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的休闲旅游中比较重要的两点要素,一个是情,一个景。情是以迎合为培育点,景以创新为激活点。”《中国旅游报》资深记者、作家冯新生则以一名记者的角度,讲述了自己见证稻香湖发展的变化和升华;河北安新旅游局局长张克信为大家分享了白洋淀的转型升级经验:“由旅游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升级,我们直接的理解就是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画家、作家、特聘教授刘占远建议,《中关村》杂志可以做一个文化旅游信息的这些智库,把经济信息都捆绑起来,如旅游产业发布等,形成一个权威智库的东西;全国高等院校摄影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殷强从日本的休闲经济的角度和案例分享了经验,他强调,要从内容和消费上做到吸引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新机遇
休闲的供给侧,究竟包括什么?王琪延分析,通常来讲,休闲的供给侧,有五大产业。一个通常叫做骨干产业,包括休闲品种植业,建设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作为休闲核心产业主干产业。旅游是休闲产业里面最大的一块,还有体育运动产业、养生娱乐业、趣好业,比如养花养草、公益事业、宗教。这些叫做核心产业;第二个是休闲品种植业,包括农林渔牧;第三是休闲品制造业,这里面有休闲食品、休闲服装、休闲装备,比如说房车、游艇、低空飞行机和其他;第四个是休闲品建设,酒店高尔夫球场等等都需要建设。第五大块延伸的,园林、交通、信息、住宿、餐饮这些都离不开,这个是产业的范围。
供给侧改革将带来什么机遇?休闲产业对经济究竟有什么作用?“中国从改革开放38年了,经济先是两位数增长,然后最近降到7%左右,应该讲是一个奇迹,任何国家没有像中国这么持续长时间的发展。到了要调整的时候,有些人就是要休息,做四休三。所以经济该调整了,调整百分之五、六都没有问题。当今的美国也就4%左右,经济放缓恰恰是休闲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有时间和资金这些前提,有休闲的欲望,一到节假日,到处都是人满为患。所以休闲经济恰恰是这个时候的机遇,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发动机。有它带动之后,旅游就可以带动就业,休闲产业同等性质,都可以起到这个作用。”王琪延说。
王琪延认为,政策导向中,政策一定会为休闲产业打通障碍,出台一些政策。“实际上在2007年国家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注重发展休闲产业,比如说文化振兴产业,全民健身产业,加快旅游发展意见,国民休闲纲要,国际旅游岛等等一系列。我们讲顶层设计有了,政策实际就是导向顶层设计,这是一个取向,未来更是这样。”
王琪延说,大资本的出现,资本驱动方面,比如互联网前十家有九家投资休闲产业;还有创新领先,战略层面有一带一路、美丽乡村等等是一脉相承的。休闲产业应用于技术产业覆盖互联网一样,文化产业跟旅游融合是做的最好;趋势转型升级方面,供给侧改革就是扩量提质,产业结构调整人性化提升品质,提高附加值提升服务。“能做到这些,产业应该收益是非常大的,还有产业集群,产业链延长,还有兼并重组也是未来的趋势,要收购酒店就是产业重组。”王琪延说,最后一个趋势是全球通国际化,现在资本在寻找出路,休闲产业就是价值应对。万达收购美国影业就是全球通的案例。
“政策驱动对休闲产业只是引导,不能作为强力支撑就是靠政策来驱动,最终回归到市场驱动和创新驱动。”中智科博产业研究院院长黄永刚说,休闲文化和休闲制度带来的社会创新,会激发市场。还有管理创新,社会创新最重要的是现在目前休闲质量的提升。所以一方面加强创新,一方面提高质量。提高质量主要是提供休闲服务的机构,在经营理念上创新,在销售模式上紧跟现在的新信息时代。售后服务上要加强,然后做客户定位的精准,服务上的精细化,管理上的精益求精,在休闲旅游上持续不断改善。
“所以我想在新的休闲经济到来的时候,要构建全要素的发展空间,才是我们国家将来搞休闲产业重要的东西,旅游部门和旅游产业更多是从系统思考,应对未来新新人类新的需求,提供以创新驱动、协同要素驱动、政策驱动、市场驱动和投资驱动这样一个组合来进行休闲产业的开发,可能是将来的抓手。”黄永刚强调,应当以围绕供给侧和需求侧加强创新和提高质量为基础发展休闲经济。
正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绍荣在发言时所说,中国的休闲经济要做好,在制度创新上要有很大的提高,做好了,对中国经济来说,未来应该会有很大的发展。“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怎么把休闲的品质提高,使我们在休闲的时候,得到这个服务使我们的整个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提高。”
推荐访问: 创新 时代 休闲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