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刘让苏\张治国\张小云等14位学者

刘让苏\张治国\张小云等14位学者

时间:2022-05-09 10:05:03 来源:网友投稿

火审核上确保公共娱乐场所内部装修的安全质量贴别是隐蔽装修工程的安全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将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根据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公共娱乐场所内部装修的审核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核原建筑物

《消防法》第十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白依法取得施工许可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因此要首先审核公共娱乐场所所在的原建筑物的消防审核和验收手续,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另外还要审核原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公共娱乐场所“宜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内的首层、二层或三层的靠外墙部位,不宜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或尽端。”从其措词来看,此款规定可作为一般性的要求而非强制性条文。

(二)审核楼层及建筑面积

对公共娱乐场所所在楼层及建筑面积进行审核,主要涉及到排烟设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的设置,因此非常关键。“设置在地下、半地下或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或设置在建筑的首层、二层和三层且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300m”的地上公共娱乐场所(游泳场所除外)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m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公共娱乐场所应设置排烟设施;“设置在地下、半地下或建筑的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的公共娱乐场所要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三)审核安全出口、疏散楼梯

首先公共娱乐场所安全出口及各房问疏散门的数量不能少于2个且必须经过计算确定,只有内建筑面积小于等于五十平米的方面才可设置一个出口。而且安全出口与疏散门的净宽度不能小于0.9米,且必须经过计算确定。其次疏散楼梯的数量也不能少于2个且必须经过计算确定。设置有公共娱乐场所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层的建筑应采用“封闭楼梯问(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问)或室外疏散楼梯”,另外室外疏散楼梯还要满足第7.4.5条所规定的相关要求。第三,公共娱乐场所房问疏散门不能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等而必须采用平开门且必须向疏散方向开启,两相邻疏散门最近边缘水平距离必须大于等于5米。

(四)审核防火分隔

附设与建筑中的公共娱乐场所应用不燃烧墙体(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与楼板(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与其他场所隔开,如需开门如设置乙级防火门。

(五)审核装修材料

处于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三层(不含)以上的公共娱乐场所,内部装修的顶棚装修材料需采用A级,其它部位装修材料不能低于B1级;设置在建筑地下一层的公共娱乐场所,内部装修的顶棚与墙面材料要采用A级,其它部位装修材料也不能低于B1级。如果公共娱乐场所位于首层、二层或三层时,其内部装修材料性能等级的相关规定需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表3.2.1的要求。四、公共娱乐场所内部装修防火审核难点问题

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5条第4款规定,公共娱乐场所所在建筑超过2层需采用室内封闭楼梯问或室外疏散楼梯;第8.5.1条第6款规定设置在建筑首层、二层和三层且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300IIl2的公共娱乐场所需采用自动灭火系统。对于前款规定,如果公共娱乐场所仅位于建筑的3~5层之间时,按照规定需在整个建筑中设置封闭楼梯问,这在现实中很难行得通,为了便于改造和增加安全性,笔者认为可在安全出口处设置白闭式乙级防火门。对于后款规定如果公共娱乐场所仅占某一层局部,如果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既不经济也难发生效用,笔者认为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放宽对那些处于首层、二层和三层且任一层建筑面积小于300m~的公共娱乐场所的要求。

五、结语

为了迎合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要,公共娱乐场所内部装修一味追求豪华气派,往往大量采用可燃易燃的装修材料,再加上人群聚集,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且防火灭火技能差,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安全事故。消防监督管理机构和机制必须切实发挥效用,加强对于公共娱乐场所内部装修的防火审核力度,确保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责任编辑:文森)刘让苏教授简况

刘让苏,男,1935年生。汉族,湖南省衡阳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物理系金属物理专业。曾在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从事金属材料、超导材料的研制工作。1979年调入湖南大学任教,1986年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晋升为教授,1998年遴选为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点的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南大学应用物理系教授、湖南大学功能材料物理研究所所长、国际材料智能加工与制造会iK(IPMM)学术委员会委员(已连续六届)。19905~1992年初赴加拿大Waterloo大学物理系,进行高访研究。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刘教授长期从事金属物理、位错理论、相变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特别专注于“非晶态合金”和“液态金属凝固过程”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己先后主持承担国家和部、省级科研课题14项。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晶态金属结构形成及其相变过程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母体微结构遗传特性的跟踪研究”、“液态金属微结构遗传的选择性与导向机理及控制途径研究”、“金属凝固过程中纳米团簇结构的形成、演变及控制机理研究”、“液态、非晶态金属结构中大团簇结构的识别、表征的模拟研究”、“金属凝固形成纳米团簇、纳米晶粒的不同形核演变机制的识别与表征研究”和“过热金属熔体行为与非晶形成能力”等7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非晶态高稳定精密合金箔式电阻器”1项,处于该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特别是他1992年从加拿大作高访研究回国以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持续资助下,在国内率先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液态金属的凝固过程及非晶态金属的微观结构转变机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计算机模拟跟踪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在液态金属凝固过程的模拟研究方面正在开辟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他的研究工作在国内也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该研究方向,已连续7次给予资助。他两次应邀出席由中国科学院主办、在北京香山召开的我国高层次的科学研讨会之一——香山科学会议。即以“材料科学中的超常热物理问题”为主题的第117次国际学术讨论会(1999年6月)和以“凝固科学技术与材料发展”为主题的第211次学术讨论会(2003年9月)。他先后指导博士研究生14人,硕士研究生17人。

万永,1940年8月生,男,北京市人。退休前就职与首钢冶金研究院,现更名为北京北冶功能材料有限公司。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金属学会会员,国家863计划课题评审专家库成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63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金属材料专业,1982~1984在日本长崎大学

推荐访问: 学者 刘让苏 张治国 张小云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