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滴洒之前的话语

滴洒之前的话语

时间:2022-05-08 14:4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新的事物脱胎于经历的必然和历史的沉积,波洛克早期绘画是他传奇的滴洒技法的产生的必经之路和源起。丰富而压抑的感情和多元的专业沁润,都是旁观者看来产生惊世之作的前奏。

关键词:波洛克;艺术语言; 早期; 技法

检 索:.cn/qkimages//ysjl/ysjl201510/ysjl20151035-1-l.jpg" />

二、毕加索、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的浸淫

1939年5月,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在纽约第一次展出,1939年11月—1940年1月,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毕加索大型回顾展,看过毕加索的画展后,作为抽象表象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波洛克创作了大量立体主义风格的小油画,还有几本《格尔尼卡》速写式变体画。立体主义的思维、观察、创作和表现技法对波洛克影响至深。波洛克所追求的“下意识”绘画,在毕加索和米罗的作品里发现了无尽的宝藏。《速记的人体》是波洛克成熟风格的代表作,是一幅半抽象作品,画中似乎是一斜躺的裸体女人,色彩给人难得的雅致和舒心,这件作品是毕加索和米罗作品的进一步发展:立体派的造型特点、平面化装饰化、符号化、无意识化,是毕加索、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波洛克追求的“下意识”的无意识契合。

1939年前后,是波洛克艺术生涯发展的重要时期。波洛克在精神上的封闭和强烈的不稳定性以及早期求学和生活的痛苦经历,使得波洛克进一步加强了画面形象的破碎感。波洛克从超现实主义那得到的也是对潜意识的认识和运用潜意识作画的方法。

波洛克受毕加索的影响还凸显在两人对于原始土著艺术的痴狂这一共同点上。20世纪30—40年代,波洛克这一时期的绘画中显现出典型的原始土著艺术的因素,不仅因为毕加索的绘画也包含了许多原始艺术的元素,还因为波洛克十分想和毕加索一样,大胆地革新画面的空间,他采用了把画面的空间弄平的形式,画出粗重的边缘线,给人以形象全被拆散的错觉。这些作品已经可以看出波洛克技法的雏形:或粗或细的线、平面化、近似疯狂的压抑的表现性。

三、原始艺术的影响

波洛克对原始土著艺术的痴狂,不仅与毕加索有关,最主要的是还与他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这是一种环境与偶像效应的契合。

在早期波洛克艺术经历中,他对墨西哥壁画家及作品的喜爱,使他从这些深受墨西哥民族艺术影响的画家身上,间接地感受到墨西哥传统绘画的精神。1938—1941年波洛克创作的《持刀的男子》,是这一时期的油画风格代表—用粗重的笔触,粗糙而使人不舒服的对角线,戏曲性的明暗对比—显然来自奥罗斯科,借用了很多古代墨西哥人的象征符号——蛇、斧以及残缺的画像。同时期波洛克的作品还洋溢着他对印第安人艺术的喜爱,他对古老而原始的墨西哥本土艺术和印第安艺术等这些美洲原始的土著艺术的热爱,都起源于他在周围都居住着印第安人的西部的生活经历,波洛克对他们的沙画(Indian sand painting,用彩色沙子在平地上滴出稀薄的细线图案)、对用可塑材料制成的艺术品一直有很深的印象。1941年举办“美国印第安人艺术”展时,波洛克和同样喜欢原始艺术的格雷厄姆一同前往观看,这次展览之后,波洛克对民族艺术产生了强烈的喜爱。在大量的创作中,他仅用黄色和黑色调配,在画中加上箭头、开衩的衣服和象形文字,以之作为自己的标志和象征的特殊语言。这一时期的作品,有许多加入了爱斯基摩人的形象,波洛克用爱斯基摩人的面具作为自己强烈态度的表现形式,如《化妆舞会面具》《有面具的创作》《裸男》《出生》等。“格雷厄姆认为现代艺术首要的目的是‘重新建立和过去原始的人类无意识之间丢失的接触’,他认为只有在毕加索原始性的作品和波洛克的作品中才能找到的自然和真实。”从波洛克这一时期的绘画中可以看出波洛克受毕加索的影响,因为毕加索的绘画也包含了许多原始艺术的元素。

四、滴洒之前的话语——绘画性的技法

标志着波洛克真正成熟风格的开始的,是40年代初期,美国本土主题和其它史前形象成为绘画构图主角的一系列作品。这是波洛克以滴洒扬名之前的艺术的第一次高潮。波洛克在1942年只画了《男人和女人》《月亮女人》《速记的人体》三张画,但这三张画却被视为波洛克在艺术上已经成熟的标志,画面尺寸也开始巨大化,明显表明波洛克在艺术上的自信,他似乎找到了某些可以很好表达自己内心的艺术主张和技法。

《男人和女人》(图1)中有两个图腾式的人像,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象征性肖像。女人在画面左侧,显然是一个快乐的女性。她的头部是一黑色半圆形,两只长睫毛的眼睛相互堆叠。裸露的上身用红色堆起,子宫是一红色肥大圆形。男人的体形和女人一样,但却用线勾勒而出,张开的大嘴似乎要向女人咬去。粗的线、数字符号、装饰性纹样、平面的装饰性色彩,已是这一时期波洛克的代表风格和技法,流露出对表现性色彩和随意的笔触的不经意表现和追求。

《月亮女人》(图2)是波洛克的早期作品,但它显示出艺术家追求个人想象力的强烈热情。这幅绘画来源于北美印第安神话,它用月亮联系女性的阴柔,显示出波洛克创造性的强有力的女性心灵精神。很难说画面中我们实际上看到的是什么:一张面孔扬起在我们面前, 充满活力, 尽管也许肖像没有从苦恼中解脱出来。月亮女人也许是一位用羽毛装饰的老娼妇或一个极抽象的图案,而她同时具备了这两个层面的特点。

波洛克成熟期的稍早画中,只有大面积的饱和的颜色和线,色彩对比强烈、纯度高,全不像后期作品中只注重线和表达形式而忽略了色彩的特点,但是线的表现流畅、有力度、无意识特性明显,在画面中处于重要位置。

1943年,波洛克为准备第一次画展创作的《牝狼》《秘密的看守者》《被月亮女人分割的圆》等已经有了自己的特殊的风格,建立了自己独立的绘画风格。他们唯一共同的特点是集中表现了美国印第安文化,黑色的头部带着鲜亮而精巧的羽毛头饰、大量箭头、杆状图腾物及X形、之字形,同1942年的作品一样是对印第安民族艺术强烈的喜爱的表现。画面中充斥着具有强烈表现性和无意识倾向的线,这些线更加密集和纷乱。

《秘密的看守者》(图3)在波洛克第一次个展上深受艺评家们瞩目。“看守者”是两位抽象化的人物,左边是大胸脯的女人,头戴马脸面具;右边则是留着山羊胡子的男子。两人中间像是画板般的方形,画板上,还有充斥其上方的许多记号与象征符号。这些都是从非洲移民、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美术还有世界神话中借用而来,也让人想起毕加索和米罗的作品。画面中央是一块像棺材的板子,覆盖着意义不明的图形文字与象形文字般的图案。暗示着古代令人费解的事物――秘密。由于波洛克精通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一般认为象征符号象征着画家的潜在意识,不管这些秘密如何地被深深的埋藏、守护,永远只有他自己知道。尖耳的狗(图4)象征了阿努比斯,阿努比斯是古埃及的神,有狼般的头,是冥府的守卫;直立的“守护者”像(图5)是美国西海岸西北部的印第安人为了避邪所雕刻的图腾柱;画面中无法判读的记号(图6)很像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用各种纯色的线直接书写出来的,杂乱无章的分布暗示了下意识的支配无法起作用;张着嘴成O型的面具(图7),令人联想到20世纪40年代经常在纽约美术馆展示的非洲中部的守护神。

波洛克成熟早期的绘画已经可以看出他对强烈表现性、抽象性、平面性、装饰性、线化的符号、精神自动性、超现实主义的直接表现的不自觉的强烈热爱,加上他执著固执孤僻压抑的个性、对艺术的近似偏执的追求,引导他的绘画必然走向抽象表现主义形式,开创抽象表现的极致——行动绘画,从某种角度来讲,行动绘画的产生是波洛克艺术生涯的必然,对线的选用和表现是最终必然的结果,是最适合直接宣泄的方式,只是 “画” 线还没有彻底将波洛克释放出来,他还要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诸迪,江文等/编译.世界现代美术大师绘画技法[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1(11).

[2]钱竹/主编.影响世界画坛的十五个流派[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2.

[3] 刘永胜/编著.走进大师波洛克[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4] 刘建一/著.世界画坛百年:20世纪杰出画家生活与创作[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5] 河清/著 .现代与后现代:西方艺术文化小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

[6] 锻炼/著.世纪末的反思:西方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化的比较[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推荐访问: 话语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