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创新教育的探讨

创新教育的探讨

时间:2022-05-10 19:2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一、创新教育的本质

什么是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进行创新教育?这正是我们要探索的关键问题。

对什么是创新教育,其实目前并无权威的定义。对此专家学者各有各的见解。

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把学生学习的类型分为八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训练;言语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

二、教学创新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取向的素质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热情和探索性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是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品质,主要由三方面要素构成:第一要素是创新人格;第二要素是创新思维;第三要素是创新技能。创新教育就应在培养学生这三种创新素质上下功夫,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欲望、创新精神放在首位。

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不但其生存和发展不能脱离开人类社会,就是个体的学习也不能脱离开社会的帮助和支持。通过社会的帮助和支持,个体才能发挥潜能,主动获得需要的知识、能力、技能、价值,有信心、有创造性地应用它们。学校教育正是学生发挥潜能、获得发展的社会帮助和支持系统。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然而,学校教学长期固守的“观念”或“模式”,如“应试教学”严重压抑了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已不适应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而必须改革和创新。

所谓教学创新,就是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产生出新颖、独特教学价值的创造性教育活动。可见,教学创新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或教学内容的增减,而是教学功能上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学革新和教学发展的价值追求。这就意味着,教学创新要给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创造教育的、学习的条件。创造了条件,还要发挥其作用,而作用的真正发挥,必须通过学生自身主动的选择、改组和利用,即如果没有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再好的条件也不可能发挥真正作用和收到好的效果。

三、创造教育的教学

创造教育不仅是用以改造传统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哲学,它还是一种崭新的教学实践活动。与传统教学比较,在教学原则、学习组织、学习系统和学习控制等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创造教育的教学,遵循问题情境性原则。在此原则下,容许各种有助于实现创造教育目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学习的课题要求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尚不了解的规律、规则和操作方式,而不是简单地从教师和书本那里接受现成的知识或解答问题。它能调动学生追求个人成功的潜在动机,激发他们积极主动思维的兴趣,而这种动机和兴趣则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主要的内在动力。

创造教育的教学,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课堂上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按创造教育的思想和原则改革教材。这首先要求教学论做出改变,它应当把研究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上,使自己成为一门关于学生的学习组织和学习控制的学科。

创造教育的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有最大的范例性和融通性。教师应成为“导师型”的人物,以自己的整个为人,在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和课外生活的全过程中,教会学生做人和学习。

创造教育的教学,要建立一套新的评价体系来考核学生。

四、激发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1.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在每一节课前给学生布置本课时要完成的任务,用完成这个任务作为动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自主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2.利用技能竞赛来强化能力的培养

争强好胜,使学生对竞赛性的活动很乐意参加,因此,对于机械结构设计和电路板焊接练习这一节,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针对这一现象,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竞赛,人人动手,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促进了机械结构设计和电路板焊接练习的熟练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

(二)灵活结合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将有利于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提高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提高创造性教学的能力,从而逐步提高认知素质和能力素质。同时,教育科研将使教育教学活动转变为一种创新劳动,这将极大的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丰富教学的乐趣,使教师在不断体验失败的考验和成功的喜悦中逐步改善心理品质。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在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涉及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五、创设创新教学宽松和谐、积极进取的环境氛围,构建创新教育的激励机制

现代教育管理学研究表明,宽松和谐、积极进取的环境氛围是发挥教师创造性,激发教师灵感的前提条件。学校管理制度要“松绑”,实行宏观调控,微观放开,推行创造性的管理,允许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关注教师的的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教学的才能。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师生的创新事迹和创新成果,及时表彰敢于创新的教师,使每一位教师的求成和自重心理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设立创新成果奖,从制度上机发教师的创造热情,促成教师的创造素质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得以不断升华。

在进行课程综合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提出恰当的综合设计课题。在综合设计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

教学创新是高智力活动,实施教学创新的教师责任加重了,教学的难度加大了,教学水平要求更高了,教师要有更高的创新思维素质和创新能力,要精心设计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千方百计、千辛万苦的开启学生创新思维之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荐访问: 探讨 创新 教育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