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转与非转,各自的市场

转与非转,各自的市场

时间:2022-05-10 14:55:03 来源:网友投稿

报告还指出,全球转基因种子的估值2014年高达157亿美元,已占到商业种子市场450亿美元的35%。

从1994年到2014年10月,共计38个国家和地区(37国+欧盟)批准转基因作物用作粮食和饲料或释放到环境中。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批准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种植的国家,美国的转基因产品商业化时间差不多有20年,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一直居世界首位。

而相对而言,在转基因技术发展较早的中国,大规模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抗虫棉花和抗病毒木瓜,不含主粮。农业部1997年首次批准了转基因抗虫棉花商业化种植。2014年转基因棉花在中国的采用率从90%提高到93%,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虫棉品种代替了曾经种植比例高达95%的美国品种。而抗病毒木瓜的种植面积也增加了大约50%。

去年12月,三种转基因主粮作物——华中农业大学研发的抗虫水稻华恢1号、抗虫水稻Bt汕优63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再次获得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尽管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水稻品种审定办法尚未出台,但这也为中国转基因粮食作物的商业化种植提供了可能。

“主要是大豆”

2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在解读今年“一号文件”时提到:中国批准进口了包括大豆、油菜籽、棉花、玉米在内的国外转基因农产品,其中“主要是大豆”。他指出,2014年中国进口的大豆超过7100万吨,大部分都是转基因大豆。在中国每年进口的转基因农作物中,大豆的进口量排在第一位。

1995年,国内大豆需求量攀升,中国首次进口大豆。作为大豆主产国,美国、巴西、阿根廷成为中国大豆进口的主要合作伙伴。1997年,转基因大豆混杂在非转基因品种之中进入中国。

国产大豆种植地东北的黑龙江等地区,年产量低,出油率低价,格高,而转基因大豆含油量高,出油率比国产大豆高5%左右,价格更低,这一简单的价格因素促成了洋大豆日渐泛滥。

到了2014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7140万吨,占全球大豆进口量的65%,而转基因大豆占到了进口大豆的九成。

进口大豆疯狂涌入,另一面则是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的锐减。国产非转基因大豆苟延残喘,曾经的大豆出口大国在近二十年间,出现了进口量猛增、种植面积减少、主产区加工企业停工甚至破产等现象。数据显示,作为主产区,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从2005年的6323万亩缩减到了2013年的3105万亩,种植面积减半。

中国国内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程度低,给了外国公司的转基因产品占领市场的机会。而“转基因作物准吃不准种”的尴尬局面成为很多人的“反转”弹药,并将枪口对准了进口最多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等作物迅速被“妖魔化”,成为捍卫食品安全的主要靶子。而这同时给非转基因食品提供了一些争夺市场的机会。

借“非转”反转?

在两年以前,转基因食用油占据市场超过90%以上,非转基因食用油还是稀罕之物。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大豆制油消费量为6700万吨,其中有6340万吨为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占当年制油消费量的94.6%。

从去年底开始,非转基因食用油产品开始了打起了标签牌。从2014年下半年到2015羊年春节期间,“非转基因”这个词在电视广告上出现得异常频繁,似乎不是“非转基因”都不能卖食用油了。标识放大、直接推出主打“非转基因”的广告宣传语,在不涉及转基因的花生油等油种标签上,打上“非转基因”标签,而“转基因”几个字则很不起眼。

在这场非转基因食用油的酣战中,主推者依然是中粮、益海嘉里等油脂行业巨头。

有预测表示,非转基因小包装油市场每年的增长速度将超过8%,未来2年至3年小包装油整体销量将突破1000万吨,其中非转基因食用油市场将可能占据20%至30%的市场份额,也就是200万吨至300万吨。非转基因食用油市场将伴随着国际油价的下降、市场份额的集中、商家的推动和消费者心态影响,出现井喷式的发展。

然而,要想撼动转基因食用油的地位,非转基因食用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推荐访问: 与非 市场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