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舰导弹是一种专门用于对付舰船的利器。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大约有11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各型反舰导弹,约300多种,其中,可供海军使用的多达120种,但能够自行研制和生产的国家只有美、俄、英、法、中、意、日、瑞典、挪威、德国和以色列等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反舰导弹的研制与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从引进前苏联少量的舰舰导弹开始,踏上了改型设计和自行研制道路。从1966年12月我国第一代舰舰导弹“上游1号”正式定型并实现批量生产,到今天我国已经成功地研制出具有世界现代水平的多种型号的反舰导弹。下面我们谨通过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C601远程空舰导弹、C301超音速反舰导弹和C101超音速反舰导弹等三大系列反舰导弹做一介绍,来看一看我国的反舰导弹的发展之路。
一代天骄——C601空舰导弹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从前苏联引进了AS-5导弹的制造技术,并很快将这一技术运用到C-601导弹的设计上。C601导弹是一种巡航式导弹,它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空对舰导弹武器系统,是在HY-2(海鹰-2)岸对舰导弹基础上发展的,主要用于打击中、近海域的大、中型水面舰船及其编队目标。整个导弹系统由弹体、控制和制导系统、动力系统、电气系统和战斗部引信等组成。导弹全长7.36米,最大直径0.76米,翼展2.4米,导弹发射时质量2440千克,最大有效射程100~110千米。从整体感观看C601就给人一种威武雄壮的感觉。
C601空舰导弹弹体尾部收缩段有三个互为120°夹角的尾翼,这种布局可以保证导弹具有较好的动、静安定性和适应飞行任务剖面的操纵性。导弹的控制和制导设备主要采用发射后自主控制和末段自动导引的制导体制,自动驾驶仪可完成三个相互独立的角回路的稳定和控制,另外它和弹上的多普勒导航雷达、无线电高度表、指令机构相配合,一起完成质心控制和射程控制,所以C601具有很好的精确制导性能。在打击能力方面,C601的战斗部为聚能穿甲爆破型战斗部,内装高能混合炸药,同时由于其前部有一个半球金属聚能罩,所以在起爆后可以形成瞬间高温金属射流,最大可以穿透1米厚的装甲钢板。由于其爆破杀伤力强、破坏威力大,一发命中,即可重创甚至击沉一艘3000吨级以上驱逐舰或万级运输船。由于C601使用了与HY-2相同的雷达和电子仪器,并使用红外导引头,所以其具有较强的抗电子干扰能力。
C601空舰导弹主要挂载在“轰-6丁”飞机上,其发射过程是:当机载搜索系统发现海上需要攻击的目标后,由飞机领航员调整雷达显示器上的跟踪目标波门框,稳定地套住目标后,转入自动跟踪。此时,射击系统根据各敏感元件的参数按预先设计好的命中方程计算射击诸元,待稳定后连续不断地把自控飞行距离、射击综合前置角等参数传输到待发的C601导弹上;当各种发射条件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发控台上的允许发射指示灯闪亮,此时即可发射导弹。C601导弹的作战特点是发射空域广,可以从海拔1000~9000米的高度发射。“轰6-丁”的作战半径为1800~2000千米,所以一个基地就可以封锁500~6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另外由于“轰-6丁”的作战航程为4800千米,所以也具有覆盖整个南中国海海域的能力,同样具有在台湾海峡海域的作战能力。其红外导引头对石油存储区和港口内的各种油轮具有极强分辨能力,其末段雷达导引头又对目标实施精确的单个攻击。另外,C601的低空突防作战能力也很强,导弹平飞时离海平面的高度可达到50、70、100米以0.9马赫的巡航速度巡航。该弹在最大有效射内对目标的捕捉概率为98%,对目标的自导命中概率在90%以上。同时根据作战需要,导弹还可以实行单射也可以实施双发齐射,大大地提高了导弹的作战能力。
目前,为了提高C601空舰导弹的作战性能,增大导弹的射程,我国又对C601导弹的动力装置、电气系统和末制导雷达作了较大的改进,换用了新的高能燃料,使导弹的射程增加到220千米,改进后的导弹称之为C611空舰导弹。同时,对C601导弹的机载瞄准发射设备也作了相应的改进,使一架“轰6-丁”飞机既可以发射C601空舰导弹,又可以发射C611导弹。可以说,C601空舰导弹是我国赢得未来反侵略战争利用的不可缺少的主要的作战武器,它也必然能够在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和尊严的作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海上“神行太保”——C301超音速反舰导弹
在中国自己研制的反舰导弹中有一个象“神行太保”一样的海上“飞毛腿”,它就是新一代的C301超音速反舰导弹。C301超音速反舰导弹武器系统是我国制造的一种新型反舰武器,主要用于打击驱逐舰以上的大中型水面舰艇,以执行保卫海港、要塞、封锁海湾和抗登陆等使命。全套武器系统由导弹、火控系统和地面设备组成。导弹的最大射程130千米,导弹总长一级为9.85米、二级为9.46米,弹身直径0.76米,其基本火力单元配备为:导弹8~12枚,由8~12辆运输车运载;4辆牵引车,牵引4台半挂式发射架;火控车1辆;探测跟踪雷达1部;电源车1辆以及其它附属配备。
从外形上看,C301的弹体为硬壳式结构,采取面对称鸭式气动布局,两台发动机置于弹翼外侧,4台集束式助推器围绕在弹身周围,每个助推器都安装了一个稳定翼。其弹体共分雷达天线罩、雷达舱、前油箱、战斗部舱、中油箱、仪器舱、后油箱、尾舱等8个舱位。C301导弹之所以可以达到2马赫的超音速主要在于其动力系统,它的动力系统为4台固体助推器、两台液体冲压发动机及相应的燃料供应系统,4台助推器同步工作约数秒钟,就可以将导弹加速到冲压发动机接力马赫数。此后,两台C301导弹的主发动机,即液体冲压发动机开始工作,由它提供的推力将导弹继续加速到2马赫,并保持在该速度下等速飞行。为了确保导弹战斗部的较高的起爆概率,C301超音速导弹同时装有三套引信:电引信、机械引信和激光引信。后者为非触发引信,当一旦出现导弹未直接命中目标的情况时,该引信可引爆战斗部在目标附近爆炸,产生相应的破坏效果。C301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火控系统由目标探测跟踪雷达、射击指挥系统和发射架组成。其发射架为短轨式。前导轨为扇形板状,它将随着导弹的运动而绕固定轴转动,能够灵活地指向目标。
基于上述有关的技术性能和指标,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C301超音速导弹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和对目标的摧毁能力。其作战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当它以2马赫的速度在100~300米高度巡航,弹道末段为超低空掠海飞行。因而,C301超音速反舰导弹具有相当高的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二是射程远。C301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射程为130千米,和世界同类型远射程反舰导弹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因为它采用超音速低空飞行,所以可有效地突袭距离远的大中型舰艇和船只,控制海岸线和广阔水域。三是该导弹具备末段弹道快速掠海飞行的特点,使得敌舰的电子侦察系统只有极短的反应时间,大大降低了敌舰的电子对抗和组织拦截的效能。此外,C301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末制导雷达为单脉冲体制。该雷达具有抗海浪、抗多种电子干扰的功能,它和C301超音速反舰导弹武器系统的其他各部件一样,都能经受各种复杂条件的战场环境,确保全天候使用。四是作战威力大。C301导弹的战斗部为512千克的高能装药聚能爆破型战斗部。战斗部本身的威力再辅以导弹撞击目标时巨大的动能,使得C301具有强大的摧毁力:命中一发即可击沉一艘驱逐舰或重创一艘巡洋舰,命中两发,即可击沉一艘巡洋舰。
90年代中期,我国又对C301导弹的作战性能进行了相应改进,如将导弹的射程增大到了180千米,与此同时,弹上系统也改为惯导平台,以提高系统精度;其地面探测跟踪雷达也采用了机载目标指示系统。这样既能及时发现远距离目标,也保证了导弹命中概率。此外,C301导弹还可以改装为超音速舰对舰导弹、攻击地面目标的巡航导弹以及超低空超音速飞行的导弹。
空海“神鹰”——C101超音速反舰导弹
199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粤东地区实施的三军联合登陆大演习。演习中,我某型飞机连续发射的两枚反舰导弹灵巧地穿过“敌方”的电子干扰网、绕过“敌人”的雷达搜索区、以5米的攻击高度和2倍的音速,在敌舰还未做出反应时,将其击沉。这两枚导弹便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第四代反舰导弹——C101超音速反舰导弹。
进入80年代以来,为进一步保持反舰导弹的攻击优势,西方国家已经开始研制具有突防能力第四代新型反舰导弹——掠海超音速巡航导弹。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有法国的超音速巡航导弹,法德合作的ANS,英国的超音速“海鹰”,意大利的“奥托马赫”2等。这一期间,我国也没有停下反舰导弹更新发展的脚步,C101超音速反舰导弹便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目前的C101超音速反舰导弹包括机载型和舰载型两种,主要用于打击驱逐舰级以上的大、中型水面目标。
从其结构看,C101反舰导弹全长舰载型6.5米、机载型7.5米,弹径0.45米,翼展1.62米,战斗部装药300千克。导弹由一级和二级组成。其控制系统采用自动驾驶仪系统,由控制仪、阻尼螺组合、高度表等组成,用于稳定导弹的飞行姿态。而动力系统则采用液体冲压发动机作为主动力装置,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助推器。C101导弹发射时助推器点火工作并将导弹加速到1.8马赫;助推器工作完毕后自行脱落。而后由液体冲压发动机将导弹加速并稳定在2马赫的速度做巡航飞行。同时,弹上自动驾驶仪系统会按预定程序控制导弹转入平飞状态,完成自控段飞行。弹上指令机构按预定时间接通末制导雷达,当雷达捕获目标后,实行侧向平面跟踪目标。最后,由无线高度表控制导弹降至5米高度攻击目标。我国研制的C101舰载型反舰导弹采用筒式发射方案,发射装置由发射筒和发射架两部分组成。发射架可以按一定方向和俯仰角固定在舰艇甲板上,导弹置于发射筒内,然后一起吊装在发射架上。当满足发射条件时,挂钩自动开启,导弹自行下落,从而完成发射。
与同类型的国外超音速反舰导弹相比,我国研制的C101反舰导弹具有4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较高的突防能力。C101反舰导弹选用50米高度做巡航飞行,且距目标3千米左右俯冲至5米高度、始终保持2.0马赫的超音速掠海飞行直至命中目标。也正是由于C101具有了极强的隐蔽性和快速性,才保证了其具有较高的突防能力。如在距目标3千米时的俯冲攻击时,正处于攻击目标末端拦截武器抗击的交汇点,导弹的突然机动必然使敌方抗击概率大大下降。以法国的“海响尾蛇”、英国的“海狼”末段拦截导弹抗击C101导弹为例,即使在理想状态下由红外跟踪器发现和跟踪C101,并以应急反应速度进行拦截,也只有一次拦截机会,且交汇点还是在C101俯冲之处。若用舰面炮火拦截系统拦截,则拦截对抗时间更短,只有1-2秒,很显然硬式武器对C101的拦截几乎是无效的。另外,C101反舰导弹的抗干扰能力极强,C101导弹选用2厘米单脉冲具有多种抗干扰功能的末制导雷达,且又有超音速掠海飞行技术,即使敌方实施电子对抗,因只有十几秒的对抗时间,所以也难以见效。二是C101导弹具有较高的命中概率。采用高精度的控制和导引系统、大功率快速响应的液压伺服机构、单平面制导体制和良好的操纵特性,保证了C101导弹的高命中精度。通过C101的多次飞行试验表明,该导弹均命中目标水线附近位置。三是C101具有较高的摧毁概率。C101反舰导弹的战斗部质量为300千克,采用超音速高能穿甲爆破延时触发引信,比外国同类型反舰导弹的战斗部都要大,一旦命中目标即可击沉或重创敌驱逐舰级水面舰船。四是发射后不用管。“发射后不用管”是现代反舰导弹智能武器系统发展必然要求,我国研制的C101反舰导弹发射后的整个航程是完全自主的,在自控段靠弹上控制系统自控飞行,在自导段靠末制导雷达自动跟踪目标。这样导弹从载体上发射后载体可立即机动规避和关闭载体雷达而达到沉默,从而确保了导弹的攻击突然性和隐蔽性。
推荐访问: 中国 三剑客 反舰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