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應试教育观念影响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始终以教师为主导,不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机会的话,那么,教学质量一定很差,互动效果不尽人意。师生之间有矛盾,学生衍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对于他们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新课程背景下,重新确立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在良好的探究氛围中发现数学的魅力,提高自学的信心,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简要总结了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思考;分析
引言:
其实,不论是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还是思维水平的提升,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是要求教师们付出更多努力、投入更多精力的。具体实践中,只有遵循了他们的自然成长规律,通过更新授课手段、补充教材内容、简化教学步骤,才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然后突破重点难点,继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全能型的栋梁之才,让基础教育事业顺利的走向可持续发展。对此,笔者有几点不同的看法,下面做了具体论述。
一、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才算是成功的,过分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盲目记忆相关概念,然后思考数学问题的话,根本无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教师总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要求他们完成学习任务,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容易导致教学效果越来越差,教学质量难以提高[1]。如何改善弊端现状呢?最合适的做法就是:重新认清角色定位,把课堂真正归还于学生,带领他们在活泼的、有趣的、和谐的氛围中探索数学奥秘,慢慢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采用有趣上口的段子开展教学:一只青蛙4条腿,2只眼睛1张嘴,扑通一声掉下水。按顺序提问学生两只、三只、四只怎么做。学生可以轻松的回答出来:两只青蛙8条腿,4只眼睛2张嘴,扑通、扑通2声跳下水……青蛙的数量逐渐增加,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独立思考n只青蛙应该有几条腿等,从而引出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能力设计相关的教学问题。例如,在教“分一分与除法”时,生活中关于除法的问题数不胜数,笔者在教学中引入如下的问题:小明带了三个朋友到家中做客,妈妈拿出了12个橘子,小明怎样分橘子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在二年级下册,学生便开始接触有余数的除法,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采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能拓展其思维空间。比如,小明和三位同学回家,妈妈拿出了17个橘子,请问,减去几个橘子,剩下的橘子才能平分给小明和同学?这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止一个。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学科的教学只是对课程有一定的兴趣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主动学习,因此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认识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学生在学习新的课程前对书本知识的大概了解,在预习过程中找出一些自己不能理解的内容或知识点,在上课时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这样可以对书本内容快速掌握,在教学中发现,有预习习惯的学生在课堂知识的掌握上要比没有预习的学生容易理解,并且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2]。第二,提出细致要求。在学习前老师可给学生制定好预习的教材,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例如,“行程问题”一直都是小学数学中的难点,教师可以将以往做过的题目改掉数字或相关条件,再引导学生以表演形式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练习几道题后,提出一个稍具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样,一定基础上的跳跃会让学生体会到收获的快乐。针对作业问题,教师可以勾画出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或者针对学生的偏题情况,选择相关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解答,然后定期进行综合性学习情况的检查,一方面防止学生对于普通类型题目有手生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对问题的掌握情况。当然,这种方法可以在非考试期间使用,在临近考试时,作业不再是针对性的内容,而是综合性的考验。
四、精心设计课后练习
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被誉为原子物理学之父。他说:“谁未能完成6点前必须完成的工作,也就没必要拖延下去,倒是希望他马上回家,好好想想今天的工作,好好思考明天要做的工作。有些教师布置的课外的作业大多数是些机械的重复的练习,以至于有些学生到了晚上很迟了才完成作业,这样就根本没有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这样只会让学生变得更呆板。对于课后学生的作业:必须让他们思考一、两道趣味数学题,鼓励他们回顾他一天时间内的学习、收获、不足之处,同时想想下一天要做的事情以及该怎么做[3]。无数事实证明,一个有发展前途、能够担当重任的人,是一刻也不能停止思考的,所以对于学生应从小就给他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懂得思考,学会思考。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训练,思考能力随之提高。学生有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革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思考中获得知识,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培养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这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李红梅.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5)88-89.
[2]王洪成.试论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J].中国培训,2017(24)61-62.
[3]贾柳达.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分析[J].成功(教育),2017(01)112-112.
推荐访问: 小学数学 独立思考 培养 能力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