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2009年—2012年铁岭市城市居民死因分析

2009年—2012年铁岭市城市居民死因分析

时间:2022-05-15 08:0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目的:了解铁岭市城市居民死因分布规律,为制定疾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铁岭市各死因登记报告单位上报死亡医学证明书,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 进行死因编码,录入DeathReg2005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死亡人数11124,年均死亡率为623.53/10万,男性高于女性( 2 =43.60,P<0.01),标化死亡率为461.33/10万;前五位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机动车辆交通事故的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等慢性病已成为铁岭市城市居民主要死因,应针对不同年龄段主要死因采取有效综合防控措施,同时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引起的死亡不容忽视。

【关键词】铁岭市;城市居民;根本死因;死因顺位;

【中图分类号】R339.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60-02

居民死亡原因是评价一个地区居民健康状况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出当地的卫生状况、居民健康水平和疾病危害程度。为了解铁岭市城市居民死因分布规律,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规划和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依据,对铁岭市2009年—2012年城市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死亡资料来源于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铁岭市各死因登记报告单位上报《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市疾控中心定期进行漏报调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人口资料来自2009 年~2012 年铁岭市公安局、统计局等部门统计数据。

1.2 方法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 进行死因编码,录入死因登记软件DeathReg2005 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平均期望寿命等指标。计算标准化率所用的标准人口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资料。率之间的比较采用 2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09年—2012年铁岭市城市居民平均人口数为446 008人,其中男性222 544人,女性223 464人,性别比为:0.996:1。4年共报告死亡人数11124,粗死亡率依次为605.06/10万、605.85/10万、640.67/10万、642.77/10万,年均死亡率为623.53/10万(男性740.53/10万,女性507.02/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1.33/10万(男性522.30/10万,女性399.42/10万),男性高于女性( 2 =43.60,P<0.01)。

2.2 主要死因构成 2009年—2012年铁岭市城市居民前五位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309.13/10 万)、肿瘤(155.10/10 万)、呼吸系统疾病(50.90/10 万)、损伤和中毒(36.10/10 万)、消化系统疾病(16.59/10 万),占全死因的构成比为91.07%。不同性别死因前五位死因顺位,男性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消化系统疾病;女性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中毒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 2 分别为14.25,19.60和12.50,P均小于0.01)。各年度分布来看,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死亡率虽远高于其他疾病,但各年度变化不大,而损伤和中毒中由于机动车辆交通事故的死亡率在2009—2012年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为12.96/10万、17.65/10万、22.88/10万及21.65/10万( 2 趋势=11.64,P<0.01)。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死因谱正在发生变化,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比例不断增加,已成为我国居民最重要的死因。铁岭市城市居民前5 位死因依次为前五位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等,这和国内其他城市结果相一致【1-2】,提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已成为我市城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威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是防病工作的重点,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建立正确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充分利用公共卫生服务开展高危人群干预,同时对病人进行规范诊治,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从不同性别看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中毒等主要死因死亡率男性也均高于女性,提示男性在工作、生活、饮食习惯等方面可能较女性有更多机会慢性病危险因素;不同年龄组人群主要死因存在一定差异,提示在采取防控措施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加以考虑。

全国近5年平均每年发生道路交通伤害6O多万次,死亡人数达l0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28亿元,已成为危害我国公共安全的首要因素 【3】,近年来,我市机动车数量及私家车拥有量逐年增加,交通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从本次结果来看,2009—2012年由于机动车辆交通事故的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提示今后我市要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健康教育工作,遵守交通规;完善急救措施,并积极加强机动车伤害等监测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辉,赵丽军.2010年阜新市城区居民死因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2,7(7):253-254.

[2] 莫翠珍,田静.昆明市官渡区2008年~2010年常住人I:1死因分析.卫生软科学,2012,26(7):656-659.

[3] 池桂波,王声甥.中国道路交通伤害长期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2):148—152.

推荐访问: 铁岭市 死因 城市居民 分析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