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将根据1998-2007年统计数据,提出我国教育支出存在的投入不足,地区城乡差距大,初中高三级结构投入不合理等问题,作出分析,并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教育支出;地区差异;三级差异
中图分类号:G4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6-0084-01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支出逐年递增,由1998年1.08万亿上升到07年4.98万亿,年增长率XXX,占GDP比重由1998年12..79%上升至2007年19.95%,与此同时,教育支出的比重一致徘徊在GDP3%左右。作为一个主张“科教兴国”的国家,这种现象显然失常,进一步剖析,我国教育支出还存在地区、城乡差异大,基础、初等、高等三级教育投入比例不合理等问题,本文将根据1998-2007年统计数据,提出我国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并给出一些建议。
2 提出问题
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排他性,一定竞争性等特征,而其较高的正外部效应对我国生产力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投资效益的间接性使得私人资本很难承担,因而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但几年来,我国财政在教育经费上的投入还存在以下问题:
2.1 投入不足,占GDP比重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
根据1999 年《世界科技发展报告》统计的教育支出占G D P 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5.5% ,发达国家在6% 以上 美国更是高达7.7% ,而到2007 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 G D P 的比重仅为2.85%,远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1993 年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提出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额宜占到G D P 的 4% 左右,才是一个合理的状态,而伴随着尽管财政支出的逐年递增,教育支出的比例一直徘徊在GDP3%,没有显著的提高。
2.2 地区、城乡差异大
教育的投入在东部沿海、中西部不发达地区间的投入差距很大,2007年,教育投入前两位分别是广东5758977万元、江苏4928972万元,后两位青海348523万元、西藏335699万元(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广东省的投入是西藏的17倍,这是东西部教育投入的缩影,反映出地区间教育投入的不均衡。
教育在城乡之间的投入也有很大差异,2004年我国农村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经费只相当于全国水平的89%,中学生均预算内经费比例为85%(贾智莲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低于全国水平,进一步加大了城乡收入分配的差距。
2.3 初中高三级教育分配不合理
不足的教育投入在三级教育间的分配也产生了严重失衡,以2005年为例,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单位:元)分别是 小学:1329.24,初中: 1489.25高中: 1959.24,普通高校:5375.94,比例为1:1.1:1.5:4.1(屈艺 财政教育支出水平的国际比较),而1995年世界平均水平的初高教育经费支出之比为1:3.0,可以看出,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比例明显偏高,挤占了义务教育的投入,而义务教育是纯粹的公共产品,是国家为了提高全民素质,保障每个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制定的,更能体现公平效率的原则,对义务教育的扶持应该作为教育支出的首位,而高等教育的繁荣是对义务教育的剥夺,既违背了公平,也损害了效率。
3 分析问题
3.1 针对投入不足
尽管我国的财政支出逐年递增,但较之行政、国防这样刚性较强的支出,教育经费常常会被挤压;而且,教育投入收效慢,很难对地方官员产生激励,造成投入不足的现状。
3.2 针对地区、城乡差距
我国目前各级政府间的教育支出责任体制为基础教育投资以地方政府为主; 高等教育以省为主。东部经济实力雄厚,对教育投入相对较多,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收入不足,教育经费常常被挤压,造成不足的现状。以2007年为例,教育支出占一般支出的比重,第一名浙江21.25%,最后一名西藏仅占12.19%,这样的比例乘以财政支出的数额,使得差距进一步扩大到11倍(浙江3838886万元,西藏335699万元)。这样,中西部经济水平的差距,造成了东西部教育投入的差距。城乡差异存在一部分历史原因,对农村的各项投入一直不足,也存在人们观念上的陈旧,我们要意识到,农村的落后不是应该的!
3.3 针对三级教育分配
政府看到高科技信息化带来的收益,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使经济迅速达到领先水平,一直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基础教育见效慢,因而投入过少,这种思想使得教育支出结构产生不均衡的现状。
4 政策建议
4.1 投入规模
(1)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需要完善的法规和灵活的机制
完善的教育财政法规可以使教育经费的筹集、负担、分配、使用都有法可依,这是加强教育财政投入的重要保障;同时,还需要灵活的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传统公办学校为主的模式应该有所转变,允许社会资金办学,会改善投入不足的现状,但要做好质量审查,保证办学质量。
(3)发行教育债券
通过发行债券筹措教育经费可以缓解投入不足的现状,债券的偿付通过当地的税收,使得费用在几代人中分摊,符合“谁受益谁分摊”的原则。
4.2 地区城乡差距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促进地区城乡间教育的均衡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为缩小地区间教育支出水平的差异,中央政府应通过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平衡各地区之间教育条件,保证社会成员均等的教育机会。
集中发达地区财力,投入落后地区,促进各地政府教育提供能力均等化,同时注重农村教育,建立专项资金,改善农村教育条件。
4.3 三级教育分配
因为初等教育的投入比高等教育更有效率, 更能体现公平,因此,政府的教育支出应该倾向于对初等教育的投入,在规模不变的条件下,势必会减少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这就需要高校通过改革,自力更生,与企业合作,吸纳多元化的投资,不只是依靠财政。
参考文献:
[1] 贾智莲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经济论坛 2007 .5.
[2] 周勇 浅析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不足及对策分析[J]财经与管理 2009.2.
[3] 屈艺 财政教育支出水平的国际比较[J]社科论坛.
[4] 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5] 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推荐访问: 支出 现状分析 财政 我国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