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总结机化性肺炎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7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特征和手术结果。结果 7例患者均有咳嗽、咳痰,2例并有痰中带血,影像表现结节肿块影3例、片状阴影4例,其中2例有长毛刺征,术中探查肺门、纵膈无肿大淋巴结。结论 机化性肺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有时与肺癌较难鉴别,对有症状者宜手术治疗。
关键词:机化性肺炎;诊断;治疗
机化性肺炎是肺部炎症的一种特定的病理阶段,其临床表现与肺癌较难区别。现总结我们1991年以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例患者,结合文献重点讨论其临床、影像学特征及治疗原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男5例,女2例;年龄26~62岁,平均46岁。
1.2临床症状 7例均有咳嗽、咳痰、低热;其中痰中带血10 d~2个月2例,咳浓痰>20 d 1例,病程为1~3个月,经抗炎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缓解。
1.3影像学特征 结节肿块影3例,其中1例并有钙化影;片状阴影4例,表现为密度不均、边缘模糊,其中2例有长毛刺征,1例并有液气囊肿征。7例中6例为单发灶,1例表现为相邻的两个球形病灶。
1.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7例中6例行纤支镜检查,5例未见异常,仅1例右肺中叶病变见其支气管开口黏膜充血、水肿。
1.5其它检查 痰脱落细胞检查均阴性。
1.6治疗及结果 经抗炎治疗两周病变未见消退7例均行手术治疗,6例行肺叶切除,1例行右肺下叶切除加上叶后段部分切除。5例术后痊愈,另2例合并余肺感染,经2~4 w抗炎治疗亦愈。病理检查:病变处肺泡多数消失主要为增生的纤维组织替代,间质内炎性细胞侵润及血管壁增厚。病理诊断:机化性肺炎,其中4例伴局限支气管扩张。
2讨论
2.1发病原因 多数学者认为机化性肺炎是肺部炎症长期不能吸收,炎症区域为增生的结缔组织替代形成,是一种炎症的转归[1]。有人认为存在这样的程序:肺部急性炎症渗出-机化性肺炎-炎性假瘤,我们也赞同此观点,以前对于炎症后"肺炎不消散"这一病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有资料表明:炎症区域肺泡腔内见炎性细胞不同程度的浸润,腔内被成纤维细胞和疏松肉芽组织阻塞[2],肺部炎症区域一旦被增生的纤维组织替代则不易被消除,即使肺泡及间质区域炎症消退,而结缔组织却不被吸收,从而形成影像学上的改变。
2.2诊断 主要依据病史、X线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胸部CT等综合判断。确诊有赖于肺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
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加上人们对肺癌的警惕性增高,术前很容易误诊为肺癌[3,5]。本组7例中4例误诊为肺癌,误诊率达71%,仅3例考虑到"肺炎"可能。但此病可有较长病史,有数月甚至数年症状肺部病变却不增大,而肺癌倍增时间通常为4个月左右,此有助于鉴别诊断;另外此病发病年龄较肺癌低,本组平均年龄46岁,与文献报告相符[3],同样有助于鉴别诊断。
2.2.1影像学特征 有人根据病程及机化程度可分为3型:①未消散肺炎伴机化:肺炎病灶边缘日趋清楚,周围有纤维条索影,伴胸膜肥厚。②机化性肺炎;纤维增生更加显著,密度更加致密,体层摄影病灶内可见小透亮区,代表支气管扩张或小脓腔形成。③炎性假瘤[4]。我们还是把它简化为机化性肺炎和炎症后肿块2类,?訩X线特征为密度均匀、边缘模糊有长毛刺征的片状阴影。"长毛刺征"是其较典型的特征,赵惠儒报告有66.6%的病例有长毛刺征,宋伟报告也有50%出现此征[5],本组中有2例长毛刺征的患者术前均考虑到机化性肺炎的可能,术后经病理证实诊断正确。?訪X线表现为密度较均匀,边界清的团块影,其在形态上与肺癌确难区分。机化性肺炎影像表现多种多样,其特征性的表现为病灶呈楔形或不规则形,贴近于胸膜面或沿支气管血管束轴分布,病灶轮廓呈锯齿状或有长毛刺,其周常合并斑片或小叶间隔增厚,胸膜明显增 厚[5];另在本组中分别各有1例在块影中出现钙化影和液气囊肿征,它的出现可首先考虑是良性病变。影像诊断有一定限度,而短毛刺、深分叶、充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是本病与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困难的主要原因[6],有待进一步研究。
胸部CT除能了解病灶本身情况尚能了解肺门、纵隔有无肿大淋巴结,本组7例患者术前CT及术中探查未见肺门、纵隔有明显肿大淋巴结,而赵惠儒报告有术中发现肺门淋巴结肿大,疑为肺癌而行全肺切除的教训[3]。我们认为:肺门纵隔区域有无肿大淋巴结尚不能作为判断良恶性病变的依据,当术中疑有恶性病变时应行快速病理切片检查。
2.2.2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检查肺泡管、肺泡腔内见单核细胞不同程度的浸润,腔内被成纤维细胞和疏松肉芽组织阻塞[2],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是诊断机化性肺炎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但以经胸腔镜或开胸肺活检价值最高。本组6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仅1例见病变段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本组多数检查无异常可能与抗炎治疗后管腔内局部炎症消退有关。
其他检查:痰脱落细胞检查机化性肺炎患者均为阴性,其对肿瘤的鉴别有所帮助。
2.3治疗 机化性肺炎经抗炎治疗症状多有缓解,但影像学检查治疗后几无改变,有报道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显著疗效[2],其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对有症状而未能确诊的机化性肺炎,临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多有顾虑,我们认为宜手术治疗,外科治疗的理由如下:①机化性肺炎形成后,因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结缔组织,虽然长时间可以不增大但其不会缩小或吸收,且有继续发展甚至癌变的可能;②机化性肺炎有时与肺癌很难鉴别,手术切除有明确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③切除后预后良好。
手术原则应尽可能保留正常肺组织,术式以肺叶切除常用,若遇有跨叶病变,可加肺部分或肺段切除。术中若怀疑为恶性病变时应行冰冻病理切片检查,以避免扩大切除范围。本病手术预后良好,无远期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李铁一.肺部疾病的X线影像及其病理基础[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86.
[2]蔡后荣,周贤梅,孟凡青,等.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5,4(2):135-137.
[3]赵惠儒,李厚文,杨志山,等.机化性肺炎15例分析及误诊原因探讨[J].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疾病杂志,1986;9(5):270.
[4]尤立强.局限性机化性肺炎的影像特点及临床意义[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5,14(1):25.
[5]宋伟,严洪珍,杨永兴,等.局灶机化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1):49-51.编辑/张燕
推荐访问: 手术治疗 诊断 性肺炎 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