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致力于货物分拨、装载没有统一的标准化问题,通过对当前物流业货物分拨、装载的标准化现状分析,发现问题,最后提出了在没有国家标准前提下的货物分拨、装载优化方案,主要从托盘标准化,包装标准化和信息标准化等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在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载率、效益的同时,大大降低客户的物流成本、减少配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关键词:物流中心 货物分拨 货物装载 标准化
一、引言
我国物流业是从原产业发展起来的,起步比较晚、观念不先进,基础不扎实,在物流的各个环节衔接不完善,并且没有相应的标准,据统计,每年在货物分拨、装载等物流过程中的损耗大约是3000亿元人民币,而且货物分拨、装载等物流过程所占的时间大约是物流和生产全过程时间的90%左右。当前物流中心货物分拨、配送过程中,由于货物多样性、形状的不规则性等问题导致了在装载、配送过程中大量浪费运输车辆运载空间现象,给相关企业带来了成本压力和低物流效率的困难。物流标准化意识的薄弱、物流设施、器具配套的不完善、信息的不流通、配送的效率不高等严重影响了物流标准化发展的速度。因此为了确保物流业能快速发展,当务之急就是建立个完整的物流标准体系,解决物流中心货物分拨、装载的标准化问题。
二、货物分拨、装载的标准化现状
(一)货物分拨现状
分拨作业是物流中心作业流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决定配送中心运作效率的重要因素。我国分拨现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分拨手段的不同,分为机械分拨、人工分拨和自动分拨。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伴随着激光扫描、条码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的普及使用,目前,自动分拨技术已被广泛的使用。在我国,这种自动拣货系统也已被广泛的应用,作业人员不需特别训练,就能直接上岗作业,不仅大大提高了作业速度,而且降低了差错,提高了效率。
2.在货物分拨方面,制定了GB,T12905,条码技术;GB/T12904商品条码;GB/T19946包装条码(包括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GB/T2943分拨用托盘的主要尺寸和公差;GB/T16472,货物、材料类型代码;GB/T16830,储位单元条码;TC31,信息技术,负责全国信息技术领域射频、条码和信息采集等专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3.建立了标准化的物流组织和相关机构,形成全国统一的物流标准化技术组织。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标准化研究机构体系,主要以国家技术监督局为中心,用于监督完善全国的物流标准化问题,已有很多组织和部门从事着与物流分拨相关的标准化工作,也都取得了 定的成绩。
(二)装载现状
货物装载标准化是保证货物运输安全的前提,是提高配送效率的有力保证。货物装载现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我国物流中心货物装卸搬运的容器主要有:包装袋、包装纸箱、塑料箱、托盘等。此外,货物装载的方法主要有:单间搬运、集装作业、散装作业等。
2.我国成立了货物装载的国家标准技术委员会,主要有TC6,集装箱;TC49,包装,负责全国包装的基本规格、材质、容器和工艺等的综合标准:TC269,物流托盘,负责物流系统中货物装载用托盘;TC227,起重机械,负责全国各类起重机和起重吊钩等的使用;包装机械,负责成型、封口、集合等包装机械;GB/T 3220,集装箱吊具等。
3.我国加入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与物流装载有关的各技术委员会,明确地指出了各自的技术归属单位,在货物装载方面也相应采用了一些国际标准。在公路水路、铁路运输方面已采用国际标准的约占5%和20%;在包装、标志、运输、贮存方面的近百个国家标准中,已采用国际标准的约占30%。
三、主要存在问题
在各方面因素综合指导下,物流标准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物流标准化工作内容十分复杂困难,所以物流中心货物分拨、装载标准化在整体运作上还是存在着缺漏和不足。
(一)物流标准化意识比较淡薄
物流标准意识是深入开展物流标准化的前提条件,在制约物流分拨、装载标准化发展的因素之中,物流标准化意识淡薄是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大中型企业,都深知物流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仍然贯彻执行传统的经营状况,出现了很多“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理念,严重制约了物流标准化的发展,导致物流成本的增加。
(二)物流标准缺乏统一规范
首先,物流器具标准不统一,存在差异,其中托盘标准问题最严重。第二,物流包装标准化程度低下,包装尺寸混乱、包装规格不统一导致了物流无用作业增多,物流成本上升。第三,物流作业过程衔接不紧密,信息不共享,直接降低了拣货作业的速度,影响到整个物流中心的服务水平和作业效率。第四,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比较落后,距离物流标准化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配送效率不高
配送活动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优化配送路线,配送路线确定的原则涉及了效率、成本、准时性、劳动消耗、运力利用等,而在很多的物流配送中心里,配送路线不合理,导致了运送效率不高,成本增加。很多送货司机往往只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配送路线,很少有公司能够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选择利用科学方法计算并优化配送路线,导致配送速度低下,物流成本增加。
四、解决措施
(一)强化物流标准化意识,培养专业物流标准化人才
1.充分发挥机构组织等的作用,促进物流标准化工作开展,强化物流标准化意识。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开展物流标准化的研究与推广,为物流标准化的发展建设提供服务。例如,集中利用货物分拨、装载标准化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等优秀人才,开展有关物流中心货物分拨、装载标准化的咨询与服务。
2.建立科学的物流研究体系,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培养专业性物流标准化人才。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在教学中,一定要将理论考核和实践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真正的提高物流培训的与实训的实际价值,为我国的现代物流标准化和物流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建议学校多请企业家、分管物流交通业的领导走进校园,走上讲台,讲述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将来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也要走进企业,实地了解企业货物分拨、装载现状,将实践与理论很好的结合,努力拥有现代化物流管理思想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理论。不断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
(二)制定物流器具与物流装备的标准化
物流系统运行以物流器具和装备作为物质基础和技术保证,物流器具与物流装备的不配套直接降低了货物分拨、装载作业的效率,严重影响我国物流中心标准化的进程和发展,降低了物流效率,增加了成本。针对此问题,企业应该从托盘标准化、包装标准化和信息标准化这三个方面进行优化。例如:把托盘当作公共产品来使用,消除不统一性,把RFID植入托盘中,实现托盘标准化与智能化,使得托盘的流转具有可视性,采用缠绕与裹包技术,采用特定方法制成缠绕拉伸薄膜,然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械制造工艺将形状不规格、不统一的货物包裹成一个整体,保护货物不受损。
(三)信息标准化
1.集成化供应链管理
将物流分拨、装载标准化与信息化相结合,借助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将客户的订单要求、货位编码等进行统协调控制,通过条形码或者射频技术直接传回电脑终端,实现信息共享。
2.集装箱信息化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管理技术,建立集装箱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在货物装载作业中,对集装箱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破除信息的不对称性,加快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通速度,提高物流货物分拨、装载的作业效率,更加有效地规范和控制物流服务过程,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推荐访问: 分拨 装载 标准化 物流中心 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