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业所得税法》解读 专题
高新技术企业的CFO应该不仅是财经方面的专才,更需要熟悉、积累掌握产品技术特点、产品技术开发周期等非财务信息和知识,以便将财务管理从数据层面的分析和控制向参与筹划企业中长期技术投资战略的评估、规划更高效率的技术资源的投资、实施技术成本的风险控制转化。
新《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细则的出台,无疑给正忙于年末财务核算、制订来年财务筹划和业务计划的CFO 们增添了新的工作内容,不仅要评估新税法及细则对今后企业税负产生的影响,更要全面衡量新税法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新机遇,为来年制订更规范的企业纳税计划。
税收政策是政府用于调控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 也是引导企业价值取向和控制全社会获取价值和实现价值方向的手段。其实衡量一种制度和体系时观察其总体框架只能了解表层的东西,仔细阅读细节才是根本。新税法中的细节在借鉴国际税收征管惯例的同时,体现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倡导科学发展观、更人性化的执政理念以及走科技强国之路的新思路。
此次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想通过税收杠杆逐步改善粗放式经营方式,引导企业加快产业升级,向高端制造领域、新技术、新能源产业发展。新《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中的“税收优惠”中规定, 高新技术企业按照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相对于一般性企业25%的所得税率,高新技术企业能享有很大的税负优惠。而“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自然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尽管新税法和实施细则没有太过详细的内容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评估方式和具体的评估细则的出台,这些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经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本文就新税法中与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内容与现行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申报、评估做详细解读的同时,突出企业要建立长期技术开发战略、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申报管理机制、非居民企业如何应对以及相关的会计核算等内容。
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
根据国家科技部对高新技术领域的划定范围,高新技术是一个“广义概念”,覆盖的领域和行业遍及电子、医药、制造、材料、农业、能源、环境等多领域。参照国家科技部等部委划定高新技术范围如下:
(一)电子与信息技术;
(二)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
(三)新材料及应用技术;
(四)先进制造技术;
(五)航空航天技术;
(六)现代农业技术;
(七)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
(八)环境保护新技术;
(九)海洋工程技术;
(十)核应用技术;
(十一)其他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因此,高新技术并非只属于新型产业和IT等热点技术企业独有。传统产业,例如机械装备制造企业研制新型技术减少碳排放量、降低能源消耗;传统能源型行业研制新型生物合成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等都属于高新技术范围。高新技术覆盖范围的宽度为居民、非居民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机遇和全面制订企业未来产品技术战略的可能。新税法明确规定高新技术企业的范围不只限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为更多企业提供了机遇。
企业制定技术开发战略
高技术产品的开发和研制过程是一项持续性的系统工程。根据现行的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和减免所得税的执行办法,所有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按年度实行逐年申报、评估、获得认定、享有减免所得税的必要程序。该政策制定的初衷也是为避免企业以“逐税”为目的进行短期性技术投资和开发。因此,企业要想长期享有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的所得税率,需要从企业战略高度规划、建立技术开发的长期计划。
新税法为已经和正在致力于高新技术开发、向高端制造领域挺进的本土企业提供了减免企业税负、相应增大持大技术投资的资本和现金资源。对比欧洲传统制造业强国,例如德国、北欧地区国家的企业,尽管在高端制造业中暂时处于技术、品牌上的领先,但是高工资、高社会福利、低经济增长率、高企业转型成本的压力,影响和制约了该地区制造企业的成长性,而处于新兴经济体内的中国本土新兴制造业却有着充分的成本空间,应充分借助国家出台的新政策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进军,增强自身在参与全球竞争中的实力。
加强“自行申报”的管理
按各地高新技术产业区现用执行办法,通常是由企业先自行准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材料的。例如产品在哪些领域处于高技术范畴要进行详细文字性说明,提供产品性能、功能、技术参数等材料和能证实技术性能的文字性、有说服力的其他证据为“评审机构”做详细的解释和充分描述。
准备和筹划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资料是一项系统性强、持续时间长、强调内部高度协作、突出整合和提炼团队智慧的工作。准备工作中会有大量工作遍布众多非财务部门,需要与技术、研发、工艺、生产设计、材料、外部协作研究单位、人力资源等部门深入沟通,获得有充分说服力的技术资料和产品功能信息。这一过程也是汇集和整合公司人员智慧和技术性见解各自专业优势的机会。
这一过程需要清晰的申报准备、周密的申报计划和执行能力强的具体负责人来完成。由于逐年申报、认定的特点是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就需要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和申报的内部机制。
同时应该看到,申报高技术企业的认证过程也是对企业现行产品和研究战略全面自我评定和审视的过程,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能否通过审批并获得该年度税收优惠,更是最内部技术资源和产品技术特点的一次综合性评估和定位的过程。企业应利用这个机会将产品放大到整个行业中,与国际一流产品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和客观性分析,找到产品的竞争力和不足之处。
本文综合一般性申报程序和笔者亲历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过程,摘要汇总几项关注点向读者介绍:
关注产品性能和功能,高技术通常与产品性能和功能有关,特别是处于传统制造领域中的企业。申报企业需要仔细权衡和定位哪些产品中已经融入了高技术成分和技术功能,符合高技术基本特征和实现的技术转化结果。例如产品产业属于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对各种金属进行加热处理和金属表层处理的热加工设备,服务的客户群是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加工、汽车配件等传统领域。但是高技术的引入将改变传统工业加热设备的控制系统、使用新型工业气体处理金属表层。利用远程控制系统实现系统控制的中央信息处理等。
能否在环境保护、实现进口替代、减少碳等污染性气体排放等有创新。
提供有说服力的材料并准确、详实陈述 使用简单、概况性强、突出产品技术特点、技术性能的客观文字、充分说明产品的技术含量,让评审机构能够理解和认识申报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性能。因此,申报企业需要有一名精通产品技术特点、语言表达能力强、口才具佳的“技术解释官”。
新非居民企业应对策略
尽管新《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中没有明确企业申报的高新技术产品是否在所有权上属于申报企业。相对于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由于要受境外实际管理机构的管理和技术上的约束,特别是相当数量的非居民企业一直是以向“境外实际管理机构”即母公司支付专用技术特许权使用费后在国内生产和制造某些型号的产品的。该产品的技术所有权通常是为母公司所拥有。目前,国内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注册的非居民企业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上有可值得借鉴的务实方案供参考。
加快国产化进程例如,有些型号的产品、大型装备设备可以在“技术方案、基本设计”中采纳集团统一产品技术设计和技术指导基础上,实现非居民企业加工、生产、设备总体、详细设计的国产化,将国产化比例提升至占全部装备成本的大半。将该类产品定位为本地化制造、替代和取代全部装备的进口。
将技术转让给中国境内的子公司 例如,在非居民企业公司成立章程中注明将某项产品的技术转让给中国境内的某子公司。
令中国境内的子公司成为专利所有人 例如,就产品中某些针对中国市场和用户特点进行重新设计和尝试新技术方案在中国境内申请产品专利,将非居民企业安排为专利的申请人和拥有人。
在中国境内设立独立研发机构 目前有些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设立多家控股和全资的非居民企业的同时,又建立独立的技术研究院。针对新税法的出台,国际化大型跨国公司需要从全球战略利益和来自中国市场的利益间制定更务实的技术研发和技术共享的企业战略,权衡垄断技术资源与享受税收优惠的现实商业利益间的得失。
与“研发费用”有关的会计处理
拥有高技术的企业是建立在坚持长期、持续性的资金投入和拥有足够技术、管理人才的基础上的。新税法条例对研发费用有钢性的指标。例如,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研究费用要达到本企业当年销售收入的3%,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量也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因此,高技术企业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拥有高学历的人员多,技术人员人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高。因此,合理定义、明确与技术有关的成本是企业CFO们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有几点值得关注的细节如下:
“研究费用” 概念的广义性 与产品技术有关的所有费用都可计入“研究费用”,包括产品成本、研制新产品的研究费用、与外部研究机构合作支付的技术费用、或已经形成经济效益实现技术向产品转型,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无形资产出现的技术专利和专用技术。因此,申报企业需要从“大技术成本”的概念来清晰和定位企业发生的与产品技术有关的费用,为申报提供充分、合理的研究费用资源。例如,拥有先进IT信息化企业资源系统的企业,可以定义、统计、程序化与“技术支出”有关的所有已发生费用,将该费用集成到“研究费用”中,为申报提供详实的数据明细和支出凭据。
与“技术人员”’的工作归属有关 中外企业研究开发费用中最主要的一项支出是人力成本,占研发费用的比重非常高。对于拥有一定数量技术职称、工程师的企业来讲,需要预先合理筹划、定义技术人员的费用归属。
做好计划和预算针对研究费用是“大技术费用”的特点,企业在制订和编制年度预算和业务计划时,需要兼顾和保持预算研究费用与实际研究费用范围和费用归属上的一致性、相关性和可比较性。避免出现因计划不周造成费用归属上出现差异和跨年度间的不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申报企业的研发费用不能达标。
高新技术企业的CFO应该不仅是财经方面的专才,更需要熟悉、积累掌握产品技术特点、产品技术开发周期等非财务信息和知识。介入技术资源等非财务信息能有助于CFO更直接、全面分析企业业绩与技术资源、研究费用支出等企业成长关键驱动因素。以便将财务管理从数据层面的分析和控制向参与筹划企业中长期技术投资战略的评估、规划更高效率的技术资源的投资、实施技术成本的风险控制转化。
新税法更多的是原则性地陈述和有重点的解释,相信随后国家会出台更多的执行细则和更具体的实施条理。企业纳税行为是一项严肃的企业责任,也是财务人员应恪守的基本职业道德。从规范化纳税意识和筹划开始,合理引导企业向有社会责任的企业迈进,创建可持续发展的高新科技型企业战略。
推荐访问: 高新技术企业 新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