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严重影响了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就业。
2.产能过剩
目前,我国钢铁、纺织、有色、船舶、建材、化工、汽车行业都存在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据了解,当前我国主要产业产能利用率只达到60%到70%,正常情况应该在80%左右。产能过剩造成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产品库存量增多、金融风险增加、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了近年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就业。
3.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脱轨
课程设置解决的是岗位胜任问题。新形势下,高校的课程设置会滞后于市场需求,或与企业需求脱轨,导致企业招不到想要的人才,而高校培养的学生又不能顺利就业。体现在,一方面企业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对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许多高校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重视不够,使许多学生参加工作后的实践操作能力差,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在实际中应用,导致不能快速适应工作,独当一面。
四、提升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
1.专业教学或课程设置应与企业需求相结合
地方性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教学和课程设置应从满足企业需求着手,结合本地企业的结构调整需求和政府支持项目;引进企业导师进课堂;教师科研项目和学生的创新实验项目也要更多结合企业需求,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
2.教学安排要重视实践
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课程设置上重视实践,扩大实践课程比例,增加实验操作课程,提高实验课程学分,鼓励学生尽早参与科研课题,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二是高校教师能力的增强,要鼓励工科类教师到企业挂职或实践,了解企业最新项目方向和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新要求;三是重视毕业设计,增加毕业答辩的难度,增加毕业设计中期考察次数,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3.实现就业指导系统化、全程化和专业化
就业指导应提供全程化的就业信息、技巧辅导,还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就业心理。一是重视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课程应尽量提前开,课程内容应包括就业政策、就业形势、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职业素养、就业心理等内容;二是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为现有的师资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引进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或职场经验丰富的人士担任兼职老师;三是通过开展各类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四是就业指导应针对不同专业给予不同侧重点,如师范类专业应侧重于教师资格证、特岗教师、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能力指导,分析化学专业应侧重于学生基本实验技能提升,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培养应关注本地企业需求,材料化学与制药工程专业应该重点鼓励学生继续深造,提升科学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唐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分体系实证研究[J],科教导刊,2015年3月中:173-179
作者简介:
潘瑞(1971--)女,汉族,江苏泗洪人,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推荐访问: 就业 去向 西部地区 本科毕业生 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