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平等地接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教育投入的地区性差异问题不仅关系到教育机会均等、落后地区的儿童得到法律保护的受教育权利,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对中国义务教育经费地区占有的公平度进行分析,找出中国基础教育财政投入在地区上的差异,便于国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减少不平衡,确保教育投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义务教育投入;公平度;基尼系数
[中图分类号] F0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7)01-0086-05
教育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工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没有教育的公平,就谈不上社会公平,平等地接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福利经济学认为,个人的初始经济禀赋平等是经济均衡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重要条件。新经济增长理论则把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因素。教育无疑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首要条件,公平的教育分配对于基础广泛的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和整个社会的福利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教育投入的地区性差异问题不仅关系到教育机会均等、确保落后地区的儿童得到法律保护的受教育权利,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定位
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义务教育具有极强的公共产品的外溢性,所以就需要政府进行投资,而政府投资的公平度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在此,笔者通过借用分析收入不均等的两个工具——基尼系数与Lorenz曲线对中国义务教育经费地区占有的公平度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中国基础教育投资在地区上的差异性。
二、义务教育的纯公共产品属性的论证
(一)关于公共产品界定
对义务教育产品属性的确定是建立在公共产品理论基础上的。萨缪尔森(1998)对公共产品下的定义是:公共产品是这样的物品:扩展其服务给新增消费者的成本为零,且无法排除人们享受的物品。经济学家们根据萨缪尔森的定义引申出公共产品的三种特性:一是效用的不可分性,二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三是消费上的非排他性。我们通常把同时满足以上三个特征的公共产品称为纯公共产品。对于纯公共产品的界定有利于对义务教育的产品属性进行论证。
(二)中国义务教育作为纯公共产品的论证
目前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厉以宁(1999)从教育的供给者和教育经费负担方式的角度来确认教育的产品属性,他认为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因为这些教育的提供是政府在税收的基础上向社会免费提供的。袁连生(2003)认为,应从产品的消费特征出发来界定产品的属性,而不应从该产品的供给方式来判断。从教育直接消费效用看,教育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从教育的间接消费效用看,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以教育是准公共产品。王善迈(1998)认为,义务教育是强制的,必须免费,不能通过市场交换提供,具有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广泛的社会效益,所以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劳凯声(2002)认为,教育的外部性、重要性和基础性等特点,决定了教育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周金玲认为在学生完成了基础教育之后,对学生已经形成的素质的效用过程才是基础教育产品的消费过程,这个消费过程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此是基础教育是纯公共产品。
大多数学者认为对现代基础教育的消费过程一般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学生对于教育服务产品的消费,二是对接受基础教育后形成的素质的消费。以上学者都是从其中一个消费过程得出义务教育属于纯公共产品,下面笔者将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对义务教育的纯公共产品属性进行分析。
1. 义务教育是制度化的纯公共产品。1982年《宪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1986年在中国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实行强迫性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每个儿童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生家长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碍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可见,中国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通过立法来规范受教育者、家庭以及各级政府行为的一种制度安排,它既是国家教育基本制度之一,也是一种法律制度。与其他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相比,义务教育有自己的特征:即国家强制性、普及性、公共性、免费性。
从政策层面上说,中国的义务教育具有纯公共产品的属性。因为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地区,某个人对于义务教育服务产品的消费并不会妨碍其他人消费义务教育,即义务教育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同时,义务教育应该是免费的,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手段对义务教育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所以说,从法律的规定上看,义务教育是一种制度化的纯公共产品。
2. 义务教育产品的外部性。当某个人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而他自己却不能由此而得到补偿时,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这种现象成为正外部效应。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效应而且市场无法有效的供应,必须由政府通过税收向社会公共免费提供。
义务教育产品是典型的具有外部性的产品,义务教育提供的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主要是使受教育者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和学会做人。个人或家庭投资于自身的基础教育,当然会获得高额的回报。但是受教育不仅增加个人的利益,还增加国家整体的利益,提高了社会的文明程度,提供了高素质的劳动者。(1)个别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可以带动全体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2)接受教育可以使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人们走在街上不再随地乱扔垃圾,乘坐公共汽车时更自觉地买票,可以明辨是非、善恶,犯罪率也会随之降低,社会趋于稳定,从而在社会管理过程中节省交易成本。(3)义务教育为政府教育提供了理想的途径,使得公民更容易接受他们的政府,从而达到政治统一。义务教育产生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它的个人效益,据统计,世界各国义务教育的私人收益率平均为20%~30%,社会收益平均为16%~44%,而且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收益率要高于发达国家。由于义务教育的经费基本上由政府负担,社会成本大大高于个人成本,所以扣除成本因素的影响,社会收益率要高得多,存在较强的外部性。
在教育回报为社会所获得的情况下,个人或家庭的教育投资有一部分收益外溢了,如果人们严格地依照成本—收益原则进行投资的话,他们就会在外溢的收益这一块投资上丧失积极性。这样,为避免市场的低效,达到教育规模的最优化,需要政府进行提供。
三、分析工具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义务教育产品作为纯公共产品应由政府完全投资。笔者下面的分析将在这一前提的基础上进行,把义务教育作为一种纯公共产品,用基尼系数以及Lorenz曲线这两个分析工具进行进一步分析。因为我们所要得出的基尼系数之后的理论基础就是看现实情况之中实际的地区居民的教育财政占有的不平等所引起的基尼系数情况与零的差距,以及与45度线——Lorenz曲线的差异程度。
(一)基尼系数
关于不平等的分析主要是考虑到不平等程度的划分,并就此对其进行评测。
1. 平等性分析的基本原则。(1)匿名原则。就是讲财富或者资源掌握在谁的手中是不重要的,即资源的互换不影响平等程度的判别。(2)人口原则。整个人口成倍的增长不会影响平等的程度。如果在既定的资源分配模式之下,人口出现成倍的增长,这样两种之间的不平等的程度是没有变化的。(3)相对收入原则。即如果比较两个国家之间的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的程度,具体的数据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两国之间财富占有的相对的数量。(4)达尔顿原则。如果一个收入是从另一个收入经过一系列的累退性转移后得到的,那么前者一定比后者的不平等程度要高。所谓累退性转移就是将收入从不太富的个体转移到不太穷的个体。
2. 关于平等分析的工具介绍。设有m种不同的收入,在每一个收入等级里面有N个个体,所以人口的总数就是:
很明显可以看出,这只是一个十分“粗糙”的指标。它只考虑到了两极的情况,对中间的大范围的情况并没有进行分析。另外,它不满足达尔顿原则,当收入从较穷者转移到较富者手中之时,很明显收入的不公平程度是加深了,然而,从该指标之中是反映不出来的。
(2)库兹涅茨比率。Simon Kuznets提出,这个比率代表最穷的20%或40%的人口或最富的10%的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在总人口之中的比例。一般而言,它是最富的X%部分人的收入与最穷的Y%部分人的收入比例,其中X、Y代表诸如10、20或40这样的数字。这些比例实际上是罗伦兹曲线上的部分信息,它是缺乏关于收入分配的详细信息之时比较方便和有用的信息。
(3)平均绝对离差。其考虑了全部范围的指标原理:不平等是与平均收入的距离成比例的。
这一指标好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指标,然而它具有一个非常致命的缺陷,即对达尔顿原则并不敏感。
(4) 变差系数。变差系数(C)实际上就是用标准差除以平均值,使收入的绝对数量不再重要。
这个指标是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指标,能够满足上述四个准则。
(5)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在实证之中广泛采用的指标,基尼系数的方法基础与M和C这样的指标不同。它没有取平均收入的偏离值,而是把所有的收入队取差,然后加总所有的绝对差距。就好像不平等是所有可能想象的“两人不平等程度”的加总。在通过除以人口的平方和平均收入将基尼系数归一化。从公式上看基尼系数G为:
两个加总符号意味着我们首先对所有的k加总,然后再对所有的j加总。这有点像把所有的收人差距队加总(对这种队的数目NjNk加权)。因为每一个|Yj-Yj|嘟被计算了2次,所以最后这个表达式还要除以2。
很明显,上述基尼系数也同时符合我们前面所讲得四个准则。
在这里为了与Lorenz曲线紧密地结合,笔者将选用基尼系数作为计算时所用的指标。因为,从基尼系数的公式上看基尼系数的值将是Lorenz曲线之中,45度线与Lorenz曲线之间的面积与等腰三角形面积之比,故笔者用这个指标去计算。
(二)lorenz曲线
Lorenz曲线是美国统计学者Coad Lorenz(1905)所创,最早用来制作国民收人分配的曲线,用以了解所得分配是否过度集中,财富是否为少数人所有。用累计百分比的人数占有的收入的累积百分比来说明贫富占有的不公平性(如图1所示)。在最初的应用之中,Lorenz曲线的横轴表示人口的累积百分比,纵轴表示收入占有的累积百分比。如果将其作为地区教育财政资源占有的不公平程度,那么横轴即表示地区累积百分比,而纵坐标则为教育财政占有的累积百分比。
四、实证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笔者将以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情况为基础计算地区的教育基尼系数,笔者在实际的分析中选取了2002年、2003年,200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义务教育包括小学教育与普通初中教育,而中国的实际情况是这两者的学生所享受的教育资源是不能近似地说成是相等的,所以笔者对这两方面分别进行分析(如表2),得出的结果如下(表1、图2—图7)。
从上面的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中国义务教育经费在地区的投入上还有较大的不平等,而且近几年在小学义务教育方面的不平等程度在一定的基础上有缓慢增加的趋势。另外,从普通初中义务教育来看,基尼系数大体上在这3年中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中。在衡量义务教育不均等的过程中,笔者的比较标准是基尼系数的值为零,而不像在衡量人们的收入不平等的时候那样没有一个标准的关于效率与公平均达最优的值供我们衡量。一般说来,基尼系数不太高,且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就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值。然而,在关于义务教育的分析中,只有当基尼系数为零,洛伦兹曲线与45度线重合之时才是一个最为合理的值。从这个角度讲,目前反映义务教育的指标仍然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出,义务教育在地区之间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这种情况离基尼系数为零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基尼系数为零以及洛伦兹曲线为45度线是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在地区分布上努力的目标,以此作为一个衡量的指标,对政策的制定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当然,衡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占有不平等的程度只是一个衡量的指标,并不是最终目的,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个手段,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在有计量指标可以衡量的前提下去解决中国义务教育经费在地区占有的不公平,促进其公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家赠.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2,(3).
[2]王善迈,杜育红.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1998,(6).
[3]曾满超,丁延庆.中国义务教育财政面临的挑战与教育转移支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4]沈百福,王红.2000-2002年我国义务教育完成率和义务教育经费问题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3,(9).
[5]厉以宁.关于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的经营[J].教育发展研究,1999,(10).
[6]劳凯声.社会转型与教育的重新定位[J].教育研究,2002,(2).
[7]袁连生,论教育的产品属性、学校的市场化运作及教育市场化[J].教育与经济,2003,(1).
[8]周金玲.义务教育及其财政制度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9]World Bank:Strategic Goals for Chinese Education in theSlst Century[R].Washington DC Report NO.18969—CHA,出e World Bank,1999.
责任编辑,校对:关华
推荐访问: 地区性 实证 义务教育 中国 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