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哈尼河水源保护与防治措施研究

哈尼河水源保护与防治措施研究

时间:2022-05-16 14: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哈尼河是通化市50万人口的重要供水水源地,针对哈尼河水源的水质及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水环境整治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生态建设工程、水污染事件防范工程、水库水体监测能力建设等工程措施,结合水源地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

关键词: 哈尼河; 水源保护;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0370 (2011) 12-0126-03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aney River

Liu Yanjun, Bao Liyan, Zhao Q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Changchun 130012) Abstract: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hidden dangers of Haney river, the important water source of TongHua City population of 500000, such as accidental water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estruction. It points out that comprehensive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combined with long term administration system of water source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the water, including pollution management, water soil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improvement, accidental pollution precautions and water monitoring.

Key words: Haney River;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1 流域概况

哈尼河发源于龙岗山脉南麓吉林省柳河、靖宇、辉南三县交界附近,位于柳河县境内的凉水河子镇东部山区的黄花甸子。哈尼河是通化市56万人口的唯一饮用水源。

哈尼河全长137km,河道平均比降2.5‰,总落差约800m,流域总面积1489km2。该流域干流共建有2座中小型水库桃园水库(中型)和长流水库(小一型)。桃园水库总库容5244万m3,兴利库容4588.7万m3,是通化市新建的供水水源。长流水库总库容708万m3,有效库容500万m3,是通化市在哈尼河上唯一正在使用的供水水源。哈尼河现状水质总体虽然较好,但是,由于目前水源附近仍存在居民、农田、农村人畜生活、农业面源、公路风险隐患等威胁水源安全,进而影响到居民饮水安全。为保障通化市居民饮水安全,加快污染防治尤为重要,本文对水源水质和污染源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水源保护与防治措施,为水源地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2 环境质量状况

对近年来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砷、汞、铅、镉、总氮、总磷等27项水质监测指标评价,哈尼河干流水质良好,除挥发酚在个别监测断面为Ⅲ类,其他指标全部为Ⅰ类或Ⅱ类。哈尼河上桃园水库及长流水库水质良好,27项因子评价中,除挥发酚在桃园水库中心、桃园水库出口及长流水库出口处为Ⅲ类,其他指标全部为Ⅰ类或Ⅱ类。

3 污染排放状况

3.1 工业源

哈尼河流域(长流水库以上部分)的工业企业规模都较小,且无向水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流域内的企业基本不排放或很少排放生产废水,对桃园水库和长流水库的水质影响不大。近年来通化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严格管理,哈尼河流域的乡镇企业数量和规模都得到较好控制。经调查,流域内现有砖厂2家,其中,葫芦套一家,生产免烧砖和页岩砖,年生产能力分别为1万m3、2000万块;孤砬子村年生产能力4万m3。流域内仅有光华长春沟4个小饭店,修建了“四位一体”的沼气池和卫生厕所,偶尔经营。

3.2 生活源

2010流域内总人口为23827人,生活废水产生量约为35.47万t,主要污染物COD产生量约为106.45t(见表1),基本是分散排放,只有在汛期或下大雨时,居民(特别是靠近河边的村屯)的生活污水(含牲畜等污物)将进入河水中,对河水水质造成一定危害。

3.3 非点源

哈尼河中下游的河谷地带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农牧业生产活动较多。2011年,哈尼河流域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0.95%,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分别为22.665 t和1496.81t。由于农药、化肥的有效利用率较低,平均仅为30-40%左右,约有30%的农药和化肥随农业退水和降水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水体中COD、总磷、总氮和氨氮等污染物浓度升高。据估算,流域内氮肥和磷肥年流失量分别为329.5t和119.6t,折纯氮和折纯磷分别为83.7t和23.5t。对哈尼河水质会造成一定影响。

哈尼河流域养牛、梅花鹿、鸡数量较多。规模化畜禽场已经全部取缔. 农户散养畜禽没有能力也不会去处理畜禽粪便, 造成粪便随便堆放或简单还田, 极易流失,给水环境带来一定影响。据统计,2010年末,4个县(区),7个乡镇,17个村保护区内共有各类畜禽规模养殖户20户。存栏牛14头、梅花鹿240只、蛋鸡13万只、肉鸡5. 8万只,每年产生畜禽粪便8975.35t。禽畜年产污量约为CODCr 20.02t、氨氮4 t。

虽然流域内植被较好,但由于近年来过度采伐林木、毁林开荒及非法开采“松花石”等人为活动,使森林植被覆盖率逐年下降,水土流失程度有所加剧。水土流失造成河流和水库中悬浮物、总磷、总氮、COD等污染物浓度有所升高,在汛期尤为严重。表1 哈尼河流农村生活污染排放情况表项目长流村五组柳河县

(凉水镇、孤山子镇)通化县

(二密镇、兴林镇、光华镇)二道江乡

(桃源村)合计人口(人)6432531993957123827生活污水排放量

(万t/a)0.1121430.3641.000435.4765

4 主要问题

4.1 水源沿岸道路,存在安全隐患

桃园水源库区沿岸公路距离水源较近,几乎沿河而建,存在较大环境风险隐患,是保护水源亟待解决的问题。

4.2 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存在居民,对水源影响较大

在水源一保护区内的长流水库岸边存在少数居民,生活污水直接造成水源的污染,生活垃圾大部分随意堆在沿河两侧,随着雨水的冲刷直接进入水源,对水源影响较大。光华镇虽然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但是距离水源一级区较近,因此,生活污染对水源的影响相对较大。

4.3 易发生水土流失,生态治理有待加强

哈尼河流域特殊的地质条件导致哈尼河流域容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目前,局部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土层变薄、地力衰退。长期以来,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局部地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另外,陡坡耕地治理效果不佳造成水源保护区内水土流失、化肥农药污染和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目前哈尼河保护区内有经过审批的采矿企业7个(多数是由原来的国企和集体企业改制为现在的个体企业),这7户企业户对水源有一定影响。因此,要大力加强生态治理力度,减少水土流失现象。

5 水源污染防治重点

5.1 分区保护,明确重点

按照水源地功能分区,重点保护水源一级区,以桃园水库和长流水库为重点,加快围栏围网建设,实现封闭式管理,防止人畜污染。清拆影响水质安全的违章建筑物,禁止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强化违章建筑的清理和修复,尽快完成居民搬迁工作;开展库区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提高保障上游来水安全的能力和水平。重点完成长流水库清淤工作。以桃园水源库区为重点,加强防范水环境风险,重点完成光华至通浑一级公路的乡路建设项目,消除桃园水源库区由于乡道所造成的污染和安全隐患。

5.2 强化水源二级区保护

采取整治城市水源保护区内建设项目、迁出和搬迁企业、关闭排污口等措施,解决二级保护区内的点源污染问题。

通过实施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及控制农药化肥用量、废物资源化、垃圾集中收集转运等工程和管理等措施,防止二级保护区内的农业、生活及畜禽(水产)养殖等非点源污染。

针对生活污染较大的情况,重点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减少生活污染。建立光华镇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对湿地保护力度。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建设,预防养殖污染。对于位于水源保护区内的19家养殖户逐步实施“防渗漏、防溢流、防恶臭”的“三防”工程,防止粪便、污水的流失造成对水源污染。

5.3 加强水源准保护区建设

在保障源头水质和饮用水源安全的原则下,严格环境准入,实施水源涵养林保育和水土保持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工程,重点加强哈尼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区内陡坡耕地、矿山开采、化肥农药、面源污染等重点问题治理。

5.4 加大生态恢复,减少水土流失

5.4.1 加强退耕还林建设 完成对流域内25°以上坡耕地的退耕还林工作,并在2011年完成对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围栏建设和对流域内的107万亩林地进行封山育林工程,确保保护区的涵养水源能力不降低。

5.4.2 建立哈尼河水源地生态园区 依托吉林省吉康有机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国家级蓝莓生物育种高科技产业化生产示范工程单位的优势,在水源地上游发展1万亩蓝莓种植基地,通过增加1万亩生态林的建设,可以有效减少使水土流失和农药化肥的使用。

5.4.3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在流域内易冲刷造成水土流失的沟壑地段,采取工程和生物相结合的措施,防治水土流失,重点修建谷坊,使水土流失逐步得到有效解决。完成光华镇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并逐步实现对流域内的湿地资源的保护。

5.4.4 规范管理采矿开发破坏活动 对流域内非煤矿山进行清理整顿,杜绝水源保护区内开矿、采石、滥建等行为的发生,完成回头沟建业选矿厂异地搬迁工作,并恢复生态环境。对现存的采矿和其它经营行为实施严格管理。严厉打击河道采砂、滥挖松花石、泥炭资源的现象,确保生态环境和水质安全。

5.5 加强农村综合整治,减少农村生活污染

5.5.1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哈尼河水源保护区内乡镇、村屯生活污水要因地制宜地推广规模不同、形式各异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减少生活污水直排哈尼河水源水体。依托农村连片治理,加强对水源保护区内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治理,减少农村生活污染。重点完成凉水、八里哨、兴林、光华4个乡镇所在地及17个村屯人工湿地的建设。

5.5.2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哈尼河水源保护区内以乡镇为单位建设较高标准的生活垃圾填埋场,逐步实行村屯设垃圾箱收集,乡镇运输处理的运作模式,加强对水源保护区内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减少生活垃圾对水源的影响。重点完成光华镇、兴林镇、葫芦套乡、凉水镇、八里哨等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

5.5.3 推广畜禽粪便、秸秆等综合利用 大力推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积极地推进其他方式的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防治养殖污染。扩大农村清洁工程的实施范围,建设家园、田园的清洁设施,积极推进散养户的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其他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5.5.4 加大生态村、镇建设 利用“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加大生态镇、村地建设。在继续抓好光华镇和二密镇葫芦套村申报国家级生态镇、省级生态村,完成凉水镇村屯生态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家对吉林省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给予政策和巨资扶持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环保的项目资金,对哈尼河流域的乡村进行连片综合整治,解决水质污染。

5.6 调整种植结构,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5.6.1 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有机农产品 调整种植结构,建立和发展林业(果林业)基地、种植业基地,大力推行“公司+农户”的模式,以五味子、蓝莓等基地为主,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依托吉康有机食品公司,大力发展蓝莓种植,建设生态园,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5.6.2 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合理施用化学农药,实行综合防治。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提倡多种药剂复配,不同药剂轮换使用,努力提高防治效果。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合理轮作等农业防治技术。

5.6.3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增施有机肥,规范和合理使用化肥,实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提倡机械化肥深施,推广农肥、化肥混施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

5.7 强化饮用水源环境监管,防范环境风险

5.7.1 加大危险废物污染隐患的排查力度 将所有危险废物产生、利用和处置单位纳入重点污染隐患名单,作为环境监察重点,督促其制定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范其储存场地,设立明显标志,建设必要的应急设施,对存在污染隐患的企业,限期整改,对不按规定管理、收集、贮存、处置或转移危险废物等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5.7.2 加强水源突发事件的预防 针对自然和人为因素,加大预防措施,消除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危害。对于自然因素、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流域内加油站大量油类泄漏及其它原因所造成的对水源水质的污染事故及装载危险品的运输工具运营在哈尼河流域内出现的交通事故而造成危险品的泄漏,可能造成生活饮用水源污染,危及人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污染事件要及时启动通化市哈尼河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5.7.3 逐步建立饮用水源监测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水源地监测体系,提高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能力和监督管理水平,提高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监测能力。制定包括断面设置、监测频次、监测职责等内容的实施方案。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监测,及时公布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

5.7.4 进一步提高饮用水源应急能力 提高饮用水水源地预警能力和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编制完善城市水源地应急预案并实施演练,防止饮用水源污染,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对威胁饮用水源地安全的重点污染源进行逐一筛选并实施应急预案,建立饮用水源的污染来源预警、水质安全应急处理和水厂应急处理三位一体的饮用水源应急保障体系。

5.7.5 强化水源污染治理的执法力度 进一步加大监督管理,强化水源污染治理的执法力度。要下大决心限期清理和整顿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各类污染源,各县(区)政府、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对有影响水源水质的一切污染行为,要保持高压严打状态,确保无污染水源水质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芬,马海波,姜伟 陈蔡水库水源保护与防治对策研究〔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9,6(2):55-60.

[2]郭宇欣, 刘素君. 辽宁省重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策研究〔J〕.吉林水利, 2003( 1) : 4-7.

[3]叶建锋, 操家顺. 生态修复技术在保护水库水源地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4, 27( 2) : 61-63.

收稿日期: 2011-09-21

作者简介: 刘艳君(1973-),女,高级工程师,现从事环境科研工作,重点针对吉林省环境保护及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规划编制工作.

推荐访问: 河水 防治措施 哈尼 保护 研究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