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解决单层多点TP产品制造中ITO残留问题的方法

解决单层多点TP产品制造中ITO残留问题的方法

时间:2022-05-09 15:1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研究了单层多点TP产品工艺中ITO残留问题的解决方法。在现有清洗→成膜→图形→刻蚀→剥离→退火这一系列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次退火和一步草酸刻蚀,此改进大大降低了ITO残留的可能性,并降低了电阻率,增大了蓝光穿透率,相对提高了产品的良率和性能。

关键词:ITO残留;单层多点TP;退火;草酸刻蚀;蓝光穿透率

1 引言

锡掺杂氧化铟(ITO)薄膜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它具有较宽的带隙(3.5~4.3eV),较高的载流子密度(1021cm-3)[1~4]。另外,ITO薄膜还具有许多其它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例如高的可见光透过率和电导率,与大部分衬底具有良好的附着性,较强的硬度以及良好的抗酸、碱及有机溶剂能力。因此,ITO薄膜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光电器件中,如LCDs、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窗口、固态传感器和CRTs等应用中。

随着手机,平板等消费市场对轻薄化和触控感的更高追求,现在市场上发展出了很多触摸屏技术,比如on-cell, G+G,OGS等,其中on-cell等采用单层多点设计技术的TP产品在窄边框,轻薄化等方面有一定優势。现在而且随着单层多点触控方案成本续降,中国大陆白牌及中低阶手机品牌厂纷纷计划于2014年新一代产品线中扩大导入,藉此开发出轻薄且低价的智能型手机,加速拱大市场渗透率,可望带动单层多点触控方案需求量激增。

TFT—LCD生产过程中,由于存在很多会影响ITO沉积与蚀刻的因素。如基板温度改变、ITO沉积速率改变、ITO厚度改变以及ITO沉积时水汽量的调整都会造成ITO结晶形态改变;另一方面,在ITO蚀刻过程中,不同结晶形态的ITO对蚀刻溶剂有不同的要求,a-ITO使用草酸即可以蚀刻,对poly-ITO则必须使用硝酸系甚至王水才能得到较好的蚀刻效果与蚀刻速率。而在实际制程中,蚀刻所用的溶剂是一定的草酸,当ITO多晶化后,蚀刻液就无法将这一部分蚀刻掉,造成ITO残留现象的产生。ITO残留会造成像素内部的共通电极短路,从而可以看到面板出现亮点缺陷;若是大面积的ITO残留,则可以看到缺陷处多个亮点连成一片的“群辉”现象,使产品报废。

除轻薄外,单层光照最大优点是成本较低,但ITO残留问题问题会造成图形短路,导致触控不良,大大影响成品良率。如果此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那么成本优势将不复存在。

2 解决方法

2.1单层多点触摸图形架构举例及不良说明。

相较于在中高阶智能型手机市场快速窜起的Bridge触控方案,单层多点On-cell触控方案仅需单层光罩,无需桥接,因此生产成本可以更低,更适合中低阶智能型手机应用。

单层多点图形架构如图1-a(以on-cell技术举例)

因为是ITO单层构造,配线全部由ITO膜层制作,为保证配线电阻满足扫描需求,需要保证ITO方块电阻足够低,这就要在制造和工艺中加大ITO膜层厚度。但在成膜工艺过程中,膜厚越厚越容易产生结晶,如图1-b。

2.2 退火,刻蚀工艺说明

目前为了得到较精确的像素图案以及使蚀刻过程比较均一,在TFT生产中一般先形成非晶ITO,待后续蚀刻成画素图案之后,再通过退火(140度)处理,使薄膜的晶粒颗粒变大来增加透光率和导电度,使结晶状态更好,同时这样制备得到的多晶ITO具有低的膜压应力。

为得到精确的像素电极图案,需要对沉积的ITO薄膜进行蚀刻,通常有干法蚀刻和湿法蚀刻。干法蚀刻有等离子体蚀刻、反应性离子蚀刻(RIE)和离子束蚀刻三种。在TFT—LCD中,前两种方法研究较多。等离子体蚀刻是依靠化学反应来进行薄膜蚀刻,其蚀刻均匀性较好但选择性较差;反应性粒子蚀刻是一个物理与化学反应相结合的方法,具有各向异性和对光刻胶选择性好的优点,但是成本较高。湿法蚀刻为最早使用的技术,传统蚀刻液较多使用草酸、硝酸系和盐酸系等溶液,制程简单,刻蚀速度快、成本低;缺点主要为蚀刻速率对ITO沉积条件较为敏感,易导致器件表面金属离子污染,不洗净会影响器件的开启特性。在现阶段TFT-LCD制程中,非金属蚀刻较常使用于法蚀刻,而AI以及ITO等其他金属的蚀刻仍然使用湿式蚀刻。

从上面原理可知,退火之后形成的多晶ITO电阻率较低,说明大面积膜层结晶状态较好。这样后的ITO残渣在退火后收团,与玻璃的附着力降低,容易被草酸等弱酸冲刷掉,而大面积膜层结晶状态更好,不易被弱酸刻蚀,所以我们考虑做下面的实验来找到合适的工艺来去除残留。

3 分析

3.1 首先我们在剥离后的退火流程中增加了两次退火,实验结果如图1-c,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二次退火较第一次后电阻率有较大下降,而第三次退火后电阻率基本没有变化。所以由此可以看出,选择两次以上退火膜层的结晶状态和导电性能更好,而因为第三次退火效果不明显且需要更长的制程时间,所以我们初步选择两次退火来进行后面的实验。

3.2 在两次退火后我们增加了一步一次草酸刻蚀,并选了三个刻蚀时间做了测试。图2-a为退火后未加刻蚀的微观显示图,图2-b为150s草酸刻蚀后图形,图2-c为300s草酸刻蚀后图形,图2-d为600s刻蚀后图形。从中可以看出,150s草酸刻蚀不够充分,仍有部分ITO残渣;300s和600s草酸刻蚀的结果相同,ITO残渣基本被清除,所以通过此实验可以推出300s草酸刻蚀是最佳的刻蚀条件,能够解决ITO残留的问题。

3.3 对于此工艺对其他性能的影响,我们也做了测试。

在实验中我测试了CF角及CF对角的穿透率情况,数据如图2-e。从中可以看出在第一次退火后可见光穿透率有一定提升,在第二次退火后蓝光穿透率略有增加,第三次退火后可见光穿透率没有增加,在草酸刻蚀后蓝光穿透率有较大提升。

另外在草酸刻蚀后,ITO整体膜厚会平均降低100um,所以需在成膜阶段考量相应增加成膜厚度。(图2-f)

从上述的实验结果来看,建议将工艺调整为清洗→成膜→图形→刻蚀→剥离→退火→二次退火→草酸刻蚀。这样能夠有效的清除掉ITO残渣,避免了图形短路的风险。而且在增加二次退火和草酸刻蚀工艺后,膜层的电阻率会降低,蓝光透过率有一定增加,产品的整体性能会有较大提升。

另外草酸刻蚀会造成膜层厚度减薄约100um,所以在成膜阶段需提升膜层厚度来对应。

4 结论

本文从制程角度分析了单层多点触摸屏工艺ITO残留的原因,并针对制程中TO残留问题进行了分析。从ITO残留的现象追踪到制程,并通过调整制程参数如退火次数、刻蚀液种类及蚀刻时间并最终基本解决了ITO残留的问题。为后续的生产提升了良率,使工厂生产的单层多点ITO触摸屏技术在成本上更具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Frank G, Kostlin H, Appl. Phys., 1982, A 27, 197

[2] Hamberg I, Granqvist C G, J.Appl.Phys., 1986, 60, R123

[3] Nagatomo T, Maruta Y, Omoto O, Thin Solid Films, 1990, 192, 17

[4] Weijtens C H L, Van Loon P A C, Thin Solid Films, 1991, 196, 1

[5] Mayer B, Thin Solid Films, 1992, 221, 166

[6] Maruyama T, Kitamura T,Jpn.J.Appl.Phys.,1989, 28, L1096

[7] Cui Y Ri, Xu X H, Thin Solid Films, 1984, 115, 195

[8] Meng L Jg, dos Santos M P, Thin Solid Films, 1996, 289, 65

[9] Davis L, Thin Solid Films, 1993, 236, 1

[10] Lee S B, Pincenti J C, Cocco A, ed al., J.Vac.Sci.Technol. A, 1993, 11, 2742

[11] Latz R, Michael K, Scherer M, Jpn. J. Appl. Phys., 1991, 30, L149

[12] 王秩伟.龚恒翔.李雪The Elimination of Target Poisoning in the Process of TiO2 Thin Films Preparedby Sputtering an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Films[会议论文]-2007

[13] 常天海 光学太阳反射镜抗静电薄膜的设计原则[期刊论文]-上海航天2002,19(6)

[14] 马颖.张方辉.靳宝安.牟强.袁桃利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光电特性研究[期刊论文]-液晶与显示2004,19(5)

[15] 常天海 磁控溅射陶瓷靶制备氧化铟锡薄膜的XPS和AFM研究[期刊论文]-真空与低温2003,9(2)

[16] 余萍.杨觉明.陈平热处理温度对铟锡氧化物纳米粉显微结构的影响[期刊论文]-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2,22(4)

推荐访问: 多点 单层 残留 解决 方法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