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 比较太极拳与步行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 31例帕金森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太极拳组(n=16)和步行组(n =15),分别采用太极拳与步行锻炼法进行康复治疗,疗程8w。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中UPDRⅢ运动检查评分于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太极拳组的UPDR Ⅲ评分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太极拳组的UPDRⅢ评分、疗效均明显优于步行组(P<0.01)。结论 太极拳一定程度上可加强对帕金森患者的运动控制,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平衡功能。
关键词:太极拳;帕金森病;运动控制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aijiquan and walk exercise o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s disease ( PD ) . Methods 36 P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stochastic tables :Taijiquan group (n =16) received Taijiquan exercise ,while walk group (n =15) received walk exercise.The course was 8 weeks.UPDRS Ⅲ from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 ) was to assess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The Taijiquan group improved signifi cantly (P <0 .01) and better than the walk group (P < 0.05) in UPDRS Ⅲ and effects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 Taijiquan may improve the motion control and balance function for patients with Park inson" s di sease.
Key words:Taijiquan;Parkinson" s disease;Motion control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帕金森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其病程长、致残率高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大多数患者通过药物为主的治疗,以期达到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和延缓病程的目的,但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治愈帕金森病。本文旨在观察太极拳对帕金森病进行运动控制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8月~2015年4月宿迁地区帕金森病患者31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性疾病及帕金森病学组2006年发表的诊断标准[1]。纳入标准:①原发性帕金森病;②年龄63~75岁;③病程在9年以内,修Hoehn-Yahr分期为2.5~3期[2];④自愿配合治疗。排除标准:①各种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及帕金森叠加综合征;②并发精神分裂症或其他严重精神病;③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器质性损害;④伴随其他严重中枢系统疾病;⑤非疗效原因的中期中断治疗。剔除及脱落病例标准:①因不良反应而被迫终止治疗;②不按时复诊或失访,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③不依从设计方案规定;④治疗期间服药物剂量增加超过10%;⑤训练总次数少于70%,或每次训练低于训练要求时间和强度70%。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太极拳组(n=16):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63~75岁,平均年龄(68.44±4.604)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4.81±2.287)年,UPDRSⅢ评分15~22分,平均(16.88±2.277)分;步行组(n=15):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63~73岁,平均年龄(68.20±3.342)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93±2.086)年;UPDRSⅢ评分14~24分,平均(17.67±3.958)分。两组性别、年龄、病程、UPDRSⅢ评分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基础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选用美多巴,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服药物剂量增加超过10%,均成为剔除病例。
1.2.2太极拳练习 每天集体练习中国国家体育总局2003年颁布的健身气功二十四式太极拳。对部分不能及时赶到的患者提供家庭训练以减少脱落率。练习2次/d,针对患者运动障碍类型的招式重复练习8~10次。以患者耐受为宜,练习者心率达到靶心率范围。
1.2.3步行练习 每天清晨和晚餐前进行步行锻炼,平路匀速步行速度保持在40~60步/min,累计运动时间至少40min/次,练习者心率达到靶心率范围。
1.3观察指标 UPDRSⅢ运动检查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包括4个部分,第3部分UPDRSⅢ为运动检查评定。本研究采用UPDRSⅢ进行运动检查评定。疗效(%)=[(治疗前UPDRSⅢ评分-治疗后UPDRSⅢ评分)/治疗前UPDRSⅢ评分]×100%。100%为临床痊愈,50~99%为显效,20~49%为进步,10~20%为好转,<10%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7.0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两组间等级计数资料用秩和检验(Wilcoxon)。
2 结果
UPDRSⅢ运动检查评分和疗效比较治疗后太极拳组UPDRSⅢ评分较治疗前有显明改善(P<0.01),且明显优于步行组(P<0.01)。在疗效方面,太极拳组也优于步行组(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及姿势调整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变性疾病,迄今尚无根治的方法,一旦患病则需终身治疗。目前,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和延缓病程;但是长期用药会导致多种不良反应,最终导致很多患者无法坚持治疗。
帕金森病在中医古代文献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机变化特点,一般归为“颤证”、“振掉”、“拘病”等范畴。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帕金森病的记载。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日:“骨者,髓之府也,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素问·至真要大论》日:“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灵枢·邪客篇》也指出:“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机关,不得屈伸,故拘挛也”。所列症状“振掉”、“项强”、“强直”、“拘挛”等与本病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其中“振掉”即震颤的表现,而“项强”、“强直”、“拘挛”等又与本病肌僵直的临床表现相似。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武术,逐渐演变成一种能够防治多种疾病的健身方法,是一种以平衡为基础的运动,多种研究[3]证明其有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平衡,调高肌力,预防跌倒等作用。
太极拳运动过程中,人体重心不断在两足间移动,并在不断变化的方位进行缓慢的运动。这是一种有效的动态抗重力保持,可控制与支撑面相关的身体质量中心,改变支撑面重新获得身体重心平衡,提高姿势稳定性。Klein PJ等[4]报道太极拳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能力和移动能力。太极拳练习弥补了传统药物治疗和简单步行训练的不足,有利于降低医疗成本,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太极拳配合美多巴既能加强对帕金森患者的运动控制,改善其运动障碍症状,提高其平衡功能,防止跌扑等意外发生。太极拳可通过和阴阳、通经络、畅气血、调五脏,发挥对人体的良性整体调整作用,也体现了中医在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方面的“治未病”作用。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约了社会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森病学组.帕金森病的诊断[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6):408-409.
[2]陈海波.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9,18(1):61-62.
[3]Gallagher B.Tai Chi Chuan and Qigong:Physical and Mental Practice for Functiongal Mobility [J].Topics in Geriatric Rehabilitation,Functional Mobility,2003,19(3):172-182.
[4]Klein PJ,Rivers L.Taiji for individuals with Parkinson dissease and their support partners:a program evaluation[J].Journal of Neurologic Physical Therapy,2006,30(1):22-27.
编辑/成森
推荐访问: 太极拳 配合 控制 运动 多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