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对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旧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对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旧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04-12 08:27:23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_^n{߽뭴MI?iii׏iiRM/f总结或简单结论,让学生阅读起来清楚明白.再有,新教材将结论性的知识(概念、定律、规律等)表述出来,这样既可以保证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又可以帮学生形成正确、规范的认识,起到示范作用.例如平面镜成像规律等等.总之,相比旧教材的“断点”、“空白”、“不清不楚”和“吞吞吐吐”,新教材直接明白,通过叙述让学生对知识“知其然还会知其所以然”,提高了可阅读性.

(3)新教材“弱化”了“探究”,强化了“实验”, 主要表现在以下:《致同学们》里将旧教材里“探究”栏目改为“实验”;将旧教材四个节次名里带有的“探究”字样删掉;将旧教材上的部分“探究”改为了“想想做做”、“想想议议”、“演示”、“实验”;新教材留下的“探究”相比旧教材降低了要求,例如省掉一些要探究的步骤等.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考虑:在《课程标准实验稿》刚施行时,为了尽快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特别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在旧教材编写时尽量多设置一些“探究”,每一个“探究”尽量多设置一些步骤,只要是想让学生动手实验都冠名为“探究”,许多“探究”本身就是简单的学生动手做一做的小实验,致使旧教材对探究提得太多、太泛、太滥.还有许多物理老师一看到“探究”,教学就变得“隆重”起来,从提出问题开始直至交流与合作,步步要做到,从而带来了教学时间不够、教学内容不能完成、课堂效果难保证等方面问题,反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其实,“探究”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一种主动学习的意识、一种科学进取的精神,是我们物理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终极目标,但限于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探究能力、教学的任务和时间、学校的实际条件等各种因素,我们的“探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得循序渐进.因此,新教材将原有的“探究”大部分改为“实验”,小部分的就不再称为实验.实验又分为三类:测量工具的使用实验;物理量的测量实验;物理规律的探究实验,“探究”只是实验中的一类.

例如,新教材将原《机械效率》一节中的“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改为“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很好,理由有:首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斜面本身就不是像杠杆、滑轮那样有代表性、教学要求较高的简单机械.其次,“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重点放在“探究”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因素上,要用去大量的教学时间,势必影响本节前面的重点教学内容.再次,辛苦探究出来的结论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还有,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重点放在巩固机械效率的内容上.最关键一点是“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操作比较困难.

(4)物理概念的定义形式改变:新教材对速度、密度、压强、功率、电功率、比热容、热值这七个基本物理概念的定义进行了改动,都改为“……××与××之比”,并且都跟着指出该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的……××”(即原来的定义).例如,压强概念改为“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并指出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原来的定义).不知编者对这些概念改动有何深意?笔者猜测一下修改人员的想法:以压强为例,原定义有将“压力”叫做“压强”的嫌疑,混淆了压强和压力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新定义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又为了让学生容易理解概念,因此强调在数值等于“单位××的……××”,这七个概念都是这种情况.另外,初中虽然不讲矢量和标量,我们还是要分清,压力是矢量,压强是标量.若真是这样,那速度定义又存在这个问题:速度应是矢量,新定义似乎当着标量来看.我还想问一问:既然已经定义成“之比”了,“之比”不就是比值了吗?不就是数值了吗?还需要说“数值上等于……”吗?

总上所述,人教版新教材在教学内容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节顺序、增删内容、完善表述等修改方式,教材得到很大的优化,比旧教材有很大进步.教材应是越修改越完善,越修改越好.愿我们的教材越来越好,成为师生好学好用、易读易懂、高效学习的教材.

推荐访问: 对人 新旧 教科书 物理 初中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