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期间,与家人朋友团聚用餐免不了要点饮料,这时,酒楼餐厅服务员总是大力推荐酒楼自制的“现榨”饮料。近年来各地自制饮料频遭媒体曝光,用水和添加剂勾兑鲜榨果汁已是业内共知的“秘密”。
惊人内幕:添加剂勾兑出“现榨饮料”
据四川省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协会调查:不少餐厅、火锅店打着“天然”“健康”“营养”旗号的自制鲜榨饮料一扎要卖到30~80元,为了可观的利润及控制成本,这些餐饮场所用极少量的鲜榨原料或浓缩粉通过稀释和添加剂调配、制成所谓的“现榨饮料”,以次充好,欺瞒消费者。
调查还发现:在食品批发市场,制作果汁、花生奶等饮料的各种食品添加剂随处可以买到。但细看配料,则令人吃惊。在一桶制作橙汁的添加剂外包装上,其配料为:砂糖、香精、食用胶、诱惑红、柠檬黄、酸味剂、柠檬酸钠、已二稀酸柚钾等,但就是没有一个“橙”字。而制作花生奶的配料里也完全没有“花生”。据调查,一包(桶)重约5斤的添加剂售价十多元,但却可以制作出50斤~60斤各种“现榨饮料”。
新规规定:现榨饮料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起草的《餐饮服务单位现榨饮料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现榨果蔬汁是指以新鲜水果或蔬菜为主要原料,经挑选、清洗、消毒、漂洗、沥干,采用现场榨汁加工,不经任何杀菌处理的非定型包装饮料,现榨饮料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现榨杂粮饮品是指以谷物、豆类等杂粮类为主要原料,经烘炒、研磨、蒸煮、加热等工艺,现场加工制成的非定型包装饮料。因工艺需要,现榨杂粮饮品可适量添加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饮用水、食用糖等。
专家表示,人体摄入大量添加剂会损害健康。真正的鲜榨果汁营养丰富,除了一些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患者不能喝外,正常人喝了是有益处的。用香料和添加剂做成的果味饮料并不能等同于果汁,如果随意过量使用添加剂、违规添加工业色素等调配成的所谓“果汁”,从严格的意义来说,这种产品不能列入食品行列,对人体的肝、肾等多种器官都会带来损害,应尽快销毁,追究制售者责任。
大众呼吁:相关部门应严查餐厅现榨饮料
今年5月,卫生部发布的两部餐饮新规《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规定:餐饮经营者使用潲水油、地沟油以及擅自滥用添加剂,违规生产自制饮料、果汁以次充好,蒙骗消费者等行为,最高可处罚10万元。
很多消费者表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现榨饮料不得使用添加剂”是对消费者健康负责的一种态度,也是规范餐饮市场的一个门槛。但是,政府职能部门具体如何规范,如何监督这些滥制滥造的餐厅呢? 只有“规定”与“条款”的约束真能起到净化餐饮市场的作用吗?那些餐厅真能舍弃高额的利润,不滥制现榨饮料,只卖正规大厂家的饮料吗?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联手对餐饮市场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突击检查,让大家能有一个放心的餐饮环境。
(摘自《成都晚报》)
推荐访问: 勾兑 添加剂 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