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辽宁地理位置、综合运输数据及各个运输方式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辽宁发展综合运输宏观环境进行评价,总的来看,辽宁省交通发展基础良好,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已初步形成以公路、铁路为主体,港口为门户,民用航空、内河航运和管道运输相配套的立体交通运输网,有效地推动和支撑区域经济及现代物流。
关键词:综合运输;宏观环境;区域经济;现代物流;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7-0159-03
一、地理位置
辽宁省是东北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出海口、蒙东地区最近出海口,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是区域对外开放的门户和辐射带动东北地区发展的龙头。辽宁省保持快速稳健发展对于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大意义。
交通运输作为促进和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作为推动和支撑区域经济及现代物流运作的现实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综合运输现状
全省运输线路及运量见
1.铁路运输状况。辽宁省是中国铁路比较发达的省份,从1893年沈山铁路开工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境内共有六条铁路干线,三十四条支线,二十条联络线,到2010年末,中央铁路及省境内各分局拥有铁路机车2 489台;2010年铁路完成客运量10 417万人次,完成客运周转量436.6亿人公里,近十年的增长率分别为0.5%和5.19%,占五种运输方式的比重由2000年的19.48%和58.13%转变为14.61%和54.16%;2010年铁路完成的货运量为1.6亿吨,货运周转量为1 293.3亿吨公里,近十年的增长率分别为3.18%和4.09%,占五种运输方式的比重由1998年的14.8%和57.46%转变为13.72%和22.05%。从运量、周转量和占五种运输方式的比重等指标来看,铁路的客运量、周转量绝对值及其占五种运输方式的比重整体上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铁路货运量及其占五种运输方式的比重均无显著变化。
2.公路运输状况。2010年末,辽宁省拥有各级公路17 879条,总里程已达97 503公里,其中国家级公路4 684公里,省级公路8 071公里,县级公路11 729公里,乡级公路29 939公里,专用公路961公里。由于交通工具的改善和公路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加之公路能实现门到门的运输,人们乘车出行的需求量逐年增大,2010年,全省公路共完成旅客运输量59 56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63.5亿人公里,近十年的增长率分别为4.39%和9.23%,占五种运输方式的比重分别由1998年的79.13%和33.41%转变为83.52%和32.69%。比较可以看出,公路运输的客运量及其周转量增长速度较快,尤其是在总运输量中的比重,公路客运表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可见公路客运方便、快捷、灵活的优势将非常有利于公路客运的发展。从1978年以来,辽宁的公路货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打破了交通部门独家经营的局面,实现全民、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由条块分割向联合运输发展,开创了“百家争运”的新局面,并建立了货运交易市场、信息中心,强化站、场、港的集疏管理,优化运输结构,车辆不断出新换代,并且拥有一批特种运输车,扩大了服务范围,增强了公路运输的适应性。另外,随着我省高等级公路网的逐步完善,为实现公路对短途、鲜、活、易腐货物运输的适应性将更具优势。2010年全省公路共完成货运量90 387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568.1亿吨公里,近十年的增长率分别为3.65%和11.90%,占五种运输方式的比重分别由2000年的78.08%和13.16%转变为74.94%和9.69%。从数据的对比分析来看,公路的货运量几年以来有升有降,变化较为平稳,但周转量却在逐年增加。
3.水上运输状况。辽宁海域辽阔,海岸线西起山海关老龙头,东到鸭绿江口,长达2 178 公里,内陆大小河流360条,为水上运输提供了方便。辽宁的水上运输分为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内河航运主要分布在辽河和鸭绿江水系上,海上运输主要分布在大连、营口、丹东、锦州、葫芦岛等几个沿海城市2010年末,全省共有民用水运船舶及驳船840艘,净载重量达439.2万吨位。2010年,全年完成货运量8 770万吨,货物周转量3 956.6亿吨公里,分别占五种运输方式的比重为7.27%和67.46%;完成旅客运输量644万人次,旅客周转量8.4亿人公里,分别占五种运输方式的0.9%和1.04%。辽宁的水上运输量主要由海上运输完成,近年来,海上运输随着港口规模的扩大、吞吐能力的增加以及内陆集疏道路的改扩建所带来的集疏能力的大幅提高。
4.航空运输状况。辽宁省的机场建设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全省拥有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大连周水子机场、丹东浪头机场和朝阳机场等多个民用运输机场。建立了以东北地区为基地,以三亚为呼应,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主要市场,联络全国各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和各旅游地区的国内航线网络,同时以日本、韩国为重点,初步形成连结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地区以及泰国、香港等周边国家、地区的国际航线网络。2010年全省航空运输共完成旅客运输量691.6万人次,旅客周转量97.6亿人公里,占五种运输方式的比重分别为0.97%和12.11%;完成货(邮)运输量11.2万吨,货邮周转量1.9亿吨公里,分别占五种运输方式的比重为0.01%和0.03%。数据表明近年来航空运输由于快捷、省时,其发展相当迅速,特别是在客运方面,无论其绝对运量和占五种运输方式的比重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5.管道运输状况。管道运输是随着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的运输方式,在全国和辽宁货物运输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目前全省拥有大庆至抚顺管线、抚顺至鞍山管线、大庆至铁岭管线、铁岭至秦皇岛管线、铁岭至大连管线、中朝管线等六条主要输油管线,辽宁省境内全长1 195公里。2010年全省输油管线共完成输油量4 887万吨,输油周转量45.2亿吨公里,占五种运输方式的比重分别为4.05%和0.77%,与1986年的输油量4 468万吨和输油周转量205.8亿吨公里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其在五种运输方式中的比重因其运输货物种类的限制而明显下降。
三、综合运输分析
从以上数据来看,辽宁省的综合交通运输比较发达,已基本形成了一个以沈阳为中心,以中部、北部和西部为腹地,以沿海港口为门户,海陆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并日趋完善。在以沈阳为中心向外辐射的沈阳至山海关、沈阳至大连、沈阳至丹东、沈阳至吉林、沈阳至长春、沈阳至承德六个主要方向上,都有铁路和公路,并且在沈阳至大连、沈阳至长春、沈阳至山海关、沈阳至丹东方向上已开通高速公路,沈阳至吉林的高速公路现已部分开通;作为海上门户的大连、锦州、营口、葫芦岛、东港等港口,为辽宁的对外物资交流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以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大连周水子机场、丹东机场、朝阳机场、锦州机场为空中门户的航空运输网络已开辟了多条国际、国内航线,为长途、快捷的运输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 辽宁省交通厅.辽宁省物流调查报告[R].2011:1.
[2] 刘秉镰.中国现代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R].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2002.
[3] 海峰,武兰芬,张丽立.发展区域物流推动区域经济[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9):1-73.
[4] 薛辉,欧国立.基于SCP分析范式的区域物流系统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3):84-86.
[5] 周凌云,穆东.区域物流系统的协同演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6-31.
[6] 张义龙.区域物流与经济资源最佳利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7] 安昌锋.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8] 李莉,张建华,周海燕.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整体水平提升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03,(10).
[责任编辑 安世友]
推荐访问: 辽宁省 现状及 运输 分析 综合