜师,要找行家掌眼,行家的经验、眼力最值钱。如有一书画藏家,要我帮他看件宋朝钧瓷,对方要价15万元,他非常想买,我一眼最多看到元代,最多值2万元。这一眼,整整为他“节省”了13万元。虽然,最终他仍没买,但玩古玩如找到一位贴心行家,就可节省不少冤枉钱。不少大款动辄几十万元买回赝品,吃的就是这个亏,没有高手指点。
精品难捉漏。捉漏是收藏界最高兴的事,即人家走眼看错货,如官窑看成民窑,明代看成清代,老货看成新货,你以超低价买下。但精品难捉漏。如遇见特别便宜的好货,千万小心,少存幻想。当然,影响古陶瓷、古玩市场价格的因素,还可以从各个方面去分析。有一点非常重要,要学会认破假行情,即刻意炒作之行情。千万不要上套,跟风炒作。把握了以上所说的影响古陶瓷市场价格的要点之后,你就可以坦然地头脑清新地入市,该出手就出手,不该出手就当旁观者,任凭风雨动,稳坐钓鱼台。
1 北京报国寺收藏品市场
2 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
3 台湾罗芙奥2006年秋北京路演
推荐访问: 之谜 艺术品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