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去除血液成分中白细胞的临床意义及不良反应

去除血液成分中白细胞的临床意义及不良反应

时间:2022-05-14 19:0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目的 探讨去除白细胞血液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及不良反应。方法 抽取670例有临床输血指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335例输注去除白细胞血液,对照组335例输注非过滤白细胞血液,观察2组输血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率为0.3%(1例),非过滤白细胞输血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3.6%(12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去除白细胞输注法,可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使白细胞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降至最低限度。

【关键词】 去白细胞 输血 白细胞滤过器 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45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4(c)-0090-01

研究表明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是一种在临床输血过程中能使受血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污染物质[1]。同种异体输注未去除白细胞的血液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发生输血反应,如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输血相关免疫抑制、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成人呼吸窘迫综合证(ARDS)、HLA同种免疫、血小板输注无效及传播病毒等[2]。输注去除白细胞血液是提高输血疗效及输血安全的有效手段。抽取我院2009年1~12月有临床输血指征的患者67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输注去除白细胞血液和非过滤白细胞血液,观察2组输血后不良反应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09年1~12月有临床输血指征的患者670例,其中男性376例,女性294例;血液病48例,贫血病人58例,严重失血患者145例,肿瘤患者83例,儿科28例,烧伤49例,妇产科出血71例,消化道系统疾病124例,严重感染合并败血症3例,其他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5例输注去除白细胞血液,对照组335例输注非过滤白细胞血液。

1.2 材料

南京赛尔金生物医学有限公司生产的血库型一次性白细胞过滤器RFⅡ200;常州市昌盛医用材料厂生产的ZGRⅡ型自动高频热合机;美国颇尔公司白细胞计数板测定仪测定。

1.3 方法

严格按照南京赛尔金公司使用说明进行白细胞过滤操作步骤。在室温无菌条件下进行,每单位血液的过滤在4~8min内完成。为尽量保证过滤中控制因素的一致性,由同一技术人员操作。输血前20min从4℃冰箱取出后,充分混匀。按无菌操作在无菌操作台将血袋与滤器相接过滤,过滤完毕,封好袋口,贴上标签待发血输注。输血由输血科专人负责,临床科室医师记录2组患者输血前15min、输血后15min、1、2h体温变化情况,观察有无畏寒、皮疹等。

1.4 输血反应确定[3]

输血中或输血后2h内出现下列症状之一的即判定有输血反应:体温升高1℃(排除外源疾病或非输血因素所引起的体温升高)、明显畏寒、肉眼可见的皮疹、血压下降、胸闷和呼吸困难;未出现上述症状者为无输血反应。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输血反应比较采用c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仅出现1例体温升高1℃者(0.3%),对照组12例发生输血反应(3.6%),反应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12例输血反应者除出现体温升高外,还有明显畏寒、肉眼可见的皮疹等症状。

3 讨论

人类白细胞抗原的相合程度是直接影响到病人的预后。而存在于白细胞上且与白细胞有高度亲合力的一些与输血相关的病毒,如CMV、H1V1、HLV1、白细胞抗体,以及白细胞被破坏释放内源性热原质,是常引起临床输血病人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常见原因[4]。当异体白细胞进入人体后,受血者白细胞抗体与供血者白细胞抗原反应导致白介素释放,白介素的释放可引起受血者免疫功能变化,诱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5]。有资料表明:在未使用白细胞过滤器的患者中,不良反应率随输血次数及输血量的增加而升高,而使用白细胞过滤器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随着用血次数及用血量的增加而升高,原因主要是使用白细胞过滤器后供血者的大部分白细胞已去掉,减少了不良反应的诱发[6]。本文结果表明,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所引起的输血反应率明显低于未滤除白细胞的血液的输血反应率,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7]。说明将血液制品中白细胞去除后再给患者输注,可以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率,达到了预防FNHTR发生的目的,这与有关文献[8~9]报道一致。

参考文献

[1]徐文皓,李志强.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J].中国输血杂志,2002,15(5):368.

[2]张伟强,刘美芳.白细胞滤器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2,4(1):45~46.

[3]徐文皓,李志强.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J].中国输血杂志,2002,15(5):368.

[4]汪传喜,张明焱,田兆嵩.减除血液成分中白细胞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输血杂志,2001,14(4):258.

[5]杨成民,李家增,季阳.基础输血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48.

[6]方捷,邓安梅,陈育贵,等.去白细胞的浓缩红细胞在消化系统疾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1):16~17.

[7]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

[8]汪传喜,张明焱,田兆嵩.减除血液成分中白细胞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输血杂志,2001,14(4):58.

[9]毕晓玲,孙光.白细胞过滤前后血液质量及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2000,13(2):99~100.

【收稿日期】 2010-12-16

推荐访问: 白细胞 去除 不良反应 成分 血液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