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了提高本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多元化 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H191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分动物检验检疫和植物检验检疫两大部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法律、法规、生物技术、社会、贸易、植物学、动物学、信息管理等多学科的内容;各方面相互渗透,交叉,具有综合性强、更新快,学习难度较大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在繁杂枯燥的学习中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课程的特点,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模式,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一、明确教学目标,整合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目的和宗旨[1]。《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情况;通过学习,明确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对保障国家农、林、牧、渔业安全生产,促进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了解和掌握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动植物检验检疫学》的开设是为了扩展和深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知识,为我国动植物相关检验检疫机构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科书本为主体,围绕书本,教师传教,学生被动接受。但现在知识飞速更新,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又是一门前沿的交叉学科,知识的更新换代很快,仅靠书本难以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高等院校的现代教学中更加注重
学科前沿知识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知识的教学,这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能力培养极为重要[2]。美国的一些大学教授提出并实施了“游离教材”的课堂教学( Textbook-free classroom)[3]。“游离教材”教学强调的是课堂教学,更多地体现出教学内容和前沿知识的结合、教学资源的开发,体现出教学为学生能力培养服务,更多表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个性[4]。
二、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律,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主设计师的作用,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启发、激活学生思维,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实施多元化教学,不仅仅是要调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不断创新思维,理念的考验。首先,要明确不管何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或是说其服务的最终对象是学生,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
1.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中难理解的一些名词解释等基础知识,应以教师主讲为主,再配合
相关实例,化繁为简,使死板难懂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易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基础知识点。如在绪论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非限定的有害生物、限定的有害生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书本对其解释很拗口难懂。学生往往也对这些有害生物的分类概念模糊不清。教师这时应具体说明,可从有害生物的风险、危险度和处理方式上进行解释:非限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极小,属于低度危险,不要求处理;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较小,属于中度危险,对种植材料要求处理;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较大,属于高度危险,要求检疫处理;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极大;特别危险,要求检疫处理。然后再以引进菊苣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为例,具体举例说明。对实例中同学们不清楚的问题组织随堂讨论,将学生带入模拟实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能动性。
2、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PBL(problem-based lerning)教学模式是目前国内主要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PBL 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鼓励式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教师为支撑,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探索、教师辅助点拨学生的基本模型[5]。PBL教学在本门课程中全部实施还存在一些难度,目前“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教材还不符合PBL教学模式,课时分配,教学条件,学生学习习惯等还需要时间来改进。因此我们只能在部分课程内容中试验PBL教学法。如在肉品检验检疫技术这一章中,我们采用PBL教学法,课前准备,教师根据课本内容选择出具体问题,提前一至两周通知学生,由学生按5-6人自由组合,分组进行讨论,每组有一组长,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带领组员查阅、收集资料,制作PPT,并按各人贡献评分。课堂进行讨论时由每组派一同学主汇报,其他组员做补充。最后由教师根据资料内容、PPT制作、小组讨论、汇报情况进行总结、评分。这样既调动了所有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热情。对同学们独立思考、团结协作、表达能力等各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锻炼。
三、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传统的板书、印刷教材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目前多媒体,视频、网络教学均已应用到教学中。“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用生动的动画,图示表现出来,既便于学生理解,又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合以上所述,“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要实现多元化教学,形成完善的教学模式,是一个需要长期的探索过期。不但要学校重视相关硬件的完善,在教学制度等方面也需要革新。对于教师来说,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教材内容。同时与学生的相互交流也是同等重要,让学生在新的教学平台上主动学习,不断创新思维,与教师互动,才能使教、学形成良性循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冰冰.实现生物学教学多元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68-169.
2.刘乃国,单长民,马朋等.细胞生物学多元化教学改革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1,(5):430-431.
3.Kendall P.Science education: Spare me the lecture[J].Nature,2003,( 425) : 234.
4.刘睿智,段晓刚.细胞生物学“游离教材”课堂教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11: 65.
5.蓝耀宏.PBL教学模式在“食品生物化学”课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3,(8):146-147.
推荐访问: 教学改革 动植物 检验检疫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