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不谙世事(ān) 纵横捭阖(hé) 濒临死亡(bīng) 殒身不恤(yǔn)
B. 做工粗糙(cāo) 惩前毖后(chěng) 情感炽烈(chì) 得鱼忘筌(quán)
C. 锱铢必较(zhī) 叱咤风云(zhà) 猫逮老鼠(dǎi) 命途多舛(chuǎn)
D. 脖颈疼痛(gěng) 皈依佛门(guī) 义愤填膺(yīng) 妖童媛女(yuán)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几率 气概 挤对他人 歪门邪道
B. 纽扣 装帧 共度难关 变形金刚
C. 松弛 追溯 胜况空前 舶来词汇
D. 坐阵 九霄 金碧辉煌 世外桃源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②槐树的枝桠一天天丰满起来,一天天活泛起来,一场又一场春风吹过,那点绿一不小心像星星一样 _________多了起来。
③每一片嫩绿的草尖上,都挂着一颗晶莹的露珠,珍珠一般,亮闪闪的。听见脚步声,它们顺势 _________ 草丛里逃遁了。
A. 简单 呈现 逐步 滚入
B. 简约 表现 逐步 流入
C. 简约 呈现 逐渐 滑入
D. 简单 表现 逐渐 钻入
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陈凤英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习主席此次与会,“再次展现了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参与投资、贸易、金融和大宗商品等方面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与修改”。
B. 文革研究者王友琴,多年来一直在调查文革的死难者,她遍访民间,搜集名单,而杀人者往往一口否认,并从小的漏洞下手,推翻王友琴的所有逻辑。
C. 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当天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月度新闻发布会上说,化学武器不仅在叙利亚被使用,而且叙利亚政府应该负责。
D. 机构普遍预测,受翘尾因素回落影响,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可能与7月份持平或者略低,同比涨幅大约在2.6%左右,比7月份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密考伯夫妇负债累累,被关进债务人监狱。临行前,密考伯要大卫记住他的教训,“如果收入二十镑,花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他就快活;如果花二十镑一先令,他就苦恼。”这是狄更斯名著《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一个著名情节。
B. 孔乙己要给“我”讲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我”开始还很有兴趣,但后来孔乙己越来越啰嗦。“我”就厌烦起来了。
C.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被托尔斯泰称为“十八世纪世界的良心”,主要是因为他写了自传《忏悔录》;而巴金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因为他的《随想录》,尤其是《随想录》中的名篇《小狗包弟》。
D. “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的基本结构。“折”首先是剧本情节的一个自然段落,可以是一场戏,也可包含多个场次;每折由一个有严格程式的套数构成;每本戏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由一个演员主唱。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美丽的汉字书法
杨 键
蒋勋有一个说法很有意思,他说,汉字的象形是建立在视觉会意的基础上,而我们今天熟悉的欧美语言,甚至亚洲的新语言(原也受汉字影响的韩文、越南文),大多都是拼音文字。汉字靠视觉,图像思考使汉文化趋向快速结论式的综合能力,与拼音文字靠听觉记音的分析能力很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两种文化思维的基本走向不同。
书法史上有一个专有名词“波磔”,用来形容隶书水平线条的飞扬律动,以及尾端笔势扬起出锋的美学。蒋勋对此的理解非常到位,他说,“波磔”如同中国建筑里的“飞檐”,汉字隶书里的水平“波磔”,与建筑上同样强调水平飞扬的“飞檐”,是同一个时间完成的时代美学特征,而欧洲的建筑则与此完全不同,它追求那种垂直线的上升,比如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堂用尖拱使得建筑本体不断拉高,观赏者的视觉也因此震撼于垂直线的陡峻上升,而在中国汉代水平美学影响下的建筑,两千年间没有发展垂直上升的野心,却用屋檐下一座一座斗拱,把水平屋檐拉长、拉远,在尾端微微拉高起翘,如同汉代隶书,完成流动飞扬漂亮的一条水平“波磔”。《诗经》里也有“作庙翼翼”,形容巨大建筑有飞张的屋宇,如同鸟翼飞扬。
谈到中国最伟大的三件行书作品,蒋勋说,《兰亭》真迹虽不在人世了,但是《兰亭》确立了汉字书法“行草”美学的本质——追求原创当下的即兴之美,保留创作者最饱满也最不修饰、最不做作的原始情绪。在此意义上,被称颂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实际是一篇草稿!而唐代中期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二”的颜真卿《祭侄文稿》,祭悼安史之乱中丧生的侄子,泣涕淋漓,涂改圈划更多,同样也是一篇没有誊录以前的“草稿”。最后一篇,北宋苏轼被贬黄州,在流放的苦闷中写了《寒食帖》,诗中也有错字别字的涂改,线条时而沉郁,时而尖锐,变化万千,《寒食帖》同样也是一篇“草稿”。三件书法名作都是“草稿”,但却被称为中国最伟大的三件行书作品,也许可解开行草美学的关键,那就是追求原创当下的即兴之美。
蒋勋一再谈到汉字书写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比如山海关的城楼上有一块匾,大字正书“天下第一关”。如果少掉这几个字,也许就会失去气壮山河的雄强气派。欧洲的城堡宫殿建筑上很少看到文字,凡尔赛宫也想不起来有什么地方适合题字,然而文字书写在中国或东方的建筑里,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他说,台南孔庙大成殿里,孔子不是一尊人像,是用汉字书写的“至圣先师孔子神位”,与希腊以降西方的人像纪念完全不同。长久以来,汉字传承一直是东方文明历史的核心命脉。汉字是人类文明里唯一传承超过五千年的文字,唯一的非拼音文字,唯一还可以在现代科技的电脑中方便使用的古文字。它是最古老的文字,也是最年轻的文字。五千年前看到黎明日出写下的“旦”字,和我们今天庆祝一年第一个日出的“旦”是同一个字。
蒋勋说,每次看到弘一法师的书法都会引起大震动,尤其是法师晚年刺血写经,字迹只是血痕。一句“慈悲喜舍”,安详静定,仿佛千万劫来的沧桑化成一痕淡淡微笑,仍然使人对汉字书写有真正敬意。
6. 对“波磔”一词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波磔”是书法专有名词,用来形容隶书水平线条的飞扬律动,以及毛笔的尾端扬起出锋的美学。
B. “波磔”的基本原理,打个比方说,就如同中国建筑里的“飞檐”。
C. 汉字隶书里的水平“波磔”,与建筑上同样强调水平飞扬的“飞檐”,是同一个时代的产物,与中国人的美学意识有关。
D. 汉代建筑的水平屋檐,就如同汉代隶书,完成流动飞扬漂亮的一条水平“波磔”。
7. 下列不属于“汉字书写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的一项是( )
A. 山海关城楼上的“天下第一关”几个大字使山海关增加了气壮山河的雄强气派,少不得。
B. 欧洲的城堡宫殿建筑上很少看到文字,比如法国的凡尔赛宫简直没有适合题字的地方。
C. 台湾台南的孔庙大成殿里,所祭祀的孔子不是一尊人像,是用汉字书写的“至圣先师孔子神位”。
D. 长久以来,汉字传承一直是东方文明历史的核心命脉。可以说,没有了汉字传承,也就没有了东方文明历史。
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汉字的象形是建立在视觉会意的基础上,使汉文化趋向快速结论式的综合能力,这就决定了汉文化与以拼音文字为基础的文化这两种文化思维的基本走向不同。
B. 中国汉代建筑与汉代隶书具有共同的美学内涵,其基本的追求是流动、飞扬、漂亮,用书法的名词来说叫“波磔”。
C. 中国书法美学的本质就是追求原创当下的即兴之美,保留创作者最饱满也最不修饰、最不做作的原始情绪。文中的三件书法名作可以看出这一点。
D. 五千年前看到黎明日出写下的“旦”字,和我们今天庆祝一年第一个日出的“旦”是同一个字,这说明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也是最年轻的文字。
三、古代诗文阅读 (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2题。
《不如归》序
(清)林纾
小说之足以动人者,无若男女之情。所为悲欢者,观者亦几随之为悲欢。明知其为驾虚之谈,顾其情况逼肖,既阅犹若斤斤于心,或引以为惜且憾者。余译书近六十种,其最悲者,则《吁天录》,又次则《茶花女》,又次则是书矣。其云片冈中将,似有其人,即浪子亦确有其事。顾以为家庭之劝惩,其用意良也;且其中尚夹叙甲午战事甚详。余译竟,若不胜有冤抑之情,必欲附此一伸,而质之海内君子者。
威海水师之熸,朝野之议,咸咎将帅之不用命,遂致于此。固也,乃未知军港形势,首恃炮台为卫,而后港中之舟始得其屏蔽,不为敌人所袭。当渤海战归,即毁其一二舟,舰队初未大损。乃敌军夜袭岸军,而炮台之守者先溃。即用我山台之炮,下攻港中屯聚之舟。全军陡出不意,然犹力支,以巨炮仰击,自坏其已失之台,力为朝廷保有舟师,不为不力。寻敌人以鱼雷冒死入港,碎其数舟。当时既无快船足以捕捉雷艇,又海军应备之物,节节为部议抑勒,不听备。门户既失,孤军无据,其熸宜也。
或乃又谓渤海之战,师船望敌而遁。是又讆言。吾戚林少谷都督,战死海上,人人见之。同时殉难者,不可指数。文襄、文肃所教育之人才,至是几一空焉。余向欲著《甲午海军覆盆录》,未及竟其事。然海上之恶战,吾历历知之。顾欲言,而人亦莫信焉。今得是书,则出日本名士之手笔。其言镇、定二舰,当敌如铁山;松岛旗船,死者如积。大战竟日,而吾二舰卒获全,不毁于敌。此尚言其临敌而逃乎?
吾国史家,好放言。既胜敌矣,则必极言敌之丑敝畏葸;而吾军之杀敌致果,凛若天人,用以为快。所云下马草露布者,吾又安知其露布中作何语耶?若文明之国则不然。以观战者多,防为所讥,措语不能不出于纪实。既纪实矣,则日本名士所云中国之二舰,如是能战,则非决然遁逃可知矣。
果当时因大败之后,收其败余之残卒,加以豢养,俾为新卒之导。又广设水师将弁学校,以教育英隽之士。水师即未成军,而后来之秀,固人人可为水师将弁者也。须知不经败衄,亦不知军中所以致败之道;知其所以致败而更革之,仍可自立于不败。当时普、奥二国大将,皆累败于拿破仑者。惟其累败,亦习知拿破仑用兵之奥妙。避其所长,攻其所短,而拿破仑败矣。果能为国,即败亦复何伤。勾践之于吴,汉高之于楚,非累败而终收一胜之效耶?
方今朝议,争云立海军矣。然未育人才,但议船炮,以不习战之人,予以精炮坚船,又何为者!所愿当事诸公,先培育人才,更积资为购船制炮之用,未为晚也。
纾年已老报国无日故日为叫旦之鸡冀吾同胞警醒恒于小说序中摅其胸臆非敢妄肆嗥吠尚祈鉴我血诚!
光绪三十四年六月十日闽县林纾序于望瀛楼。
9. 对文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观者亦几随之为悲欢 几:几乎、差一点
B. 余译竟,若不胜有冤抑之情 竟:完,结束
C. 首恃炮台为卫 恃:担心
D. 是又讆言 讆言:不实之言
10. 下面不属于作者为甲午海战失败者辩护的一项是( )(3分)
①且其中尚夹叙甲午战事甚详。
②末知军港形势,首恃炮台为卫,而后港中之舟始得其屏蔽,不为敌人所袭。
③当渤海战归,即毁其一二舟,舰队初未大损。
④吾戚林少谷都督,战死海上,人人见之。
⑤既胜敌矣,则必极言敌之丑敝畏葸;而吾军之杀敌致果,凛若天人,用以为快。
⑥大战竟日,而吾二舰卒获全,不毁于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⑤⑥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林纾借此文来说明中国海军在甲午战役中曾经英勇作战,批驳朝野关于海军将帅“临敌而逃”的议论。
B. 作者借日本小说中对中日甲午海战的比较详细的描写,来为海军将领们辩护,可以说证据比较新颖,也比较有力。
C. 作者认为,海战失败关键还不在海上,而在回港后自己军舰的火炮攻击自己的海岸炮台,使炮台坍塌。
D. 这篇序文抒发了一个“报国无日”的爱国者的满腔“血诚”。全文感情沉郁、论理透彻,极具感染力。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9分)
(1)威海水师之熸,朝野之议,咸咎将帅之不用命,遂致于此。(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言镇、定二舰,当敌如铁山;松岛旗船,死者如积。(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是能战,则非决然遁逃可知矣。(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纾 年 已 老 报 国 无 日 故 日 为 叫 旦 之 鸡 冀 吾 同 胞 警 醒 恒 于 小 说 序 中 摅 其 胸 臆 非 敢 妄 肆 嗥 吠 尚 祈 鉴 我 血 诚!
14.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 雁
杜 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 金河: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虏弦开:指回鹘南侵。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的承露盘。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时幽居于此。潇湘:代指湖南,大雁南飞到衡阳止。
(1)早雁之“哀”是如何表现出来的?(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说明。(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完成16~19题。
生活赋
张晓风
生活是一篇赋,萧索的由绚丽而下跌的令人悯然的长门赋……
巷底
巷底住着一个还没有上学的小女孩,因为脸特别红,让人还来不及辨识她的五官之前就先喜欢她了——当然,其实她的五官也挺周正美丽,但让人记得住的,却只有那一张红扑扑的小脸。
不知道她有没有父母,只知道她是跟祖母住在一起的,使人吃惊的是那祖母出奇地丑,而且显然可以看出来,并不是由于老才丑的。她几乎没有鼻子,嘴是歪的,两只眼如果只是老眼昏花倒也罢了,她的还偏透着邪气的凶光。
她人矮,显得叉着脚走路的两条腿分外碍眼,我也不知道她怎么受的,她已经走了快一辈子的路了,却是永远分别是一只脚向东,一只脚朝西。
她当日做些什么,我不知道,印象里好像她总在生火,用一只老式的炉子,摆在门口当风处,劈里拍拉地扇着,嘴里不干不净地咒着。她的一张块皱的脸模糊地隔在烟幕之后,一双火眼金睛却暴露得可以直破烟雾的迷阵,在冷湿的落雨的黄昏,行人会在猛然间以为自己己走入邪恶的黄雾——在某个毒瘴四腾的沼泽旁。
她们就那样日复一日地住在巷底的违章建筑里,小女孩的红颊日复一日地盛开,老太婆的脸像经冬的风鸡日复一日地干缩,炉子日复一日地像口魔缸似的冒着张牙舞爪的浓烟。
——这不就是生活吗?一些稚拙的美,一些惊人的丑,以一种牢不可分的天长地久的姿态栖居的某个深深的巷底。
糯糬车
不知在什么时候,由什么人,补造了“糯”“ 糬” 两个字。(武则天也不过造了十九个字啊!)
曾有一个古代的诗人,吃了重阳节登高必吃的“糕”,却不敢把“糕”字放进诗篇。“《诗经》里没有用过‘糕"字啊,”他分辨道,“我怎么能冒然把‘糕’字放在诗里去呢?”
正统的文人有一种可笑而又可敬的执着。
但老百姓全然不管这一回事,他们高兴的时候就造字,而且显然也很懂得“形声”跟“会意”的造字原则。
我喜欢“糯糬”这两个字,看来有一种原始的毛毵毵的感觉。我喜欢“糯糬”,虽然它的可口是一种没有性格的可口。
我喜欢糯糬车,我形容不来那种载满了柔软、甜密、香腻的小车怎样在孩子群中贩卖欢乐。糯糬似乎只卖给孩子,当然有时也卖给老人——只是最后不免仍然到了孩子手上。
我真正最喜欢的还是糯糬车的节奏,不知为什么,所有的糯糬车都用他们这一行自己的音乐,正像修伞的敲铁片,卖馄饨的敲碗,卖蕃薯的摇竹筒,都备有一种单调而粗糙的美感。糯糬车用的“乐器”是一个转轮,轮子转动处带起一上一下的两根铁杆,碰得此起彼落的“空空”地响,不知是不是用来象征一种古老的舂米的音乐。讲究的小贩在两根铁杆上顶着布袋娃娃,故事中的英雄和美人,便一起一落地随着转轮而轮回起来了。
铁杆轮流下撞的速度不太相同,但大致是一秒钟响二次,或者四次。这根起来那根就下去;那根起来,这根就下去。并且也说不上大起大落,永远在巴掌大的天地里沉浮。沉下去的不过沉一个巴掌,升上去的亦然。
跟着糯糬车走,最后会感到自己走入一种寒栗的悸怖。陈旧的生锈的铁杆上悬着某些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帝王将相,某些存在的或不存在的后妃美女,以一种绝情的速度彼此消长,在广漠的人海中重复着一代与一代之间毫无分别的乍起乍落的命运,难道这不就是生活吗?以最简单的节奏叠映着占卜者口中的“凶”“吉”“悔”“咎”。滴答之间,跃起落下,许多生死祸福便已告完成。
无论什么时候,看到糯糬车,我总忍不住地尾随而怅望。
食橘者
冬天的下午,太阳以漠然的神气遥遥地笼罩着大地,像某些曾经蔓烧过一夏的眼睛,现在却混然遗忘了。
有一个老人背着人行道而坐,仿佛已跳出了杂沓的脚步的轮回,他淡淡地坐在一片淡淡的阳光里。
那老人低着头,很专心地用一只小刀在割橘子皮。那是“碰柑”处的橘子,皮很松,可以轻易地用手剥开,他却不知为什么拿着一把刀工工整整地划着,像个石匠。
每个橘子他照例要划四刀,然后依着刀痕撕开,橘子皮在他手上盛开,美如一朵十字科的花。他把橘肉一瓣瓣取下,仔细地摘掉筋络,慢慢地,一瓣瓣地吃,吃完了,便不急不徐地拿出另一个来,耐心地把所有的手续再重复一遍。
那天下午,他就那样认真地吃着一瓣一瓣的橘子,参禅似的凝止在一种不可思议的安静里。
难道这不就是生活吗?太阳割切着四季,四季割切着老人,老人无言地割切着一只只浑圆柔润的橘子。想象中那老人的冬天似乎永远过不完,似乎他一直还坐在那灰扑扑的街角,一丝不苟地,以一种玄学家执迷的格物精神,细味那些神秘的金汁溢涨的橘子。
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最准确的两项是( )(4分)
A. 本文以“生活是一篇赋”一句入题,写了三个生活的场景,表现她所感悟到的“萧索的由绚丽而下跌的令人悯然的”生活。
B. “巷底”中的“祖母”被作者描绘得又老又丑,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对她的深深厌恶,表现了作者对美的赞美和对丑的批判。
C. 作者关于“糯糬车”的回忆,是为了表现儿时生活的温馨和甜美,也是为了反衬成人社会的复杂和残酷。
D. 作者用“糯糬车”上铁杆的上下起伏来比喻人生,比喻社会历史,是受了“占卜者”的启发。
E. “食橘者”初看似乎是写人生垂暮的静默,残年的孤寂,细读之下,却有一种更为深远的意蕴:人生的晚景是美丽的,风雨和波折化作了深厚和丰富,躁动和不安变成了平静和凝重,显示着一种值得深味的神韵。
17. 应该如何理解“生活是一篇赋,萧索的由绚丽而下跌的令人悯然的长门赋”这句话?(6分)
18.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这三句话。(4分)
小女孩的红颊日复一日地盛开,老太婆的脸像经冬的风鸡日复一日地干缩,炉子日复一日地像口魔缸似的冒着张牙舞爪的浓烟。
19.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悟?(6分)
五、语言表达运用(12分,共3小题)
20. 2013年10月是第4个全国敬老月。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4分)
请描述全国“敬老月”活动标识的含义。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21. 请为下面的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4分)
新华网北京9月5日电(记者梁淋淋 崔文毅)外交部发言人洪磊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作特别致辞,与企业家代表进行对话交流。李克强还将会见与会的亚美尼亚、比利时、保加利亚、芬兰、马耳他等国领导人和政要。
有记者问,李克强总理将出席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请介绍李克强出席论坛期间有关活动。中方对今年论坛有何期待?
洪磊说,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将于9月11日至13日在大连举行,主题为“创新:势在必行”,下设关于创新、产业、市场、风险等不同议题。论坛将围绕上述主题和议题,举行开幕式、企业家对话会及100余场各类分论坛活动。来自80多个国家的政要、政府官员、企业家、学者及媒体领袖约1600余人将出席。
洪磊说,本届论坛的重要背景是,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中国经济企稳向好,各方高度关注世界经济复苏前景、新兴市场经济走势以及中方有关政策。我们希望本届论坛围绕“创新”这一主题,客观分析经济金融形势,集思广益,为世界经济贡献正能量。
22. 某高中在语文课上推行“小课堂 大社会”的教学理念,你是如何理解这个理念的?请用课本上的例子来加以简要阐述。(4分)
六、写作 (共60分,共1小题)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年是多梦的年龄,青年人多有梦想。对“梦想”,人们看法各异。
有的说:“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有的人说:“梦里走了九十九,醒来却还在床上。”
也有人说:“梦想,是一个目标,是让自己活下去的原动力,是让自己开心的原因。”
你是怎么认识“梦想”的?请你以“梦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推荐访问: 湖北 高考模拟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