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避免事故的进一步恶化,尽可能减少事故损失,将发生的损害降到最低。
四、重大危险源的预防措施
(一)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工程
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设置防护栏和安全网,设立安全标志和警示灯。
2.基坑开挖过程中要做好护坡处理,基坑挖好后在四周设置安全防护栏。
3.搭设基坑安全通道,施工人员在出入基坑时必须走安全通道。
4.在基坑内作业时要做好支撑保护,并对基坑土壁进行实时的检测,一旦发现裂纹要及时采取支撑措施,避免基坑坍塌造成人员伤亡。
(二)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的防护措施如下:
1.在进行装拆预拼大片模板时要根据吊运方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吊点,垂直吊运选择两个吊点,水平吊运选择四个吊点。
2.各个部门模板的支撑必须要牢固,并根据高度的不同选择最佳的支撑方式。
3.混凝土施工时必须要安排专人看护模板,防止在施工过程中造成模板的倾斜和位移。
4.拆模時要小心的逐块拆卸,不得整片拆卸。
(三)脚手架工程
脚手架工程的防护措施如下:
1.作业人员必须要有相关资质,身体状况不佳的人员严禁参加高空作业。
2.施工负责人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施工人员准确掌握脚手架的搭设规范。
3.施工前必须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比如佩戴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好防滑鞋。
4.在搭设过程中要对扣件、钢管等材料进行检查,严禁使用质量不过关的材料。
5.拆卸脚手架时要做好地面防护措施,设置工作区警示标志,作业人员要严格遵守拆除顺序,不得违规拆卸。
(四)临时用电工程
临时用电工程的防护措施如下:
1.做好安全用电的宣教工作,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安全用电,并掌握触电后的急救方法。
2.做好相关仪器的检测与维护工作,确保仪器、仪表均处于良好的状态。
3.设置专门的电气安全管理员,建立安全技术档案。
五、建筑施工危险源的控制
(一)安全教育与培训
1.安全教育。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尤其是对新进入现场的人员。对此,单位应统一组织入职职工进行安全知识的学习,通过多样化、合理化的学习安排,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生产知识,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减少人为失误。
①入职安全教育。一般员工应有的劳动保护意识,掌握安全生产的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在性能和功能的建设必要的安全知识,熟悉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劳动纪律的基本要求;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多发环节,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要求。特殊作业人员除学习以上的安全教育外,还要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定》的要求,参加特种作业的培训,通过考核后持证上岗。
②日常安全教育。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企业必须把日常性的安全教育贯穿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深入到施工现场的每个角落,根据各工种的特殊性,采取全方位、多渠道的方法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如施工现场的班前安全活动会,使职工明确在施工过程中该怎样做才能注意不安全因素,消除不安全隐患,保证安全生产,提高施工效率。
2.安全培训。
安全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通过培训让正常的职工熟悉掌握新工艺、新设备的基本施工程序和基本操作要点及新法规等,让转岗和脱岗时间长的职工再次熟悉掌握本岗位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注意事项。
3.安全施工技术交底。
所有工种的专项施工程序均由专业技术员编制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防护措施。在正式作业前,所有的施工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该操作规程,明确该专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并熟练掌握如何正确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施工安全和进程。
(二)安全生产防护
1. 实行多样化的检查方案。
有效地安全生产防护有利于保障建筑施工有序运作,施工单位应在安全生产布置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检查计划。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主要包括:一是常规性安全检查,它是安全生产的基础环节,也是由于特殊的生产工序、设备、人员和环境所需的。二是特殊性安全大检查,它是在某一特定时段和区域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检查,如大型吊装作业或深基坑支护。三是定期检查,它是以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制度为依据,在固定时间段进行的例行检查。四是不定期抽查,它是指突击性的检查,往往可以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实际问题。
2.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
①设置安全标识。在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的安全标识,如在施工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井口、桥梁口、隧道口、爆破物及有毒有害气液体、消防灭火设施等位置。
②控制施工设施。指定专人对施工设施进行管理、检查及维护等,建立相应的资料档案,按国家规定进行使用或及时报废,以保证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转。如验收施工用电,检测钢管扣件和大型塔吊等,检查脚手架的搭设情况等。
③配置安全防护用品。在通道口等特殊位置安置防护栏或防护网,在施工现场配备安全防护用具和应急药箱。针对各工种、各工序制定多种危险应急预案,不同的工种作业配置并使用合格、合理的安全防护用具,如电工作业人员使用绝缘手套等。
④其他辅助设施。合理规划施工区域和生活区域,使施工项目办公区、生活区与作业区保持合理、安全的距离,确保职工的餐饮、休息场所符合卫生标准,并严格按照安全标准搭建临时建筑物等。
(三)安全管理制度
合理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施工进度的有效手段,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一是建立岗位责任制,施工项目负责人对施工进程负全责,将安全管理责任逐层细化,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二是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根据相关法规的规定,组织人员进行专职管理。三是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各个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技术和施工操作规范等。
六、结论
综上所述,对建筑工程中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监管与预控可有效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企业必须要明确建筑工程中的重大危险源,并根据各个工程的具体特点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从而有效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
参考文献:
[1]王育民. 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及有效控制策略[J]. 安徽建筑,2017,24(03):285-286+291.
[2]雷学喜.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对重大危险源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要点尝试[J]. 建筑知识,2017,37(05):98+105.
[3]蒋丽军.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J].中华建设,2017,(02):142-143.
[4]陈胜伦.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与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3):255.
推荐访问: 危险源 预警系统 识别 施工安全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